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162)+番外
而且和现代的葡萄酒不一样,如今酿酒是不放糖的,而最原始的葡萄就算成熟了也极其的酸,根本就不甜,于是酿出来的葡萄酒味道可想而知
于是大汉其实有很多的果酒,可是最不受欢迎的,那就是葡萄酒。
如今大汉对于葡萄酒的玩法,对,是玩法,不是喝法,是皇帝刘彻的妃子侍从们开发出来的,在夏日之时从冰库里雕琢一座冰山狭川。
以葡萄酒为江流入冰川之中,使得外界高温蒸发冰块,于是葡萄酒的酒香弥散,使人虽不饮酒亦是熏熏然也。
这法子一听就十分的奢靡,而且据薛良所言,他手里头虽然有葡萄酒,但他感觉那葡萄酒如今已经不算是当年的了,这时候大抵是坏了的。
因着可以酿酒的东西,其实挺多的,葡萄这种又酸又不甜但又可以酿酒的果,在大汉就被酿制成了大量的葡萄酒了。
而殿下也会将这些酒分发给官员们,但是汉朝的保存酿造技术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大家虽然能获得这些殿下赏赐下来的葡萄酒。
但是带回家以后却因为十分珍惜,不一定会立即开启品尝,于是久而久之就当成了,嗯,装饰品。
贵重,但是大家不喜欢,不爱喝,但是因为很昂贵所以当个摆件。
如果你在当年不把葡萄酒打开品尝,你就不确定这葡萄酒是不是坏了。
对,这葡萄酒最后不一定是酿成酒,还可能还会坏掉。
所以即使在薛家,开葡萄酒这一件事,也像开一个个盲盒一样,运气好你可能今天可以开到一瓶好的葡萄酒,虽然很酸,但可以喝。
要是运气不好,那你可能开的葡萄酒就已经放坏变质了,除了那酸臭的味道就让人没有别的感觉了。
按照薛良的经验,葡萄酒也就顶多放个一年,久了就坏掉了,而且这玩意喝的时候还得兑水,加点别的调味料才喝得下去,不然和干喝醯酸没区别。
这听着就很让人伤心,于是秦梨顿时歇了在汉朝酿酒的想法,还有就是,谁会有事没事去把那些蒸馏设备记下来,然后思考怎么把酒精蒸馏啊喂!
然后在酒酿里头提纯出酒精,这玩意高中会考吗?高中它不会考啊!
她知道贝壳里面有碳酸钙,知道石灰石是碳酸钙,这还是因为那些该死的化学试卷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
古人曾经用贝壳烧制石灰石,请问石灰石的的成分是:a.碳酸钙b.碳酸钠c.盐酸。
要不是考试需要,谁要知道那些玩意儿啊?
她和同桌有事没事跑出去多吃点东西不好吗?知道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干嘛。
不过秦梨思考了一下夏日熏熏然的葡萄酒清风,白色的冰川半透明假山底下流淌着紫红色的葡萄酒。
嗯,那样一想那般风景似乎还挺好看,而且宫殿里面还专门有人拿着扇子,把葡萄酒味道的冰风扇到你身上。
唔,这似乎是挺快乐的,果然是个人就就天生向往享受的生活,不论古今皆是如此。
于是秦梨认真数了数酸甜苦辣咸之中的五味,辣那是一种痛觉,不算是味觉,所以辣应该改成鲜味。
五味之中她只解决了咸,酸还是由薛良带来的醯解决的。
其中的甜,秦梨现如今她几乎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或者说知道但是没办法,于是以前就只能依靠蜂蜜。
现在薛良带的蜂蜜还吃完了,她如今就正在等待归家的薛良补货。
柘浆就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糖了,柘浆也就是甘蔗汁,这是真的连薛良都搞不到的好东西。
身为皇帝的刘彻食用甘蔗也不是直接啃,而多是把甘蔗酿成酒饮用。
苦她不怎么在意,不过带有辣味的调味料茱萸也算是一种,鲜味大多数只能从海边的海带,亦或者是从河里头的河鱼,螃蟹河虾贝类之中获取。
于是想要制作调味料的话,她只能在五味之中选择甜和鲜了。
甜的话,秦梨也不知如何是好,毕竟甘蔗这玩意儿就不是在北方生长的,而甜菜的原产地也不是这,也不知道什么朝代才会过来。
她对甜菜的印象还停留在地理考题上面,试卷上的题目仿佛还历历在目,甜菜是广泛种植于南方还是北方。
为什么甘蔗的产糖率比甜菜多,可是甘蔗却没有完全取代甜菜呢?
因为甘蔗在北方死了,那节课上地理老师的讲解,她至今还记忆犹新。
然后就是,毛熊甜菜汤,有段时间好像很流行这玩意,反正甜菜是一种长相形似萝卜,但是根茎切开之后颜色紫红水分充足的蔬菜。
好东西,她拿不到。
那这样看的话,要想制作新的调味料,这五味之中,她也就只能选择鲜了啊。
第167章 天工精巧盒
大概除了沿海靠水地区的人,内陆地区大多数人都以为蚝油里头是含有油的。
实际上里头并没有油,她说的是真正的蚝油,不是市面上那些瓶装调味品,嗯,那些瓶子里的蚝油有没有油她不清楚。
在这里感谢她身旁有一个厨师父亲的同桌岑思。
耗油这种调味料在南方十分流行,是厨房之中一样重要的存在,而在秦梨外公眼中,耗油这种调味料是万能的。
什么都什么菜都可以加蚝油,生菜焖蚝油,牛肉焖蚝油,反正万物皆可加蚝油,这玩意加入任何菜式都好吃。
而她此刻,似乎确实有原料做出耗油。
取出库房之中的河蚌干,原本湿润肥厚,鲜嫩弹牙的河蚌此刻已经被晒干成了一颗颗黄色的紧实蚌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