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27)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结果就是李家女的全部睡西厢房,男的全部睡东厢房,李鱼儿的房间倒是没动,还是李梅儿,李鱼儿和郭清然。

之前,蔡俊毅已经向蔡家人坦白了郭清然的身份,蔡家人得知郭清然是蔡俊毅恩师的女儿,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对她十分照顾。

赵氏心里暗暗高兴,看来自家儿子不是不开窍,而是眼光不俗啊,瞧过姑娘不仅出身书香门第,举止谈吐大方得体,还读书识字。

天还冷,挖不了地基,李家的房子还没动工,不过人已经找好了,砖瓦等材料都订好了,只等春暖花开开工就成。

李鱼儿不管规整家当的事,她以进城买粮为由,跟李二郎一起出了门,将解释赵家的事情扔给大头,把接应兔窝子村民的事扔给李老三。

今天,他们特意换了衣服打扮,进镇的时候,还小心翼翼的。

结果,镇子上到处都在传妈祖显灵,天降怒雷,惩奸除恶的故事。

躲在茶楼里的李鱼儿兄妹松了一口气。

“鱼宝儿,看来没事了,咱们待会去哪儿?”

李鱼儿说:“去铁匠铺做几个东西,顺便把烧烤炉推回去。”

铁匠验了订单牌子,对上了就交货。他也不识字,就是认识自己打的牌子,反正有押金也不怕对方跑了。

他伸手一指,“那儿。”

李鱼儿兄妹上前检查烧烤炉的质量。

“鱼宝儿,这就是烧烤炉啊,跟普通炉子还真不一样。”

李鱼儿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就付了尾款。

接着,她又拿出铁轮和滑轮的设计图。

“师傅您看,这两样能打吗?”

铁匠接过图纸,眼睛一亮,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画的这么逼真和详细的图纸。

“能做,价格不便宜,要二两银子。”

铁匠看向不说话的李鱼儿,说:“不议价。”

接着他又说:“想要添头是吗?那边有个铁锅,锅外边少了一小块铁皮,不妨碍做饭,便宜两百文,要?”

李家将之前的旧铁锅留给赵家人做饭了,现在正缺一口新锅。

李鱼儿见所谓掉了一块铁皮,就是被锤子砸出了一个指甲盖那么大,那么薄的铁坑,根本不碍事。

“要!怎么不要!”

于是,付了定金和铁锅钱,兄妹倆将铁锅抬上了手推车。

李二郎高兴的说:“这锅比咱家之前那个大多了,好多了,也不知道是生铁还是熟铁,看起来结实的很。”

出了铁匠铺,李鱼儿兄妹又去了木人张那里。

木人张认出了李鱼儿兄妹,回屋将一个麻布包裹的长条形木盒抱了出来。

“在这,这东西好的很,别乱扔。”

木人张眼含不舍的将东西交给李二郎。

李鱼儿当面打开木盒,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所淹没。

“这,这也太美了吧!”

鲸鱼骨被木人张打磨处理的非常光滑和洁白,散发着柔和的自然光,纯天然高雅大气的光泽根本不是化工艺品能比的。

鲸鱼骨上精雕细琢的花纹简直巧夺天工,线条流畅,刀工精准,一看就是出自匠艺极高的师傅手下。

李鱼儿突然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前世一些大牌卖的那么贵,因为是纯手工。

机器生产的都是商品,只有手工的才是艺术品。

最完美的艺术永远来自有灵魂的生物创作下,不是人工智能和冰冷的机器能比拟的。

因为,他们倾注在作品上的不仅仅是工艺,还有感情。

李鱼儿由衷的赞美道:“张师傅您的手艺太好了,这雕刻我非常喜欢,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辜负您的一番辛苦。”

听李鱼儿这么说,木人张严肃的脸上也挤出了几分笑容,冲李鱼儿点点头:丫头不错。

客人对匠人的最大回馈不是金钱,而是认可和尊重。

李鱼儿从衣袖里掏出一张设计图,递给木人张。

“师傅,你看这个能做吗?”

木人张接过图纸,心里都是雀跃,这个小丫头就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样样都是好东西。

“这个是什么?”木人张好奇的问,但想到定做东西的规则,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住,我不该问。”

李鱼儿笑着说:“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这几种木板是用来帮助船下海的,所以需要特别厚和特别结实的木头。”

李鱼儿定做的是滑轮木板,在木板下边安装很小的铁滑轮,将船拖到木板上,然后拖动滑板就可以了,不必在让渔民充当纤夫了。

当然,这个只适合小型的船只,大型的船只需要现代社会那种滑轨才能下海,没有滑轨就只能靠纤夫了。

当然,李鱼儿现在根本用不到滑轨,滑轨是铁做的,而且得是精铁,她也打造不起滑轨。

木人张寻思了一下,说:“坚硬又不贵的木头,你们选水曲柳吧。”

谈好价格后,李鱼儿付了定金,拿着鲸鱼骨雕离开了。

第175章 兔窝子村上坞渔歌码头

李鱼儿兄妹又去采买了不少粮食,鸡蛋,还有猪肉才回村。

刚进村没多久,就看到村东大柳树下围了一群人。

孙婆子披散着头发坐在大柳树下叫骂:“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东西,我三个孙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你们不去抓麻五这个混蛋,还把我关进大牢里,你们不得好死!”

围观的村民指指点点,虽然孙婆子平时为人尖酸刻薄又好欺软怕硬。

但毕竟是同村人,此时他家丢了孩子,大家就又同情起她。

秋娥婶上前搀扶孙婆子,反被孙婆子一把推开,“你们都是来看我笑话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