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88)

作者: 纪芜菁 阅读记录

“皇叔麾下三员虎将,亮这几日一一见过,皆有万军不挡之勇,对上曹仁等人,安能不胜?”

宝钗坐在他腿上,面红耳赤,羞道:“好,我放心了,且让我下来,还得收拾你的行装呢!”

说着,就要从他腿上下来。

诸葛亮叹了口气,语气沉重:“你放心了,我却有一忧心之事,只要想到此事,就行不得一步路,吃不下一口饭。”

宝钗大惊,顾不得害羞,忙问:“何事?”

诸葛亮双手握住她细腰,又将人抱回腿上,搂得更紧了些:“所忧之事,……”

他唉声叹气半天,才道:“我不在家,夫人晚上又得受噩梦困扰了。”

原来如此,宝钗轻吁口气,又是好笑又是感动,低声道:“那也算不得噩梦,不过是些难以割舍的问题,一味逃避也解决不掉,不如直面。”

诸葛亮道:“夫人的问题,我可有幸聆听吗?”

宝钗将面颊贴在他头顶,柔声道:“总有一天,我会全部讲给你听。”

她心底有千言万语,想要讲给诸葛亮听。

她有些害怕,提前七年出山,改变了历史进程,后世许多事情将不会再照着原定的轨迹前行。

这次出征,应当不会对未来的诸葛丞相有危险吧?

她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提醒道:“你是谋士,在后指挥就行,千万莫要以身犯险。”

诸葛亮揽着她,躺在床上,顺手放下床账:“夫人放心,不出三月,我必教你骑马入樊城。”

宝钗轻笑,刚要回答,已被人翻身压在身下,只留下一声轻喘。

灯烛摇曳,雪青床账晕上一层暧昧的暖黄,帐中人影起伏,至子时方歇。

累极将睡之时,宝钗仍惦记着未尽之事:“行装还未收拾……”

诸葛亮披衣起身:“放心睡吧,这些事你夫君也做得!”

宝钗眼睫半阖,呢喃:“把你常用的扇子留给我……”

诸葛亮微微一笑,将案上羽扇取过来,放在她枕边,在妻子额上留下轻软的一吻:“睡吧!”

他下床收拾行装。

床上的宝钗,无意识地抱过扇子,沉沉睡去。

过了两日,刘备果然三顾茅庐,正式请走了诸葛亮。

宝钗骑着马,站在山岗上,遥望他们的身影越来越远,一时柔肠百结,难以遣怀。

那一世,她也有诸多烦扰与痛苦,也许是冷香丸的压制,那些痛苦被她冰封在心外,是远而缥缈的。

如今,她渐渐敞开了自我,忧愁与思念便穿过身躯,由内而外地将心一起拉扯着、摇曳着。

若说最初嫁他是因为命中如此,那么如今,她的一思一念,已全是为了这个有血有肉的人。

天近黄昏,她才骑着枣红马,一步一步回到家。

庞若来了,还带着随身衣物,见面就拿出一封信,笑道:“不过是请我来小住几日,竟还这般客气地送一封请柬。”

宝钗心下讶然,接过信一看,字体乍一看与她惯用的小楷几无二致,细看却又隐着诸葛亮特有的金钩铁划。

显然是他代替自己写的。

原来,徐庶近日又替人出头,不慎失手杀人,化名单福,远遁他乡去了。

诸葛亮担忧妻子再受噩梦困扰,便以妻子的名义,写了信给徐庶夫人,请她暂来隆中小住,与妻子作伴。

宝钗轻抚信笺上笔墨,眼尾泛红,久久不语。

庞若奇道:“这信难道有问题吗?”

“没有,”宝钗眨一下眼睫,将泪光隐去,笑道,“只是最近在练字,见这篇字写得好,便想留下来观摩,却不知姐姐肯割爱吗?”

庞若笑道:“这本就是你写来的信,你若想要,物归原主就是了。”

她掩口轻笑:“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果然不假。”

宝钗:“嗯?”

庞若开玩笑道:“元直曾说,诸葛先生常自比管仲乐毅,我就曾笑他自恋。”

“没想到妹妹也不遑多让,一封自己写的信,也这般爱不释手,要收藏起来看呢!”

她眨眨眼:“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夫妻相?”

宝钗大笑:“我夫君绝非自恋,甚至有些自谦呢!”

她将信笺珍而重之地收起来,拿过夫君的羽扇,一字一句道:

“古人能与他可比者,兴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开周八百年之姜子牙!”

第104章

事实证明,庞若完全不能阻止噩梦。

第一夜,刚入睡,宝钗就回到了宁荣街上,花轿晃晃悠悠,街道冷冷清清。

她被抬进荣国府,与木木呆呆的宝玉拜了天地。

宝钗知道这是梦,她忍住了,想看一看梦境的走向。

洞房夜,宝玉靠在窗前,对着一盏玻璃绣球灯坐了一夜。

宝钗躺在床上,将一柄突然出现的羽扇抱入怀中。

清晨,她梳妆打扮,换上已婚妇人发髻,向宝玉道:“我知道你还记挂着林妹妹,但伊人已逝,活着的父母家人还要顾及。”

宝钗手握羽扇,坐在宝玉面前,道:“人前,咱们假扮恩爱夫妻,让老爷太太安心。人后,你我仍姐弟相称,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她将手中羽扇藏入袖中,起身,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起来,咱们去给老爷太太奉茶。”

宝玉看着她,似乎不认识一般,终于懵懵懂懂站了起来,跟着出了门。

丫鬟们在院中欢笑:“宝二爷、宝二奶奶出来了,快回禀太太去。”

宝钗从梦中惊醒,羽扇抵着她的面颊,仿佛温暖而熟悉的手指,替她沾去了点点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