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30)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梅儿怕惊扰三叔,小声说:“不是买的,李鱼儿用鲸鱼油和灯芯草做的,阿奶,你看灯座眼熟不?”

蔡老太太看向油灯,瞅了一会,才试探的问:“不会是我随手的捡的碎瓷片吧?”

李梅儿笑着点头。

李老三还没有度过危险期,晚上需要人守夜,黑灯瞎火的很不方便,真要是出点事,说不定都发现不了,这种关键时刻,一盏油灯可起了大作用。

蔡老太太欣慰的点头,说:“你们都是好孩子,鱼宝儿那孩子格外精,点子多,这几天多亏有她,不然……”

蔡老太太后半截话,没说出来,若不是小孙女发现了鲸鱼赚了银子,又结识了钱掌柜,老三怕是就没了。

“你们赶紧收拾收拾睡觉,明个儿还要早起,老婆子我看着就成。”蔡老太太打发其他人去休息。

李老大说:“阿娘,你一个人熬一宿不行,过几个时辰我来还你。”

“我也来。”其他李家人也争着守夜。

蔡老太太点头,打发他们先去休息,下半夜再换他们。

到了半夜,李老三果然发起烧来,他嘴里时不时喊着胡话:“快跑!快跑!”

一会又喊着:“你们这群畜生,老子跟你们拼了!”

“老子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蔡老太太领着老大媳妇儿母女开始熬药,药是提前从济世堂买的,就是预备着一旦发烧了好用。

腊月的晚上,又黑又冷,当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幸亏有李鱼儿做的鲸鱼油灯,不然点着火把,摸着黑,药能不能熬成还不一定。

李老三烧得有些不省人事了,用勺子喂不进去药,李老汉将人扶起来,托在怀里,往里灌药,灌了几口,都被吐出来了。

“这可咋整?”蔡老太太端药的手都在抖,“老三,你个混蛋,你个黑心肝讨债的玩意儿,听见没?赶紧给老娘把药喝了。”她说话带着哭腔。

李老三此时越烧越厉害,又似被噩梦魇住了,不停地挣扎着说胡话,还差点伸手把药碗打翻。

一个门帘隔着,李鱼儿早就被吵醒了。

她拿起放在枕头旁的火折子,借着隔壁透过来的光,把另一盏油灯点亮。

“你干啥去?”

被打发回来的李梅儿其实没睡着,她也担心三叔,根本睡不着。

三叔和她大哥还有她年龄差不多,小时候,他们兄妹被村里大点的孩子欺负时,三叔就会替他们出头,狠狠地打回去,直到对方再也不敢欺负他们为止。

为此,三叔经常被村民找上门,她阿奶不是个吃亏的主,没理都敢和人刚,更何况还站着理,对方自然讨不到便宜。

三叔调皮,上山抓鸟,下海捞鱼,弄到的东西每次都少不了他们兄妹俩的。

后来他们慢慢长大了,能帮家里干活了,一起玩耍的时间就少了。

三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往镇子上跑,次数越来越多,后来几乎每日早出晚归,甚至有夜不归宿的时候。

阿爷教训过三叔几次,三叔都梗着脖子反驳:“人挪活,树挪死,我可不想像您老一样,窝在兔岛当一辈子渔民。”

她也知道岛里的日子艰难,可外边的世界又能好到哪里去?外边又是那么好闯荡的吗?钱是那么容易赚的吗?

之前,不是没有渔民出岛谋出路,最后不是给人当苦力,就是被人骗了钱,一无所成,还有一个被人贩子拐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外边世界大,但也花花,坏心肝的人就多。

李鱼儿轻手轻脚的起床,生怕吵醒熟睡的阿娘和弟弟,娘和弟弟身子不好,营养不良,每日基本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此时,隔间的声音不小,他们也没有被吵醒。

“梅儿姐,我睡不着,过去看看。”

李梅儿没动,说:“你去了有啥用,别添乱。”

李鱼儿动作不停,含糊了几句,掀开门帘去了隔壁。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李老三身上,没人注意到小小的李鱼儿。

李鱼儿得知是药喂不进去,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她提着油灯,下了船,直接从不远处的芦苇丛里折了几根粗壮的芦苇杆回来。

芦苇杆是空心的,很适合充当导管。

这里的芦苇生长年份长,无人采摘,茎杆很粗,用来喂药正好。

李鱼儿又从灶棚里拿了一块鲸鱼皮,巴掌大小,是从肉块上片下来的,蔡老太太舍不得扔,说挺软乎的,留着阴干了用来补出海的鞋肯定结实。

“阿奶,用这个试试。”

李鱼儿将鲸鱼皮和芦苇杆子递了过去。

“这有啥用?一边待着去!别添乱!”蔡老太太此时心情不好,说话稍微重了些。话一冲出口,她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不该拿孙女出气,说道:“鱼宝儿乖,去睡觉,你三叔没事,明个儿就好了。”

“等老三明个儿醒了,醒了又要吵着去镇子上干大事,做大买卖,出人头地。”

蔡老太太此时说话有些魔怔,一连几天,家里灾祸不断,刚倒了两个,这又倒了一个,接连不断的打击,让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甚至怀疑,是不是龙取水那日出门,冲撞了龙王爷,被龙王爷怪罪了。

古人迷信,把很多自然灾害同神鬼联系起来,比如龙卷风在海上过境,偶尔会卷起海水直插云霄。

远远的望去,一道白白的水柱连着天海,就像云层中有神龙在取水。

李鱼儿也不生气,耐心的说:“阿奶,你看,这样,用鲸鱼皮卷成漏斗的形状,将漏斗的顶端插进芦苇杆里,往漏斗里慢慢倒药,是不是就能喂进去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