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227)+番外

这个问题,谈林能回答,他打起了官腔:“小宋同志怎么说呢?她工作认真负责,很尊重领导,非常靠谱。我们当领导的都喜欢这种有自己想法并敢于表达的职工。”

胡记者一脸问号:“谈书记,别的领导也是这么认为吗?”

谈林:“我认为他们应该也会这么认为。”

胡记者还想接着再问。

宋知南拦着他说道:“胡记者,我们谈书记一向低调,今天已经算是破例了。”

说完,她转过脸吩咐小朱:“快让书记上车,呆会儿那帮记者蜂拥而至就麻烦了。”

小朱迟钝地啊了一声,赶紧拉开车门让谈林上车。

对面的记者们都在疑惑:那人是谁啊?怎么生怕我们采访到他似的?

不行,得去看看。于是,他们真的蜂拥而至了。

谈林一直都在疑惑:他真的那么引人注目吗?

宋知南也上了车,小朱迅迅速把车调头往回开,胡记者吸了一嘴的汽车尾气。

第二天,谈林的正面照就出现在了《青阳日报》上,虽然他没说什么有用的话,但记者嘛,总有办法写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话。

谈林看了一下,对他倒是有益无害。

接着,他也看到了其他报纸上关于三八节的很多报道,有照片有文字,宋知南在最显眼的地方。

文中还提到了她的快板和演讲,说她给妇联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谈林想起昨天宋知南的那番话:他们都是一类人,注定无法低调,这不,都同时上了报纸。

他又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宋知南上次问他的那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千里马,伯乐,打开被动的局面,孙副主席,吴厂长,孙主任,都是一帮老油条。

他,空降的,年轻的书记,如果能有宋知南这么一个年轻的、人缘不太好的手下应该也不错。最关键的是她办事能力强,敢说敢上,还很靠谱,事事都向他报备汇报。

周一的例会上,大家说完正事,杨主席再次正式提起,联妇办公室应该有一个妇联主任,她认为宋知南完全可以胜认,并且向大家说了宋知南在在三八文艺汇演上的突出表现。

孙主任道:“三八节汇演的事我也听说了,小宋的表现确实很抢眼,但也只能说明她在文艺表演和演讲方面有才能,并不能证明她有当妇联主任的能力。”

贺主任有点怒了,这要是换成一个男职工,这些领导还不把她夸成花儿?

杨主席给了贺胜男一个安抚的眼神,她心平气和地说道:“老孙,我明白你的意见了。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吴厂长孙厂长和谈书记的意见。”

孙主任无奈又不甘心地闭上了嘴。

吴厂长慢条斯理地说:“我没什么意见。你们觉得呢?”

谈林接着说道:“宋知南口才好,文笔好,工作认真负责,为人靠谱,她当妇联主任完全没问题。唯一的短板是年龄太小,但年轻有年轻的好处,有干劲有冲劲,我们应该多多提拔年轻人。毕竟领袖说,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嘛。”

孙副厂长眉头一皱,果然,他的直觉没错,谈林想拉拢宋知南。

宋知南这人是一把锐利的刀,若是被对方阵营用来刺他们,那可就不好办了。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迟疑,便用坚定的语气说道:“其实我早就想提拔小宋了,只不过是看她年纪小,想多锻炼她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时机已到,我同意她来当妇联主任,接管小贺那一摊子。”

厂里的一二三把手都没意见,妇联的杨贺二人又鼎力支持推荐,其他人不同意也没办法。

宋知南终于升了一级,从宋干事变成了宋主任。

贺主任和杨主席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消息传到妇联办公室,何黛十分高兴,她还担心宋知南升上不去,厂里会再派一个主任来。至于她自己,她觉得她还不行,当领导可是要担责任的,她现在没信心担起那一摊子。

宋知南举起茶缸跟何黛碰了一下杯:“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你想吃什么?我请客。”

何黛:“宋主任,我还是想吃饺子。”

“可以,给你安排。”

宋知南的升职在纺织厂引起了轰动,她才工作半年,年仅16岁就当上了妇联主任,很罕见。是纺织厂自建厂以来最年轻的妇联主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况且,宋知南不光秀于林,她还用枝条抽人。

宋知南走在路上,都能收获一波羡慕的妒忌的愤恨不平的目光。

有一部分人心里越想越不平衡。凭什么好事都让她宋知南一个人占全了?

这些人没事就瞎琢磨,一琢磨还真找到了突破口,房子。

当时,宋知南申请到刘富贵家的房子时,就有很多人心怀不满,但大家们觉得着她一个小姑娘家住进那样的凶宅,肯定住不长久,到时候房子肯定又回到厂里,他们就可以去申请了。

但是半年过去了,人家住得好好的,根本没有要挪窝的意思。

现在宋上进和宋秋实不在了,李玉华改嫁了,宋知南家的另外一套房子也空出来了,他们一大家子住得挤挤巴巴的,宋家姐弟三人却占着两套房子,凭什么?

大家越想越不平衡,那些儿子多房子小的职工成群结队地也来找领导要求分房,同时也要求宋知南搬出刘富贵家的房子。

第113章

纺织厂的效益这几年几乎没有增长, 负担却在不断地加重,哪有余钱给职工盖房子?

若是一个两个人也就罢了, 这么多人一起来闹事,厂里必须得好好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