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85)
他们合作过两次,一次是鲸鱼肉,一次是贝壳油灯,信誉还是在的。
于是,钱掌柜开门见山的说:“我想收红烧肘子的菜方子,还有琉璃菜。”
钱掌柜知道李家是不会卖海鲜的菜方子的,所以退而求其次的收肉菜的方子。
李二郎喝了口茶,说:“菜方子我们暂时不打算卖,琉璃菜可以供货给弄潮楼。”
其实,钱掌柜也猜到李家如今的条件,又跟万府搭上关系,可能不会卖菜方子了,但得到确定的答案后,不免还是有些失望。
“你们一天能供多少琉璃菜?”
弄潮楼有两个店铺,客流量都不小,几十斤肯定不够。
青黄不接的季节,蔬菜是稀罕货,一个月后,地里的头茬菜就能吃了,就卖不上价了,他们抢占的就是个先机。
李二郎说:“五百斤没问题。”
“这么多,足够了。”钱掌柜高兴的说。
弄潮楼如今有两个分店,一个店二百多斤,绝对吃的下,再说了,不能光靠卖琉璃菜,他们得用琉璃菜吸引客人上门,到时候客人也不会单点一样菜。
经过一番商讨,豆芽菜最终定价是两文钱一斤,供货期是一个月,正好到五月初,蔬菜大批量下来之前。
蔡俊毅执笔,双方签了契书,村长和文书吏做了担保人。
如今文书吏在县衙,算是魏县丞的左膀右臂,说话很有分量。
不出意外,魏县丞若能升为县令,县丞的位置就是他的,毕竟火炕和壁炉是他最先呈报的,这份功劳被提升为县丞是绰绰有余的。
钱掌柜和来福走的时候,李家给准备了和钟捕头、进宝还有村长家一样的豆芽菜回礼。
晚上,李家如愿以偿的住进了梦寐以求的青砖大瓦房。
家具早在十几天前就打好了,木人张按照约定提前一天让人将家具送了过来。
躺在高床软枕上,李家人心里都感慨不断。
李老汉高兴的睡不着觉。
“老婆子,你睡了吗?你说我是不是穷命,这换了大房子,盖上了新棉花被子,怎么还睡不着了?”
李老汉像是跟蔡老太太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黑暗中,传来蔡老太太的声音“其实,我也睡不着,咱们这是祖上积德,生了一群好儿孙,尤其是鱼宝儿,还真是咱们老李家的宝贝啊。”
“是,咱们是享了儿孙的福。”
李老汉夫妇没想到,自家办了个乔迁的流水席,还能接到一个订单。
李老汉说:“这琉璃菜的生意,真是出乎意料啊。”
蔡老太太说:“鱼宝儿说了,这生意咱们家不做,做不过来,给蔡家做。”
李老汉并没有因为生意给小舅子不高兴,反而说:“应该的,咱们白住了人家多久,若不是小舅子,咱们家能那么快跟村长家打好关系,也不能那么顺利落户和盖房子。”
见老伴儿是个明事理的,蔡老太太心里高兴。
“这生意只能做一个月,等蔬菜都好了,就做不成了,毅哥今年要参加院试,需要不少银子,咱们能帮就帮,等将来毅哥出息了,咱们也跟着沾光不是,至少不会再被人轻易欺负了去。”
李老汉嗯了一声,“这世道,做生意难,若是遇到吴县令那种贪官,背后没人,还真就得倾家荡产。”
吴县令执政期间,惠海县很多没背景的商户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抄家了,钱财都被他中饱私囊了。
说到吴县令,蔡老太太不免有些不安,“你说这状告的折子都递上去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有动静?还有那吴县令究竟藏到哪里了?”
“哎!还真让小舅子说中了,官场啊,复杂!”
第二天天刚亮,蔡承平两口子就起来跟着李大郎学习生豆芽。
李大郎提着包黄豆说:“这生豆芽啊,很简单,关键是要掌握好湿度和温度。”
李大郎将生豆芽的方子传授给夫妇两人,“其实不浪费多少时间,就是偶尔要盯着,今天的豆芽是我们之前生的,表舅待会去摆摊的时候,跟着一道捎过去就行。”
蔡承平没想到琉璃菜是用水生出来的,还很简单,惊叹不已。
“你们可真聪明,这黄豆放在眼前这么多年,我们也只会拿来磨豆面和喂猪,没想到,黄豆不仅能做豆腐,还能生豆芽。”
李大郎摇摇头,说:“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鱼宝儿他们聪明。”
这时,李二郎穿着一新的走进了厨房。
“有吃的吗?饿死了,昨天太累了,半夜我就饿了。”
李大郎将煮好的鸡蛋端到他面前,“自己拿。”
又看了看他腰间的穗头儿,李二郎很宝贝这个穗头儿,一次,摆摊的时候不小心弄脏了一点,就再也没在摆摊的时候戴了,今个不仅穿的很好,还破天荒又挂上了穗头儿,古怪,古怪。
李大郎问:“二郎,今天好像不是你的班吧?”
李二郎糊弄说:“不是,我进镇子有点事。”
李大郎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只当是李鱼儿约他办事,继续手里的活。
第226章 李二郎偷偷进岛
来到镇子上,李二郎就找了个借口自己离开了。
李大郎看了一眼,没说话,摊子前边已经有不少老客户围过来了,做生意要紧。
李二郎先是在镇子上转了一圈,最后进了粮店买了不少粮食,又去杂货铺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最后停在玲珑坊前。
伙计见一个穿着不凡的少年走了进来,他手上还拎着一堆东西,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立刻主动上前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