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少闲时(362)+番外

作者: 寒兮帝 阅读记录

这样看的话,一万三千六百公斤除以十。也就能让1360个人大致一个月饿不死吧。

这样看来,她手中这远比秦家所需粮食数量要大的物资,对比遭受雪灾的人属实是杯水车薪。

如果按照薛良的预估,那阳城附近或许会有数千人民靠近。

她沉默片刻,而后又开口问道:“那今年官府难道不会开仓赈灾吗?”

薛良看着面前的稚女,无奈的点了点头:“会。”可言语之中却是无力至极。

“会就行,那能拿出多少粮食?”

“约么两千斛。”

“两千斛?怎么会只有两千斛,官府收取整了个阳城的粮食赋税,人头税,怎么会仅仅只能拿出两千斛?”

薛良头疼的看着面前的稚女,面色黯然的开口道:“秦竹乃为阳城司农,镇守阳城粮仓,确实可开仓救人。

然今年陛下出兵,命长平侯与三路兵马远征匈奴,至此抽取各地粮仓,大量粮食运往前线,想必不止阳城,别处粮仓也是这般模样。”

薛良面色复杂的看着身前的稚女,没有继续开口。

而且其实阳城仓中的这些粮食,也仅仅是为了城中百姓所储备的。

每年冬天都有人冻死,每年冬天都有人遭遇雪难,然而救济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官府也不会将所有人都救下。

毕竟身为上位者应有取舍,这世上本就是如此,并非所有人命都是有价值的。

“所以大汉每年冬日,便会放任那些遭了雪难的人在城外冻死,而后就地掩埋再不理会吗?”她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薛良,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薛家的小子说得不错,况且如今这规模,尚且还算不得雪灾,不过死了些许人罢了。”

些许人?

这几千条性命,在旁人眼中,便只是些许而已吗?

声音自门外,传来一名发丝双白的老者走入了屋中,身上裹着厚厚的披风,眉宇点着霜雪,露出那张惨白得毫无血色的面庞。

是孙汇,那位曾经作为天子侍从的宦官。

她许久未曾与他说过话了,当这名老者来到阳城之后,他不知何时褪去了那一身黑袍,每天钓鱼散步,仿佛寻常老人。

可如今看上去,却又仿佛没有丝毫变化。

“你当真以为有了粮食便可救下所有人了?你有了粮食,救下了那些难民,往后它们更是活不下去!”

她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之色:“为什么?”

“因为不许?城里的士族不许你救人!”

“不许?”

他俯下身,看着面前的稚女满是嘲讽之色:“士族不许你开仓放粮,因为士族会以城中百姓安危威胁与你!

纵使你手中的粮食足以救下所有人,士族也仍旧是不许!”

“为什么?”

孙汇忽然笑了,不知是在嘲讽她的天真,亦或者是讥讽那无用的良知,那张惨白的脸上露出一口森白的牙齿,另一旁的薛良侧过双眸。

“因为士族需要曲部,需要那些难民卖身为奴,需要奴隶给它们做牛做马,便是死了也毫不在意,于是这般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啊!”

头发花白的老者在屋内大笑着。

她抬眼看着这人间,眼中满是凶狠。

第369章 人间吃人地

事实如同薛良所言的那一般,时间越往后,雪下的越大,积雪堆的越多,遭受选难的人群规模便愈发的大了起来,陆陆续续的有难民聚集到阳城。

这些人是在雪灾之中幸存,而来到阳城寻求活下去希望的人,还有很多人是直接冻死在了路上,再也见不到明年春天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连逃难也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财富,可能是衣物,粮食,没有受伤的体魄,比较健康的身躯。

秦家仍旧没有同孙汇所说的那一般向外招收奴隶,仍旧是好心得近乎愚蠢一般在外开设粥棚,搭建房屋,而后安抚灾民。

只是救济的范围改成了老弱孩童,那些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便不去理会,阳城内的其它士族与格格不入的秦家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大家挑选着还算健壮成年人充当家中的奴隶,而那些没人要的老人孩子接受秦家的救济,两者融洽的在阳城外消化这批难民。

秦竹长同薛家的奴仆在外维持着秩序,而秦梨则依照着些许知识,以木板木块做成简陋的住所,然后在其中点燃火堆,又在缝隙之中填充冰雪。

因着内部环境的温度升高,内部冰雪会逐渐融化,然后因着外界寒冷,这些融化的冰雪又会逐渐结冰,随后将这些简陋的房屋空隙全都填充起来阻挡外界的寒风。

再加上依照秦梨所言,建造出的居所十分狭小,只够二三人入内相依取暖,而后只留部分空隙外出通风。

而冰壳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下沉,这就使得其中温度保持在了一个冻不死人的平衡状态。

她向来知晓这人间是个吃人的地方,但就因为见识了太多人,看过了太多事,经历了困苦之后她才仍旧愿意去坚守本心。

这人间拥有诸多不足,但是一个国家可以令大部分四肢健全的人劳动后就能吃饱,饿不死,那剩余的攀比攀登生活苦难,在生死面前也就不值一提了。

很小的时候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向往着西方,渴望着出国留学,希望能成为海归,许多人都把海归两个字当做一个身份上的标签。

仿佛出过国就高人一等,和别人生出不同,仿佛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这世上的人上人一般。

那里无疑是富裕的,但是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去思考过,那里为什么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