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81)
孙明珠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招待客人的李老三,老鼠眼滴溜溜的转,舔着厚嘴唇,不停地用手去拽孙婆子的衣袖,示意她行动。
一向疼爱孙明珠的孙婆子,破天荒的甩了她脸子,压低声音训斥道:“没眼力见的东西,看不到官爷在吗?你想老娘还蹲大牢吗?”
孙明珠愣住了,没想到亲娘会凶她,一时间委屈的不得了,但也不敢当场发作。
真的有官差啊,上次她娘和大哥从大牢里出来的惨样,真真的吓到她了,尤其是她大哥,小腿骨都露出来了。
钟捕头向李家人抱拳示意,说:“我代表魏大人向李家贺喜,祝贺你们乔迁新居。”
李老汉紧张的手都有些哆嗦,李二郎和李老三眼疾手快的接过礼物。
李二郎笑着说:“同喜同喜,劳魏大人和钟大人百忙之中还挂念着咱们老百姓,魏大人勤政爱民,是咱们惠海县的好官,有魏大人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钟捕头哈哈大笑起来,李二郎是个人才,这官腔打的不错。
等魏大人知道这话,肯定高兴,吴县令丢的是民心,而魏大人如今要的就是民心所向。
李老三邀请几人进屋用餐,“几位辛苦了,请屋里休息,席面马上就开始了。”
李家人觉得钟捕头他们不会留饭,结果钟捕头迈着八字步,直接越过门槛走了进去。
蔡老爷子赶紧将人安顿在上桌。
李老汉夫妇感激的看向村长和文书吏,以为魏县丞是他们请来的。
两人应和的笑笑,今天这种场合不适合多解释。
魏县丞跟李家向来没什么交情,他为什么会派人来给李家贺喜呢,是因为火炕和壁炉。
自从皇帝得了这两样东西的图纸后,就命工部打造并普及。
皇帝重视,工部自然不敢马虎行事,很快找来很多民间匠人,开始传授技能,学会后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普及技术。
魏县丞从文书吏那里得知,这两样东西是李家人想出来的,李家的新宅子就砌了火炕和壁炉,特意派钟捕头前来打探详情。
若京城来人看到他们惠海县已经有火炕和壁炉,就更加证实了这东西是他们最先发明的。
老县令,如今的钦天监太史院主簿那边已经传回消息:龙心大悦,只待火炕和壁炉普及成功,就会论功行赏。
第222章 红烧肘子和秘制烧鸡
“又又又有贵客到了!是万府的马车!”家雀儿激动的喊道。
进宝让护卫抱着礼物走了进来,现场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村民交头接耳,“一看就是大户人家,这李家可真有脸面。”
“万府?哪个万府?”
“还能有哪个万府?咱们海宁就一家万府。”
“不会吧,这么NB?”
“靠靠靠!我可算是看见活的万府人了。”
李家人赶紧迎了上去,连村长和文书吏都迎了上去。
进宝朝几人拱手,说:“恭贺乔迁之喜!公子学业繁忙,不能亲自前来贺喜,特命我来给诸位送乔迁礼。”
李老汉高兴的都找不到北了,只知道呵呵的笑,表情都有些僵硬了。
倒是李二郎笑着回到:“哪里哪里,景小公子事务繁忙,理应以学业为重,进宝兄能赏脸光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李二郎模仿着他从集市上学来的客套话,说:“几位舟车劳顿,还请里边请,马车自有人照看。”
大家知道李二郎是在客气,都以为进宝会客气两句就离开,没想到对方竟然同意了。
进宝转头看向李鱼儿,说:“鱼宝儿,公子让我给你捎句话,有新鲜的东西记得第一个想着咱们公子。”
李鱼儿点头说:“一定一定,进宝哥又长高了,比鱼宝儿更高了。”
“是吗?哈哈哈哈。”
进宝被李鱼儿夸的心里美滋滋的,看吧,就说他长高了,比招财高了,他还不承认。
李家人将进宝请到最上手的一桌,村民们伸长了脖子朝里边看。
“瞧见没?只是护卫,都穿的闪光的衣裳,万家就是财大气粗。”
“他们穿的都是皮靴子,一双最便宜也要五百文,这肯定是公子身边开脸的随从。”
“这李家真是不得了,连万府都赏脸来贺喜。”
“你别酸,咱们可没少跟着李家沾光,我家两个小子给李家盖房子,不到两个月,就赚了二两半。”
“你家小子都是马大强那队的吧,体力活,工钱比其他人一天多五文。”
“二两银子,够娶媳妇儿了,老哥好福气,儿子一下子就给自己攒够了聘礼。”
“那还不是托了李家的福。”
“我家也赚了一两多银子,我打算攒着给儿子买头牛。”
“这李家落户咱们村算是咱们村的福气,咱们不也跟着沾光吗?”
“可不是,我媳妇儿在李家做什么绢花,就是女人戴的东西,赚的可不少。”
……
宾客到齐了,李老三领着兄弟团开始传菜。
与别家不同,李鱼儿给流水席增加了一个报菜名的环节。
李老三他们手上端着一道菜,唱菜名道:“红烧肘子!”
色泽红润,冒着香味的东坡肘子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也太香了吧,吃了这道菜,估计耳朵被割了都不知道!”
“这谁做的啊?咋这么厉害!”
“李家请大厨了?真讲究啊!”
一道东坡肘子端上了上桌。
李老汉拿起筷子,说:“大家尝尝,自家捣鼓出来的菜。”
李二郎笑着介绍到:“这道菜叫红烧肘子,是用多种调料秘制而成,口感软烂香嫩,酱香浓郁,大家请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