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305)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老三解释说:“这跟福水村不一样,这宅子可不是鱼宝儿设计的,这是从一个官家手里买的,那官家在京城的亲戚获罪流放了,着急出手,才让鱼宝儿捡了漏,不然,这房子,咱家还真买不起。”

蔡老太太一听,乐了,“咱家鱼宝儿就是个有福的,运气好的不得了。”

李老汉认同的说:“可不是,过去能捡鲸鱼,现在还能捡房子。”

李老三不再听爹娘啰嗦,应和了两句就跑了,快到收海货的时间了。

大黄也吃饱喝足了,李老三摸摸大黄的头:“这些日子辛苦你了,等明个儿换大黑来。”

他驾着牛车来到码头,此时,码头上人声鼎沸,兔窝子村的船都上岸了。

村长在那维持秩序。

“都给我安静点,把海货给我分好了,分明白了,别想以次充好,耍那些小心思,抓到一次,以后就不要你们的货了!”

村长敲打村民,生怕其中有人犯糊涂,得罪了李家,以后李家不从他们这拿货,转去福水村拿货。

李家收货收的全,但凡常见的海货都收,给的价格还是最高市价。

往日,他们的货基本只能卖出一部分,还要被挑三拣四,挑最好的卖,一天也就十个铜板左右。

每艘船能有一百斤海货,这次出海大概有五十条船,就是五千斤海货,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钱没到手,村民都有些担心,李家能吃下那么多货吗?

村长想到什么,喊话道:“李家很快就到了,你们给海货养好了,李记都要卖活的,别死了,天渐渐热了,不行用网兜吊在船帮上,在海里养着!”

有那不知道的人家,赶紧照做。

第243章 和胡半仙谈生意

等李老三的牛车来了,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老三,你来啦!”村长朝李老三挥手,让他过来。

牛车上拉着一堆大木桶,“九叔公,叫兄弟们帮忙给木桶里装上水,开始称海货吧,我一车一车拉。”

村长点头,说:“成!一家一家来吧!”

他转身对村民吆喝道:“一家一家排队!老头子我眼神好着呢,别给我夹带臭鱼烂虾,听到没?”

村民笑着应和,这时候,谁家要是搞事,坏了全村的生意,那不得让唾沫星子淹死。

海货多,不能用小秤称,李家准备了专门的大秤,一麻袋一麻袋的吊着称重,很快一牛车满了,李老三就送一批回去。

最后一车装完,李老三说:“这些货够李记三天卖,三天后,我们再来拉货。”

李老三将一筐铜板交给村长,留下大头记账,拉着货走了。

牛车走一道,掉了好几只海货,鲜活的皮皮虾很能跳,一个蹦就跳出水桶,掉地上了。

进了后厨,李老三抱怨道:“赶明儿得给水桶做个盖子,不然海货老蹦跶出来,我这哪有功夫停车捡。”

李大郎一边给鱼抹调料,一边说:“这不成,盖盖子,一会儿就闷死了,死了,卖谁。”

曹俊兴说:“可以用透眼的渔网。”

李老三一击掌,说:“这主意好,渔网家里多了去了,下次收货就能装上。”

曹俊兴又说:“不如做个盖子,把网钉上去,用的时候一盖就成,比用网和绳子绑方便。”

李老三夸赞道:“俊兴,你很聪明啊。”

李家开张没几天,那边福水村的妇人们这些天也没闲着,也攒了一千套新款贝壳首饰。

李鱼儿抽空回村验看了一下,“清然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阿奶很快就能回来帮你了,梅儿姐还要些日子才能回来,曹大哥过几日就能和大堂哥换班了,到时候你也能歇歇了。”

郭清然放下手里的活,说:“没事,这边没问题,有我跟赵姨看着呢。”

想到之前压在手里的老货,李鱼儿趁李二郎换班的时候,跟他一起去码头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商机。

码头每天都有一些摆摊的外地商人,李鱼儿挑了一家卖杂货的商人。

“这位摊主,我手里有些贝壳绢花,不知道您是否感兴趣?”李鱼儿开门见山道明来意。

那商人想了一下,说:“能先给我看看货吗?”

李二郎掀开牛车上的箩筐,里边装着上千朵绢花。

商人拿起一朵仔细查看,“手艺尚可,用料也不错,一朵五文出吗?”

李二郎将盖子盖上,“出不了。”

那商人尴尬的笑笑,说:“如今,这种绢花满镇子都是,五文钱不低了。”

五文,比镇上做工用料最差的还低好几文,李二郎直接说:“既然您没有合作的打算,那就没必要谈了。”

那商人眼珠子转了转,见李二郎驾着牛车走了,一甩袖子,嘀咕道:“看你到时候不求着爷收你的货。”

李二郎又问了好几家,给的价格一般无二。

李二郎有些急,“真是不识货,咱们这可是上好的鱼胶和丝绸。”

李鱼儿拉住他的袖子,“哥,不必问了,他们估计是串通好的。”

商贩联合起来定价的事,前世也有,比如海鲜市场,商贩会联合起来定价,操纵市场。

谁叫他们没有出海的门路,商路在别人手里,自然定价权就在别人手里。

李二郎气愤的说:“这些人渣,这是明摆着占便宜。”

“商人重利,无可厚非,不行咱们派人去外地走一趟。”

要想打开外地市场,没有靠谱的合作方,就只能自己摸索开辟了。

“小友,几日不见啊,我还想着去李记吃吊炉烤鱼呢,可惜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