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216)+番外

宋湘又想气又想笑。

宋知南在旁边劝道:“湘湘姐,你真该庆幸有大伯母这样的好母亲。她聪明有远见又是真心替你着想谋划。你想想我二姐,但凡我爸妈能有大伯母十分之一好,我二姐也不至于嫁给陈安华。她现在是解脱了,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

何梅深以为然,知夏真是可惜了。她要是李玉华,绝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闺女嫁那么一户人家。

他们家的孩子也得下乡,她没有任何犹豫地就让儿子去了。

他一个当哥哥的,皮糙肉厚,多锻炼准没错。湘湘那么漂亮的女孩子哪能下乡?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何梅是不太理解宋上进和李玉华的做法,不理解也不尊重,背后没少骂两人是傻叉糊涂虫。

宋知南得到了两人授权,回去开始编节目。同时,她也询问了田容的意见,田容欣然同意,至于王怀安,没人在意他。

这次她们新添了三个节目,一个以田容王怀安为原型的《闭嘴吧,男人》;一个以何梅宋湘为原型的《虎妈娇女》;第三个以王招弟和李大庆为原型的《家暴》,不过结局是光明的,跟现实不一样。

新节目在大礼堂试演了一下,大家果然反响强烈。

有人从中看到了自己,有人从中看到了别人,更多人是垂死病中惊坐起,受害的竟是我自己,有病的都是别人。

“小宋目光如炬如刀,一眼就看出了男人的真面目。我家老头子就是很爱唠叨,那张嘴除了唠叨吹牛吃饭没干过别的。”

“对对,整天就是叨叨逼。奇怪的是大伙还说咱们女人唠叨,这些人是瞎还是傻呀?”

“小宋说了,人家不瞎也不傻,人家就是故意的。这么说有利于他们。”

“你进步挺快嘛。”

“还有那什么虎妈,我就是虎妈呀。我是真心替我闺女着想,她还不领情。不行,我得叫我闺女来一起看这个节目。”

“把你家老头叫过来一起看呗。”

“你家老头心脏怎样?可别被刺激了。”

“没事,死不了,死了更好。”

在大家的热烈请求下,文工队开始了第二场试演,这次演出出了点状况。

有个老大爷情绪激动地找宋知南要说法。

“小宋,这事你做得不地道呀,你没经过我的允许就把我搬到了舞台上,你得给我个说法。”

宋知南大吃一惊:“大爷,我跟你不熟啊,怎么会以你为原型?这个节目是以我老家的爷爷和叔叔为原型的。怎么?你也那么爱唠叨?”

宋知南好声劝道:“大爷,我劝你别声张,一声张大家都知道你如剧中这般了。”

大爷气哼哼地离开了。

他一边走一边嘟囔:“现在的年轻姑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刻薄。”

有人立即向宋知南传话:“小宋,刚才的胡大爷说你了,说年轻姑娘越来越刻薄。”

宋知南不以为意:“刻薄咋了?不聪明的能刻薄得了吗?以前的姑娘老实能干,也没见他们珍惜呀。现在的老头真是的,一代不如一代,一点都不慈祥宽容。”

这话又被传话的人给传回去了,胡大爷受到了二次伤害。

他气得把儿子叫出来严肃地嘱咐道:“你要记住,你绝对不能娶宋知南,听见没有?”

他儿子小胡愣了一下,反问道:“爸,人家宋知南说要嫁给我了吗?”

胡大爷怔了一下,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我管她说什么,反正你就是不能娶她。”

小胡无奈地答应了:“行行,我答应你,我绝对不娶她。”

说得他想娶人家就答应嫁他似的。

他都不用照镜子都知道自己配不上人家宋同志。

新节目试演两场后,文工队就接到了南郊生产队的演出邀请。

南郊生产队是种菜的,种的菜直接供给青阳市的供销社和菜店,他们社员的生活条件比其他地方的社员稍好些。

这次演出文工队是新老节目一起演出,农村观众对《乡下媳妇城里郎》、《婚闹》、《家暴》更有共鸣。

《家暴》在台上演出,有同样的经历的赵桂枝在台下失声痛哭。

等到宋知南和李群英过来询问情况时,一个慈眉善目的大娘拉着宋知南说:“娃儿,你们别多心。她是为自个儿哭的。这个桂枝命苦,娘家没人了。她婆家和男人拼了命地磋磨她,又打又骂,不就是觉着她没娘家人撑腰又无处可去吗?”

赵桂枝哭了一会儿,也挺不好意思的,赶紧擦干眼泪:“宋队长,你们的节目演得太好了,我不小心掉进去了,哭一会儿心里好多了。”

李群英在旁边气愤地问道:“你们生产队应该有妇联主任吧?她们不管吗?”

赵桂枝苦笑:“妇联主任是我男人的堂姐,我去告状,她也就是劝劝,不顶用。”

“大队长呢?”

“他说是家务事,也不管。”

李群英气呼呼地对宋知南说:“太可气了。”

牛春草劝道:“这种事多的是,你气不过来的。”

她们说着话,民兵队的人搬来了三张桌子,说是吃饭用的。

他们吃的饭是全村一起凑份子请的,东家一道菜,西家几个馍的送过来。

这些乡亲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挺大方的,端来的都是好菜。

有腊肉炒萝卜,白菜烩豆腐,还有韭菜炒鸡蛋等等。赵桂枝送来了一大锅自己熬的八宝粥:“昨天大队长说全村请你们吃饭,我早上就把粥熬上了。”

大家尝了一勺粥,意外地好喝,软糯香甜,稀稠正好,里面还放了很多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