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赢了(890)+番外
锦晏于是道:“你来得正好,长安这边鱼龙混杂,确实不适合做研究,这样,你回去告知你老师一声,留下几个人给少府,其他人交接一下手头的活,之后全部去北地。”
公输家传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算不算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倒是想讨价还价,可锦晏态度坚决,要么服从命令,要么都留在长安,但以后再想第一时间将她的想法变成现实,就不可能了。
几乎不用考虑,公输家传人便做出了决定。
“公输家一切听从殿下安排。”
他算是看出来了,长公主这是有意将手下的人送去北地,就算现在不走,以后也免不了要离开,倒不如主动支持长公主的决定,提前一步去北地打好基础,站稳脚跟,为将来重振公输家做准备!
而且他们走了,想必墨家也留不下。
老冤家也不是什么特殊存在这个发现,可比留在长安有趣多了。
至于胜负,来日方长。
……
恰逢秦疏休沐,小秦王也使用特权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紧随秦疏的脚步一起来到了长公主府。
途径烟湖时,两人都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来了。
“这里又熟悉,又陌生。”
“这里原本有个湖吧?湖呢?”
“干了吧。”
“……”
“我们离开这半月,发生什么了?”
在药房找到锦晏时,他们已经弄清楚了真相,萧锦安道:“那些个江湖骗子什么事也做不成,妹妹怎么还把他们送去北地了?”
“秦疏,你说呢?”
锦晏问。
秦疏微微沉吟,而后道:“听闻陛下有意往北地派兵,太上皇也率大军往北地去了,殿下在此时将他们送至边关,莫非是跟备战有关?”
话音才落地,萧锦安也道:“听阿父说匈奴,月氏,羌人那些都有各自的信仰,行军打仗时也要进行占卜,莫非妹妹是想以毒攻毒,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中原大国方士的威力?”
这话听上去有些损,但却是真相。
锦晏道:“中原的铁骑会踏平西域的疆土,这一点我不担心,我所做的,只是希望减少流血牺牲,让将士们在立功后都还能活着回来,锦衣还乡。”
另外,同是华夏传人,谁心中还没一个“自古以来”的梦想呢。
这一次,便由北地铁骑踏破西域的大门,为那些曾经神秘而辉煌却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西域故国留下一个华夏“自古以来”的传说,也为千年后的华夏传人留下一个继承祖宗家业最为正当直接的理由,让他们坐拥千年文化笑傲世界之巅。
锦晏说着自己的打算,萧锦安和秦疏两个都静静听着。
不知过了多久,萧锦安突然道:“差点忘了,阿父让我进宫来着,妹妹,我改日再来看你,我先进宫去了!”
西域,他来了!
萧锦安刚走,秦疏也坐不住了。
他不绕弯子,直接说道:“殿下想要回北地,见证大军征服西域的伟大时刻,是吗?”
锦晏却有些苦恼,“连你们都看得出来的事,阿父阿母他们肯定早就发现了,但谁也没有将此事挑明,那便是不允许的意思。”
秦疏心想留在长安也好,长安不会那么冷不会那么干燥,比北地更适合修养,而且长安很安定,天子脚下,无人敢伤害陛下最疼爱的长公主……
可锦晏不开心。
他看着锦晏,哄劝的话在说出口的瞬间就变了,“陛下和皇后不挑明,是不放心殿下独自前往北地,可若殿下并非独自一人,若最高统帅就是陛下呢?”
他们这位陛下是武将出身,尽管在文治上也很有能力,但他最向往应该还是在战场上征服的那些岁月。
一语点醒梦中人。
锦晏当即也站了起来,她开心地朝秦疏笑了笑,“秦小将军,要进宫吗?一起啊。”
天子亲征,太子监国,皇后辅政,公主出游。
世上还有比这更合理的安排吗?
没有了。
哇~她可真是个天才!
第827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109)
天子御驾亲征自古有之,可如今天下方才安定,一切刚刚步入正轨,国家需要的是停战止戈休养生息,而不是开疆拓土,对外征服。
短短数十年间经历多次朝代更替,百姓最渴望的也是国家安定,而不是让好不容易在乱世中存活下来的子弟去渺无人烟的西域里送死。
这时候发起战争,实为不智之举。
文臣多数都反对开战,武将却都大力支持,就连退出朝堂的莫老将军,都请求能够上朝面见天子,陈述一番自己的肺腑之言。
他比攻城那时更老了,头发稀松仿佛能轻易数清楚,脸颊凹陷,颧骨突出,瘦得触目惊心,可他的脊背却挺得笔直,一双眼睛更是十分锐利,好似随时在准备迎敌的野兽一样。
莫老将军讲了一个故事,前朝时他奉命平叛,带着大军绞杀叛军,说到底主要针对的还是当今陛下的北地军,有一日,他们打仗的途中遇到了一伙从北边而来的百姓,那些人明明穿着厚实保暖的衣物,身上也都带着足够吃十天半月的干粮,却自称逃难的难民,要去投奔亲戚。
当时军中有人提出质疑,说他们有那么好的衣服,那么多的粮食,怎么可能是难民?哪个难民不是衣衫褴褛饿得两眼发昏走不动道?问他们是不是北地军派来的探子,乔装打扮成难民后博得他们同情,以便从他们这里打探情报的。
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些人真是难民,他们是晋国时就迁去北地戍边的军民,陈帝登基前曾许下诺言会让他们回家,换一批人来戍边,然而陈帝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