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赢了(891)+番外
多年以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匈奴的烧杀抢掠,他们的村舍被烧毁,孩子被杀死,妻女被掳走,粮食被抢光,青壮男子皆被残忍杀害,被分尸后喂了野狼。
这样的生活,边境的人过了许多年。
可他们不能逃,朝廷让他们戍边,离开北地,照样是个死,而且要被诛灭三族,他们只能留在原地,一次次重建村舍,筑高围墙,磨亮武器,一边开荒种田一边抵御匈奴人,一次次看着亲人被杀害,看着村落被烧毁,如此循环往复。
而改变这一切,拯救他们的人,姓萧。
先是萧睢大将军,之后又是萧羁大将军,是他们父子带领手下的军队,一次次打退侵扰边疆的匈奴人,一次次杀死匈奴人,为他们报仇雪恨,若无萧家两位大将军和北地军,戍边军民不知道要死多少,大好的河山又不知道有多少要被异族侵占。
说到这,莫老将军满心愧意。
他知道时,手下的兵正在和百姓厮打,原因便是当今圣上。
他的兵嘲讽那些百姓,既然大将军那么厉害,北地军那么神勇,为何你们还是被打的逃离北地要去投奔亲眷?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边关百姓听不得他们污蔑大将军和北地军,便争论了起来,之后战况升级,变成了互殴,将士们人高马大,百姓干瘦无力,天然就吃亏些,挨打也是意料之中。
他过去后,让军法官按照军法处置了动手的人,又替他们向百姓赔礼致歉,那些百姓却不接受他的致歉。
其中一人说道:“方才你们问我们,既然大将军和北地军无所不能,为何我们还会被人烧毁家园,落到投奔亲戚的地步?那我就告诉你,若非朝廷冤枉大将军造反,逼得大将军不得不离开边关,匈奴也不会趁机进犯我疆土,不会烧杀我百姓,更不会让我们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另一人道:“大将军知道边关发生的事情后,立即做出了安排,公主殿下也给我们安置了住所,提供活计让我们可以养活自己,我们一起逃出来的大都留在了北地的工坊,我们是还有亲眷在世,才想要去投奔的,并不是大将军不管我们了!”
这只是他们碰见的诸多难民中的几个,他们的经历都大相径庭,被迫戍边,被迫安家,家园被毁,家人被杀,农田被毁,粮食被抢……
离别和仇恨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可他们心中也有希望,那是一个叫做萧羁的男人,是被称为北地军的雄狮,这点希望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时间无法抹平仇恨,也无法让匈奴的狼子野心消失。
大将军不在边关,匈奴便又开始试探,屡次侵扰边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莫老将军不善言辞,也从未说过这么多话,但他今日却将自己心底的话都说了出来,不止殿内武将感同身受,动容不已,就连一些文臣,也都大受触动。
他最后道:“老臣虽年迈,却还骑得动马,杀得了敌,请陛下恩准,让老臣率军北击匈奴,还边关一片安宁!”
不等有人说出“国库空虚粮草不足”几个字,他又道:“只要给老臣一支军队,粮草老臣可以自己解决,绝不让朝廷跟着受累!”
大臣们听罢,态度有些松动,尤其是少府的人,立即就表示老将军之言可以一试,反正不管谁打,只要不让少府出粮出钱就行。
其他将军也怕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被抢,纷纷开始请愿,老将军年事已高,又对北地的气候和匈奴不熟悉,不是合适的将领人选,还是让他们来统帅大军更好一些!
有些前朝老臣看到这一幕,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那位陛下不过是想派一位将军去评判,却无人响应,甚至为了避战不惜装病断腿,这才过了几年啊,便完全反过来了,当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众将兴致高昂,萧羁却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又过了一些日子,萧羁终于宣布,此次北击匈奴,他任统帅。
他并非是要与朝臣们商议,而是通知他的决定。
自知无力更改这一切,文臣们不再劝他不要亲征了,而是纷纷开始谋划起太子监国后朝堂的局面来,若能在此时露头博得太子青睐,那将来自己和家族的前途便不可限量了。
而武将们则摩拳擦掌,开始争抢随军将领的名额来。
因有长公主研制的火药武器,攻打长安太过轻松,大家都没捞到什么军功,此次出征,他们可一定要争得机会,封侯拜相!
第828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110)
对匈奴的战争在六月中便已商定,然而直到九月,新增的大军才从长安陆续出发前往北地。
让少府官员发愁的粮草,北地可自行供应,他们只需提供大军从长安到北地所需以及负责运输粮草的役夫而已。
年关将至,长安大雪。
长公主府,消失数月的烟湖终于重见天日,进入寒冬之后,湖面总是飘着一层薄薄的雾,看起来如梦似幻,恍若人间仙境。
被炸沉的赏雪亭,在原来的位置上扩建重修,变成了一座三层的小楼,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赏雪,这是锦晏最喜欢的地方,尽管她的身体并不允许她长时间留在那里。
方士虽然炸膛凶猛,但他们也是有些运气在身上的,经过他们多次尝试之后,还真让他们做出了真正的烟花,锦晏一边赏赐他们,一边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色彩不够绚烂,花型太过单一,声音太过炸耳,烟气太过浓重,最主要的是不够稳定,他们做出来几十个,送到长安后就仅存三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