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236)+番外
秦梨感觉还要在山上同这群工匠磨合许久,现在整个秦家厂房的建造理念,就是先把已经商议好的,能建造的建出来,还有问题没有解决的就暂时先留着。
例如最考验管道清理设计的公厕部分,可以留到后期商量,前期先将较为简单的,和已经有经验的厂房和住宅区修建出来。
然后秦梨便带着秦小弟下山离开了阳城,二人带着周种张季又回到了秦家村。
此刻秦家村砖房外的那一大片菜地经过两个月的生长,里头各种菘菜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
至少不会像原来那样,刚从地里面冒出来的时候像朵青花,让人根本就认不出来是什么蔬菜的模样了。
而秦梨在环绕这块菜地,看见些许熟悉的蔬菜后,就让秦小弟过来将这种蔬菜记录下来,然后尝尝味道,记住这几种蔬菜的名字模样。
在现代社会,光是十字花科的青菜,全国各地就有成百上千种。
而在而在极其原始的汉朝,周种张季两位农家弟子收集来的各地菜种,有的仅仅是叶片生长形状颜色不怎么相同的,大体却是一样的。
但也有很多秦梨并不认识,看了许久还是觉得陌生的。
她暂时就只认出了上海青,芹菜,白萝卜,油菜。
这几种应该就是原始种青菜,而秦家原本种植的菘菜,和秦梨眼中的上海青类似,却不怎么相同,也算新种。
还有很多,是她知道这个是青菜,但是青菜别名她就是想不出来的存在。
这些蔬菜都混迹在地里头,让她一时之间有些犯难。
这些都是青菜,但是这里面没有她要的那个白菜。
现在她能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些蔬菜区分开来,然后分开种植。
然后等到这些十字花科的蔬菜开花,就拿狗毛刷子点上花粉,直接强行让这些蔬菜人工杂交,希望孕育出她所需要的白菜。
这些蔬菜长势其实都很好,有草木灰绿肥土肥的施肥,有用心照料,可是实在是太小了,几乎每个都只有巴掌大。
根本就不是她要的那种,足足能长到人头那么大的白菜。
这些蔬菜个体较小,生长周期短,就代表可以多季种植。
可如今却并没有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的技术,这样小型的蔬菜即使是多季种植,其实也仍旧是有些浪费土地资源了。
她现在要的,是个头长得极大,而且种植之后可以整株进行长时间保存的白菜。
口味上先不做考量。现在这一块菜地里,光是种类似乎就有几十种,剩下还有一堆是她认不出来的菜种。
有一些她确定这种东西肯定不是青菜,但是这个时候又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往后还要继续分辨栽种。
而且这些青菜光是杂交培育,耗费的工程就是极其繁琐,若非身旁跟着过目不忘犹如人形电脑般的秦竹,她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第241章 战取汗血马
而且白菜那样密密麻麻能长成一个菜柱模样的,似乎也需要人工干预。
或许是需要外力把白菜捆绑起来,不然一颗好好的青菜大概率是会散开成一朵菜花,而不会紧紧的扎在一起。
以前她在家里头切菜的时候,都不用掰菜叶的,直接把白菜横在砧板上面,拿菜刀直接横切就是。
一整根白菜就像胡萝卜一般,把白菜横切下来,再将其撕开,就成了一篮子白菜叶子。
她现在要培育的就是那样子的白菜,她已经受够了一整个冬天只有韭菜吃的感觉了,长时间食用同一种食物连大米都会让人心生厌烦,又何况是同种蔬菜呢?
而且韭菜不像白菜那样容易储存,她想着的是像这种白菜种植出来哪怕比较小,可是由于菜包形状已经形成。
只要像电视里那样,挖出一个地窖,然后把这些白菜晾晒几天,让外围的白菜叶子干枯,将里面的白菜水分锁住。
然后再放入地窖之中,就可以储存一个冬天的时间。
她之前还想兼顾研究下白菜味道的想法着实是太天真了。
现在她就是要杂交出原始品种的白菜,而且个头就是要大,要耐寒,要长得快,要产量高,一切追究口感味道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只要新品种的白菜研发出来,就可以从根本削弱大汉使用粮食的结构体系。
大汉的人吃的粮食比现代人多几倍,就是因为这个时期除了粮食大家没有太多的蔬菜选择,所以要多吃粮食才能让身体达到消耗与吸收的平衡。
而是青菜对比粮食,更富有纤维跟营养,她可以直接从大汉人民的食物需求上面,削弱粮食的比例。
要知道青菜是可以一年种植多茬的,他打算青菜培育方面走两条路。
一样就是寻常体型小,但是长得快,收获也快的青菜。
这种青菜大概要几十天便能长成成体,然后可以收获,虽体型不算大但是这样的生长速度却可以以重量削弱粮食所需比例。
另一条路就是大白菜,她必须要培育出大白菜的原因就是看重大白菜的储藏能力。
一年种下两茬左右的白菜,这些白菜除去作为大型方便运输储存型蔬菜存在,还可以和冬天可以种植的韭菜一样,成为冬季的换季蔬菜。
现在大汉最经常食用的蔬菜是葵菜,在她眼中这就是一种野菜。
葵菜这种东西虽然耐寒,但是不像十字花科那样生长迅速,收割间隔快,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
而且生长时间长也就算了,这个这种蔬菜个头还小,在路边毫不起眼。
即使规模化种植,产量方面也是富有局限性,只能食用一小部分,不像白菜可以连根茎带上方的叶片,乃至花朵都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