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304)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梅儿从门口走了进来,排队的客人立刻喊道:“小姑娘,你怎么插队啊?”

李梅儿赶紧解释说:“您误会了,我不是插队的,我是李记的人,今日客人太多了,我来帮忙。”

听了她的解释后,客人转而催促道:“那你赶紧进去吧,我们都排了好一会儿了,不行,你们再招些伙计。”

这时,乔承允从店里出来,他端着一个托盘,上边放着一壶茶还有一些杯子。

经过李梅儿身边的时候,李梅儿差点惊叫出声,“你不是……”

乔承允对排队的客人说:“大伙儿辛苦了,劳诸位久等了,对不住,对不住,这是李记专门为诸位准备的花茶,诸位先喝些茶,解解渴。”

见有免费的茶水,店家又如此尊重他们,客人的火气立刻就下去了。

乔承允按顺序倒茶,茶杯不够就想回店里取。

李梅儿见他如此替李家着想,解决了排队客人的抱怨,加上之前又误会人家,差点毁了他的名声,就主动去店里取杯子。

两人一个倒茶,一个分杯子,一时间配合的相当默契。

第242章 蔡老太太夫妇进李鱼儿的宅子

因为员工的增加,李鱼儿决定将后院作为员工宿舍,李家上工的人都搬到她的宅子里。

牛车停在李鱼儿气派的大门前,门前还有一对门墩,是李鱼儿后换的。

原本是一对石狮子,原房主是官宦人家,用石狮子没错,李鱼儿来了后,就让人给换了雕刻着麦穗、瓶子和鹌鸟的门墩,穗穗瓶鹌谐音岁岁平安。

“这就是鱼宝儿买的房子?”李老汉被眼前气派的大宅子镇住了,此时还不敢相信,这是李鱼儿买的宅子。

蔡老太太轻轻拍了他胳膊一下,“你个死老头子,这有什么不能相信的,咱家鱼宝儿能耐大着呢,你就安心跟着享福就是。”

李老三跳下牛车,搀扶爹娘下车。

“爹娘,鱼宝儿给你们安排在主院的西屋,待会你们看看缺什么,我去帮你们采买。”

东屋李鱼儿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里边都是她的东西,搬来搬去很麻烦。

李老汉夫妇并没有因为李鱼儿给自己买房子而有意见,如今李家的铺子,福水村的田地和房子,基本是李鱼儿带领李家置办的。

按理说,李家都分家了,就是二房全自留,也是合理合规的。

他们对李鱼儿只有感激,打心眼里奔着李鱼儿越来越好。

开门的是曹德耀,曹俊兴跟在李大郎身边做菜,他厨艺比李大郎好,很快就跟李大郎学会了海鲜的烹饪方式。

曹德耀父子如今住在后院客房,方便教李大郎厨艺。

现在已经能独立掌勺了,还时不时的教李大郎别的厨艺。

大门打开的那一刻,入眼的假山流水,花草树木,还有亭台楼阁,直接让李老汉夫妇定在了原地。

“这,这真是鱼宝儿的宅子?”这次换蔡老太太不确定的问了。

李老三将牛车往里赶,“没错,爹娘,您二位尽管大胆往里走,就像回自己家一样。”

院子,李鱼儿已经找人修整过了,重新栽了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跟码头的绿化是一样的,都是福水村的村民从山里挖的,按照他们列好的清单挖的,省钱又好看。

此时,正是百花齐放,树木茂盛的季节,园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十分好看。

李老三将牛车赶进后院的牛棚,从仓房里拿了一盆豆子奖励大黄,从春耕到现在,家里牛和驴最累,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镇子上拉货,偶尔还要给码头送货。

大黄“哞哞哞”的叫着,大口大口嚼着豆子,眼睛似乎在笑。

李老三从后院回来,就看到李老汉夫妇还站在原地。

“爹娘,你们咋不进屋?”

李老汉懵圈的问:“这么多房子,进屋,进哪个屋?”

李老三一拍脑门,说:“瞧我,把这事忘了,你们跟我来。”

曹德耀虽然是李大郎的师父,却是个要强和讲规矩的人,他从来不随便进主院,将人放进来就回后院了。

李老三扛着行李,将两人领进了正房西屋。

“爹娘,这就是你们的房间了。”

屋里全是崭新的家具,红木拔步床,实木雕花桌椅,对开的雕花大衣柜,细布窗帘,桌上摆着茶具,窗台上摆着盆栽,里边花开正好,闻着屋里有淡淡的暗香。

“这,这真是给我们住的?这不成了老爷太太了?”蔡老太太也不淡定了。

李老三将两人简单的行李放到桌子上,说:“爹娘,这都是张记木行定做的,二郎和鱼宝儿跟张记的老板有些交情,价格都是最低的,没花多少银子。

总之,你们就安心住下,别想太多,我呢,要回店里帮忙了,您二老要是缺什么,晚上跟我说,我明个儿保准给你们准备齐了。”

李老汉用粗糙的大手,小心摸着上好的红木,说:“都这样了,还能缺啥?”

“行,不缺啥,我就先回去了。”李老三点头就要走。

“等等,厨房在哪儿?”蔡老太太赶紧挑要紧的问,这宅子这么大,厨房估计不好找。

李老三亲自领着两人走了一遍茅房和厨房。

“我的个乖乖,一个厨房比咱家过去一条船还大,竟然还不止一个。”李老汉算是开了眼。

蔡老太太看着修建的宽敞亮堂的茅厕,惊叹道:“这茅房建的比寻常人家的堂屋还亮堂,咱家鱼宝儿还真挺会享受。”

茅房是李鱼儿后改的,按照前世设计的,设有坐便和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