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84)

作者: 纪芜菁 阅读记录

诸葛亮一口回绝。

石广元大笑,向孟公威道:“孔明正是新婚燕尔,如何会撇下新娘子随我们出门?公偏不信邪,自讨没趣啊!”

送走二人后,诸葛亮回到内室,向妻子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近日有意去新野附近走走,夫人可有兴致同行?”

刘备访贤在即,宝钗心知他必是要外出勘探附近地形,以备谋划近日用兵,可是带她做什么呢?

她刚要拒绝,忽心念一动,明白过来:他是担心她独自在家,要带她出去散心解忧。

他虽不知她的心结所在,却一直惦记着要替她排解。

宝钗放下手中针线,笑道:“家里种种也得操持,再说你出门游历,带着我一个女人,算怎么回事儿呢?”

诸葛亮弯腰,左手搂住她,右手拿掉她手中的布料,随手丢在地上:“你不是普通的女人,缝缝补补不是你的归宿。走,咱们一起去看看大好山河,瞧瞧世间英雄去!”

“要不要同去且另说。”宝钗空手托腮,笑眯眯地道,“不过,这布料是用来给你裁衣服的,竟然被你丢在地上……”

诸葛亮低头看去,那衣料是蓝色锦缎,已裁出了男式长袍的雏形。

他拍了下自己的右手,斥责:“夫人对我的一片心意,怎么能扔在地上呢?手啊手,你太不懂事了!”

他附身捡起衣料,连右手一起奉上:“夫人,这手交你惩处,切莫轻易饶了它!”

宝钗笑得禁不住,伏在桌上,笑如银铃:“瞧你这样,哪像个未来的丞……”

话未完,忙噤声,她清咳一声,拿过布料,坐回床上去做了。

诸葛亮不依不饶地追上来:“未来的丞什么?”

宝钗假意拿针要扎他:“未来的惩罚!”

诸葛亮不闪不避,向前一扑,宝钗拿针的手先吓得藏了回去,生怕扎着他。

诸葛亮早已料到如此,将她扑倒在床上,咯吱她痒痒,逗她笑得花枝乱颤,直到答应同行才罢休。

诸葛亮又让童子请来崔州平,如此这般交待一番。

宝钗听到,待崔州平走后,她笑着打趣道:“咱们打的赌还未有输赢,你就这般确定,去新野期间玄德公会来吗?”

诸葛亮神秘一笑:“山人自有决断!”

在家准备了两日,宝钗换了男装,骑上枣红马,与诸葛亮扮作两个游山玩水的学子,向新野而去。

新野是荆州的最北面,直面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刘表将刘备放置在此,本就有借他防御曹操之意。

新野自有了刘备,一切井然有序,百姓在家开垦田地,兵士每日操练不休,商贾往来不绝。

诸葛亮一路走过去,不住点头微笑。

宝钗玩笑道:“这样的明公要登门拜访,君不在家坐等,反而出来游山玩水,岂不惭愧吗?”

诸葛亮笑容不减,缓缓道:“不急,且等一等。”

他们走到新野边界上,一路遇到三三两两的流民,拖家带口,投新野而来。

流民皆面有饥色,见到他们衣着光鲜,麻木的眼神瞬间亮了一下,目光游移到二人的骏马长剑上,收回迈出去的脚,麻木地继续往南。

诸葛亮叹道:“曹操自收了青州兵,不止屠戮徐州等地,他治下的百姓也更苦了。”

徐州屠城,导致诸葛氏四散流离,宝钗担忧他伤怀往事,从马上伸过手去,握住了他的手。

诸葛亮回握,笑道:“无妨,咱们往回走吧。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若遇到大股流民,只怕会引来祸端。”

宝钗道:“既然来了,好歹再往前走一段。”

前方已接近宛城,遥遥望见曹操驻扎人马,军容齐整,肃然有纪。

二人假作游山玩水,沿着山麓缓缓而行。

宝钗低声道:“曹操下辖地盘有限,却能有如此多的兵马,屯田制功不可没!”

诸葛亮目光一闪,笑道:“什么是屯田制?还请夫人赐教。”

宝钗自悔失言,找补道:“我不过是听父亲说的,哪里懂得屯田……”

眼见诸葛亮一副明显不信的表情,她只得放弃解释来源,细细讲了屯田制的种种好处,有些曹军至今还没施行的措施,她也提前讲了出来。

对她的异常,诸葛亮显然已有猜测,既然他不追问,她也不再顾忌。

诸葛亮若有所思,并不追问她从哪儿知道的了。

两人回到新野,在一家客栈住了数日,探听了刘备在此的种种举措,又向东去了江夏。

孙策依然未死,甚至屯兵在江夏南岸,扬言要为父报仇。

宝钗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不好拿出来与诸葛亮商量。

江夏之地为防孙策,全境戒严,宝钗写了封家书给黄祖,才得以进入江夏。

黄祖性格暴躁,又因将临战事而烦恼,听说侄女携新婚夫婿来拜望,只派了长子黄射前来迎接,设宴款待。

黄射也在为战事担忧,陪同宝钗夫妇匆匆在江上游玩两日,就要送二人回去。

诸葛亮笑道:“弟有一计,可解兄之烦忧!”

黄射忙问:“何计?”

诸葛亮微微一笑,摇扇轻语:“坚守城池,闭门不出,危自解矣!”

黄射半信半疑,宝钗却已解其中深意,笑着劝道:“堂兄,但信无妨!”

两人离开江夏地界,行至无人处,宝钗低声问诸葛亮:“你不揭穿孙伯符之计,莫非也有意......”

诸葛亮笑道:“知我者,夫人也。孙伯符屯兵江夏,意在寿春,倘若荆州再出一军攻许都,曹军必败!”

宝钗摇头:“可惜,姨丈绝没这个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