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267)+番外
然话虽如此,这位淮南王相较于它人,又确实多出几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文人之气。
虽从于吕后在世之时的黄老学说之法治理治下,心中却更偏向于道家学说,门下诸多方士汇聚,也确实有人做出与这豆腐近似的甘脂之物。
但除此之外,殿下却并未将这位淮南王放在心上,这刘安虽不安分,却不成气候。
这农家姐第二人若当真是淮南王所派来之人,那凭借其手中的各种利民之法传于殿下手中,那便同资敌无异。
仔细想来,无论是曲辕犁,亦或者是堆肥之法,皆是会万古流芳的利民之术,那淮南王若真是能掌控此法,定然会名声大噪响彻四方。
不用如今在那召集各种奇人异士,一同辛苦著上一本《淮南子》。
而反观如今殿下因着大肆推广这曲辕犁,堆肥之法,声望颇增。
如今大汉之中各座城池村镇,皆学会了这堆肥之法,也知晓此法可令已然荒芜的土地尽快恢复肥力,于是家家户户争相积肥送入农田之中,以期来年粮食丰产。
若真是刘安的人,他如今便已将这等利民之法扣下为己所用。
而不当是送来这阳城之中为它添人作嫁衣。
鱼儿迟迟不上钩,孙汇便将鱼竿放下,而后从蓑衣之中取出了一小袋的包子。
麻布袋子里的包子已然冰冷,内里是豆腐苜蓿陷,如今隔了许久,里头的猪油有些凝结,但吃起来仍旧是滋味甚佳。
在那个稚女的眼中,他只是一个寻常的老人,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便让冬葵经常给他做些软和的食物。
这些食物,有的比宫中还要精细。
老人沉默的看着水面,不知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怎么也钓不上鱼。
村子里比他小上不少的村长见着他日日空手而回,总是会骄傲的开口道他曾经钓过一尾半人长的大鱼。
下一刻,水面又有一尾游鱼浮起,老人忽的眼眸一凝,手上的鱼竿猛然高高扬起随之敲击在了水面上。
过了一会儿,一尾游鱼从水面浮起,被竹竿划到了岸旁。
老人伸出那只骨节突出的大手抓起,随后将鱼唇勾在了鱼钩上,向着村中返回。
第249章 授人疏果术
五月早已梨花尽落,茂密的青叶间坠满了拇指大小的幼梨。
这些日子里一直稀稀疏疏有着些许农户前来秦家村打听,而后于这五月初定下日子,终是聚了阳城附近许多家中栽有梨树的农户开始进行指导性质的疏果。
院子之中,一名稚童站于三角架上,指尖握着一柄较为锋利的陶刀,指着树上的梨枝开口道:“梨树多花,固此结果繁茂。
然其果也多因此得地力不均,故丰收之时不过半拳大小,故而须疏果,一枝留二至三枚梨果即可。
而后为全梨树所需地力,须自树干往外行至四至三步,如此不同方向深挖一至二坑,坑须手臂长短之深,随后于坑之中填埋秽肥,即可叫梨树丰收。
众位且看,此枝较为纤细留下一枚梨果即可,而幼果落地后开坑掩埋,众位也曾在集市之上售卖雅梨,自是知晓大小梨售价乃是天壤之别矣。
诸位依照此法即可种出一拳之大的雅梨,相较于参差不均的梨果,自然是大梨售价更高。”
众人听后不禁点了点头,而后若有所悟的探讨了起来。
它们都是家中拥有几株梨树的人家,每年秋季之时,总会将雅梨带到集市上头售卖。
而极小的雅梨成熟之后也不过是二钱一枚,甚至一钱一枚的都有,就是因为那果子生的极小,咬上一小口便能看得见那坚硬的梨核,并没有多少果肉。
故此小梨售价极低,那些较好的梨子才能在集市上售卖出三,四钱一枚,较为特殊的,例如秦家的梨子极其清甜,以往才能有五钱一枚的价格。
而若是品相极好的大梨,却是能卖到商人家中,亦或者是世族家中,那时一枚雅梨便可卖出七钱甚至八钱的价格。
只是一颗梨树上少大果,多是那些极小的梨子。
而梨子成熟的季节相差无几,一旦那梨子泛滥上市,这东西也就不值钱了。
为了让梨子售卖出去,众人便会互相压价,最后就只能看这梨子的品相如何了。
而这时,却有个农户提出了疑问:“小郎,俺若是不疏果,多施肥,那这梨子可能一同长大,个个都结成大果呢?”
而秦竹听后却是摇了摇头:“老丈,一人一日所食之饭是有度量的,一人难以一日之中食用数十斤的粮食,那这梨树也是一样的。
肥即使堆满了树下,那这树也吃不下如此多的肥料,就自然没办法叫所有梨子结成大果物。”
有了一个人领头提问,自然也有其它的农户开始同秦竹了解关于果树疏果,还有挂果期追肥的知识。
回到村中的周种看着眼前的稚子在众多农户的簇拥之下传授着农家学识,不仅欣慰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既得此子,农家何有不盛之理。”
一旁的秦梨也不禁点了点头,她只知道些许疏果的知识,而关于果树施肥的间距,深度,却是由周种这位农家之人传授给秦小弟的。
而秦梨看着面前的秦竹在她和周种的教导之下开始为人之师,那种引以为豪的感觉也涌上心头。
众人皆是十分满意,张季例外。
第250章 人焉生九丈
看着眼前的这棵梨树,秦梨想起来前年的这个时候,她做出了三脚架,而后趁着秦母不在家中,将梨树上的梨果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