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221)+番外
厚看着自家小郎面上虽似是不情愿,可听着那二人絮絮叨叨又总是点头。
而后一直被那对姐弟牵着走入村中的背影,有些感叹的摇了摇头,便也招呼着一众墨家弟子下了车。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秦竹终于发现自己的阿姐虽然博闻通达,学识渊博。
但无一不知,就代表无一不精。
阿姐虽可无中生有,展现诸多他未曾见过的玄奇妙术,但阿姐最为擅长的一道,似乎乃是庖厨之道。
因着薛良归来,秦梨终于又打算下厨做些好的给薛良接风洗尘。
例如村长钓到的那一尾极其肥大的鲶鱼。
秦家村的村长因着薛良购屋的那一笔银钱,如今已不用再像以往那般辛劳。
今日秦家村的村长在村外河道旁野钓,结果却幸运地钓上来一尾硕大的鲶鱼,叫众人见之皆是艳羡不已。
就这么一条足有手臂长的鲶鱼,被秦家村的村长用草用绳结拎着,在村子里头转悠了三四圈。
逢人看见就要抬起手中硕大无比的鲶鱼,开口说上一句:哎呀,今日运道不错,侥幸钓得一条鲶鱼。
转悠了一圈的村长提着这鲶鱼准备回家时,却呼的停住了脚步。
钓上那么大条鲶鱼,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不知为何,如今他仅仅是提起吃鱼这两个字,就感觉自己没了什么胃口。
鱼是好鱼,鱼没有任何的过错。
可他就是不怎么想吃。
家中人看见这条鱼,大抵也是这般模样,于是村长一时之间竟然就此愣住了。
前段时间那秦梨秦竹一家子,天天送河鱼到它们家里,他都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去钓鱼了。
一来是这送来的河鱼比他在河沟里头掉出来的小鱼可要大的多了。
而那一直送来的河鱼也让一家人到了一种有些叫人厌烦的程度,于是他便好长一段时间不去河沟钓鱼了。
可他今日吊到的这条大鱼,家中人又没有什么胃口,着实叫他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了。
可正打算给薛良接风洗尘的秦梨听闻村长吊了条极其肥大的鲶鱼,却是转头便找上门去了。
然后村长便见着眼前的稚女手里攥着一把三铢钱,想要购得他手中河鱼回家的场景。
“梨啊,你确定要将这鱼带回家中吃么?”
看着面前神色有些古怪的村长,秦梨眨了眨眼,然后点头答道:“对呀。”
一旁的秦竹看着身旁的阿姐,想想前一个月的日子,再想想薛良,随后便不再多言。
鱼肉是秦梨不怎么喜欢的一种肉类,原因大概是她不喜欢鱼腥味,也不喜欢鱼刺,小时候还有被鱼刺卡到喉咙的经历,于是她就对此物的观感更为低下了。
可是感官不好不意味着她不会做鱼的方法,因为爷爷爱吃鱼,于是她对做鱼还是颇有些许见识的。
鱼肉不同于牛羊猪这些牲畜的肉,也不同于鸡鸭鹅这些禽类的肉。
别的动物会因为所摄取的营养过于丰富,身体便会出现脂肪层。
猪有猪油,牛有牛油,就连接过于养得过于肥的鸡身上也会出现黄色的鸡油。
但是鱼不一样,鱼身上的油是完全不会唐突出现且凝结在一起的。
也就相当于其它动物分肥瘦肉,鱼是相当于只有瘦肉,鱼油会完美的融入鱼肉之中,这就导致鱼通常是越肥越好,这鱼一旦瘦了,味道反而就差劲了泛酸了。
有时候鱼泛酸的其中一些原因,不是鱼不新鲜了,或者处理没干净,就是简单的鱼不够肥没有将肉质充盈起来。
虽然有诸多的人说野外的鱼比人工养殖出来的鱼更富有鲜味,但其中原因是因为野外的鱼生长时间更久,鱼肉中所吸收蕴含的风味物质更多。
而养殖鱼肉在其它老饕眼中风味较差,就是因为养殖周期过短啊,虽然鱼肉已经达到了出栏状态,但是其中的风味物质并没有野外的鱼那样在水中积累许久。
所以味道才差了一点,但是很多的河鱼在野外,疲于奔命的寻找食物很难养肥,却在养殖场之中养得身段充盈。
端上餐桌后味道其实反而会比野生的河鱼好上不少,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养殖的鱼比野外的鱼更肥。
养殖池中的鱼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食物,增加自身的肉量。
然后鱼这种不会长脂肪层的存在,就会将油脂和身上的鱼肉完美融合,成为一种更为鲜嫩丰腴的口感。
鲶鱼在她的老家别名叫做好丰年。
这种鱼极其难调吊,且性情凶猛,是一种食肉性的鱼类,通常生活在水底之中。
而水底下因为水草缠杂物丛生,于是经常勾住鱼线,寻常钓鱼人是不会将鱼线触底的,因为那容易勾住杂物导致鱼线断裂,所以这是一种很难钓到的鱼。
听闻归家许久的薛良已到了村中后,分外高兴的秦母便打算煮上一锅酱汤,而后做上一锅子刀削面招待这位许久不见的薛家小郎。
自从家里头有了石磨,面条馒头这两种食物就经常出现在的秦家的餐桌上。
而从一开始的生疏到熟络,李春花并没有用上多长的时间。
只是当她正准备将寻着刀子打算将面团做成刀削面时,却见着厨房门口忽的就出现了一条硕大的鲶鱼。
厨房之中的光线有些昏暗,那一刻她觉得在天光照射下,那尾鲶鱼的鱼目中似乎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芒。
而女儿则提着大鱼兴高采烈的走到她面前对她说道:“阿娘,帮我杀鱼!”闻着那熟悉的鱼腥味,李春花顿时脸色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