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241)

作者: 辣个糊涂 阅读记录

非要说有什么可提的,陆离颇有兴致的跟刘备分享了自己当年在徐州关于民生方面的一些想法与建议,有些被陶谦采纳了,有些被对方置之不,但是在曹操打下徐州后又用上了。

跟陆离虽有波折,但外人看起来大体就是一帆风顺的情况相比,刘备三人的经历就有点一波不止三折了。

刘备先是在公孙瓒那里为别驾,后来试守平原县令,又升为平原国相,这一波看起来好像属于是步步高升了。

但问题在于平原国在冀州内,冀州是袁绍的地盘,刘备一个公孙瓒阵营里面的人,在袁绍的地盘上当国相,想想就知道有多令人难言。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自然不免牵扯进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交战中,期间北海孔融受到黄巾侵袭,他去救了次场,那个时候正值曹操进攻陶谦,对方还派人前来求助了。

只是不管是作为孔子后裔的孔融,还是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在曹操压根没有屠城行为的情况下,显然都不可能出兵去救与反贼相互勾结的存在。

后来听说吕布一箭定彭城时,刘备被公孙瓒安排着换了地方屯兵,这些年在刘虞死之前,他在帮着公孙瓒对抗袁绍,而在刘虞死之后,他跟公孙瓒之间有点尴尬,但对方也没有薄待他,给他找了一郡让他去当郡守治民生。

这一波“四处流浪”的经历,虽然因为军事原因在有些地方待不长久,但惩治恶徒,安抚民生的事情他从来没有落下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还没有说出这句话,但陆离已经从对方的描述中看到他切实在践行着这句话。

刘备说的轻描淡写,可陆离也是曾为政一方的人,怎么会不清楚这里面的东西呢。

后世有些人称刘备是伪君子,陆离不去辨别真伪,他只知凡事论迹不论心,如果能够做一辈子君子的事情,那就是真君子。

哪怕立场不同,如今作为汉臣,对于刘备爱民如子、尽忠职守的优良作风,陆离那绝对是赞不绝口,而且这是真心实意的赞不绝口,比当年对刘宏还要真心的那种,毕竟刘备是真的好人,而刘宏……

客观公正的说,只能说好的时候还挺像个人的。

在夸人这方面,陆离不是自夸,他是真的有一手的。

本就有本事再加上真心实意,刘备个人都被陆离夸得不好意思了,面对陆离一连串的“我等楷模”、“应当号召学习”、“大汉骄傲”、“百姓所喜”……

刘备只能微红着脸连忙道“哪里”、“惭愧”、“不敢当”。

有的时候陆离这个穿越者会觉得古人其实没有那么含蓄,但此刻,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汉人,刘备也觉得陆离挺不含蓄的。

一旁关羽的红皮更加红了一些,张飞都有点黑里透红了,他们俩人的状态是相对一致的:好听、爱听、多听,伯安你真的是一个很有品味的人。

第122章 不得不防

陆离只口头上夸赞还不够,还要举例证明自己所言无错。

面对刘备的谦虚,陆离只道:“玄德兄无需自谦,凡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确实好的凭什么不能接受夸赞呢,不仅是我觉得好,便是陛下都对玄德兄的作为有所耳闻,今日我入宫,陛下还与我提起玄德兄你呢。”

陆离道:“汉室宗亲、讨伐董卓、爱民如子,还在此次前来的人之中,我一想便立刻知道陛下说的定是玄德兄你。”

陆离巧妙的将陛下的话换了个顺序,此时听起来自然没什么,可听说刘侍中也递来了拜帖,到时候可能就有点什么了。

语言方面的陷阱想要破解其实很简单,无非当面对峙而已,但他们永远不会为这种事情当面对峙的。

如果刘备压根不上套甚至看穿了也没有关系,他难道会指望一句话就能调拨了汉室宗亲与天子之间的关系吗,无非就是让对方知晓情况而已。

在这个时候,立场与身份是一种非常微妙且醒目的存在,比如外戚,比如宗亲。

陆离也没有打包票说什么陛下一定会见你,只是在恭喜对方被陛下记住的同时,暗示如无意外陛下可能会提前召见,可以先做做准备。

说这些的时候,陆离相对就含蓄多了,既表现出了对友人的关怀提醒,也不至于好似对上不恭敬在肆意泄露陛下的相关情况。

汉室宗亲可见不得这个,大汉在他们才是汉室宗亲,大汉不在,他们又算是什么呢。

天子,多少人在依托着天子而活啊。

若非如此,刘协是凭什么一路好好活到现在的。

陆离看着送自己出来的三兄弟:“玄德兄不必再送了,左右如今你我皆在许昌,多得是相见之日,委实不必如此客气。”

陆离朝着他们一拱手,骑上自己来时所骑的马匹驱马离去。

在见过陆离后,第二天刘备见到了刘艾。

虽然对方如今是陪伴陛下最多的侍中,但还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名声,不过倒也不至于查无此人。

三人与对方相互见礼,刘艾知道刘协心中的想法,自然是怎么亲和怎么来的。

刘艾:“陛下闻听玄德公的作为,不由心生欢喜,只道我大汉良臣不绝,实为国朝大幸。”

刘备之前听说了一通更直白的,倒不至于脸红,但因为这评价来自于陛下,也是不免激动的,他朝着天子宫室所在的方向一拱手:“能得陛下此语,备当真此生无憾。”

“然我人微力薄,作为有限,何敢与朝中栋梁相匹。”

刘艾知道刘协的意思,却也不会将事情说的直白,他只道:“玄德公过谦了,朝中众臣齐心,地方官吏尽心,方得本固邦宁,哪一处不值得称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