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宝好像理解了但又没有完全理解。
7月16日刚好是星期日,宋冬宝宋知夏还有院里的赵大妈王大爷刘大爷等一大帮人来青阳火车站接站,省城的那帮记者和胡记者等人也在。
别的乘客们一看到这种阵仗都在纳闷,今天是哪个大人物来视察了。
宋知南一下火车就看到了举着牌子接站的宋冬宝和宋知夏,再一看,他俩身后还有一大群人,熟的不熟的全来了。
她矜持地朝大家招手示意。
赵大妈说道:“这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了,你看小南的举止都文雅了。”
王大爷纠正道:“不是上了大学才变文雅的,是一直都文雅。”
“对对,一直都文雅。”
刘大爷在旁边说道:“文化人嘛,怎么能不文雅呢。”
他们还没来得及上前打招呼,那帮记者就呼地一下冲上去了,闪光灯闪个不停。
“宋老师,您家乡的人对您交口称赞,说您是个和善温柔的人,可您的文风却很犀利尖锐,您在生活中一直都反差这么大吗?”
宋知南:“这叫不叫反差大,这叫区别对待。对待敌人当然要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对待自己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天都有四季,人不可以有两面吗?”
“说得好。”在场的人热烈鼓掌。
“宋老师,我听说您的老对手,首都的赵远和河西的叶致秋准备见面,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宋知南这才知道原来赵远和叶致秋要见面了,不过见就见呗,也没什么大不了。
她面带微笑:“他们两人见面,我不奇怪。养过狗的都知道,疯狗总是吸引疯狗;见过精神病的也都知道,精神病总是吸引精神病。”
众人:“……”
片刻之后,赵大妈突然一拍大腿:“小南说得对啊,不愧是作家,精神病确实吸引精神病。”
王大爷附和道:“还真是,不正常的人总爱凑一起玩,像咱们这种聪明的也爱凑一堆。这叫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对。”
……
宋知南在火车站被记者们拦住采访了半个多小时,好容易到家了。青阳四中的校长和她以前的班主任胡老师又登门来拜访,他们想请宋知南回母校去做个演讲。
宋知南筋疲力尽,本能地想拒绝,突然想到,自己母校的学妹们还没受到自己的引导呢,去,必须得去。
她立即爽快答应:“换了别人邀请,我自然是要拒绝的。但,谁让你们是我母校的校长和班主任呢。这样吧,我先休息一会儿,明天上午去。”
校长和胡老师满意地离开了。
终于可以清静一会儿了,宋知南大声喊道:“小虎,黑米,赶紧过来。”
小虎轻巧地跳进了她的怀里,不停地用毛茸茸的头蹭着宋知南。
黑米拖着沉重的身子摇着尾巴过来了。
宋知南一看黑米怀孕了,便大喝一声:“宋冬宝,你怎么回事?你连个狗都看不住。”
宋冬宝身上的肉跟着颤了一下,连忙解释:“姐,不怪我,是黑米偷偷地跟别的狗好了,我去给她做绝育,医生拿白眼翻我,说人都没得做,你让狗来做绝育。”
宋知夏赶紧劝道:“黑米怀上就怀上了,生的崽咱都养着。”
宋知南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她摸了一下黑米,对宋冬宝说:“行啦,好好给她补补营养。”
宋知南吃过午饭,去睡了长长的午觉。醒来时,已是下午四点了。
宋知夏和宋冬宝一看她醒了,赶紧往桌上端菜。
宋冬宝兴奋地报菜名:“大伯母送来了一条鱼,赵大妈送来了半斤虾,魏芬姐又送来了一只鸡……”
“这些邻居们可真热情呀。”
宋知南吃了顿丰盛的晚餐,休息一会儿,开始写明天的演讲稿。
次日上午九点钟,宋知南回到了阔别八年的母校,母校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破,等她有大钱了,就捐个图书馆。等大家有钱了,就忽悠有钱的捐几栋教学楼。
宋知南坐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几千双眼睛,直接开讲:“同学们上午好,我是你们的学姐宋知南。我在写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校长和我的班主任胡老师邀请我回来跟你们随便聊聊,鼓励鼓励你们。你们都是我的学弟学妹,咱们都是自己人,我对自己人向来是实话实说,不打折扣。
学妹们,我在这里告诉你们我的心得体会,你们记得告诉别的女生:我们女生都擅长读书学习,我们中文系前十名里有八个女生;我们女生还擅长写作,我们情感细腻,天生格局大,看得远想得深,既有天赋还刻苦。我们不成功谁成功?
我们女生不仅适合当作家,还适合当数学家、科学家、外交家。
我们还是天生的政治家,天生的干部。
那些说咱们女生不适合理科的,学习没有后劲的,一般脑子不好使,智商有缺陷。你们千万不要相信,谁说的都不要完全相信。
你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职位和年龄,就给对方无条件的尊重。
你们要敢于质疑一切,你们有权力质疑一切权威,包括我质疑我。我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从小就怀疑一切,我连我爸妈的话都不信,如果他们的话是对的,他们为什么活得那么惨?我质疑身边一切大人的话,如果他们是对的,为什么他们连自己的一生都没过好?他们连自己的人生都过不好,凭什么可以指导我?”
女同学们先是一脸震惊,不是,这样的话可以公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