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89)

作者: 纪芜菁 阅读记录

身后,庞若睡得很沉。

宝钗将扇子遮在面上,伴着残留的熟悉气息,再次进入梦乡。

既然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便面对吧。有这扇子做伴,她可以坦然入梦,将两边的世界都走下去。

她连着做了五日的梦。

梦中的她,掌管中馈,侍奉公婆,提点“丈夫”,奔走营救哥哥,兼管家族生意,以一己之力,努力支撑着两个风雨飘摇的家族。

梦醒之后,她是笑容端庄的诸葛夫人,一如既往地与各位贵妇人来往交际。

她甚至淡然从容地去拜访了一次蔡夫人,可惜被拒至门外。

天气已进入深秋,花圃中各色菊花开得灿烂,宝钗每日洒水捉虫,精心照料,一面又使人再去向蔡夫人递请柬。

又过了三日,蔡夫人终于派人来请她。

宝钗留庞若帮忙照顾家里,自个儿带着梅鹿进了刘府。

蔡夫人的贴身侍女碧螺迎了出来,宝钗常让梅鹿送她些茉莉粉、清心茶之类的小物件,如今已是梅鹿的小姐妹。

碧螺看四下无人,低声道:“因诸葛先生跟随刘皇叔的事儿,夫人生气了这许多日子呢。今早还摔了一只白玉瓶,幸而中午收到了苟先生的一封回信,才略好些。”

梅鹿好奇:“什么狗大人猫大人的?”

“那就不知道了,很生的一个名字,我就认得那个姓。”碧螺有些不好意思,她认得的字还是梅鹿交的,加起来不到二十个。

她摆摆手:“反正夫人看了信,心情好多了,才让人去请表小姐。”

宝钗心下不知为何有一丝不安,便道:“这位苟先生与夫人来往多吗?”

“不太多,”碧螺想了一想,道,“大概八、九天之前,夫人似乎让蔡将军给这位苟先生送了信去,今日才收到回信。”

宝钗随手取下腕上玉镯,放在她手心里:“你费心了,改日让梅鹿给你送些菊花饼来。”

碧螺嘻嘻笑道:“又让表小姐破费了!”

蔡夫人坐在堂上,身姿僵硬,面上满布冰霜之色:“我没女儿,一向将你当亲生女儿看待,孔明就是我的亲女婿。没想到,你夫妻全不把我放在心上,倒去偏帮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

宝钗站在蔡夫人面前,福身行礼道:“姨妈,我夫君是位隐逸之士,本已立志隐居山野的,否则婚宴时,姨丈那样请他,如何会不动心呢?并不是单对姨妈如此。”

蔡夫人迟疑了一瞬,淡淡道:“你坐吧!”

宝钗坐在她身边,继续道:“姨丈坐拥荆襄九郡,那刘备无寸土立足,有头脑的人都该知道如何选择。”

蔡夫人指着桌上茶盏道:“你喝茶!”

宝钗道谢,喝了口茶,接着道:“再说,姨母也知道,外边男人的事,我一个刚进门的女人,哪里有置喙的余地呢!”

她带了些撒娇的意味:“姨妈若是真心怪我,以后可不敢登门来看您了。”

蔡夫人唇角勾起,浮出笑容道:“不是怪你,只是有些心凉罢了!”

宝钗撇嘴道:“说来说去,还是那刘备惯于收买人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请,我夫君年纪轻轻,又自幼没了父亲,哪里受得了他这般招揽?便稀里糊涂被他骗去了。”

蔡夫人拉住宝钗的手,恢复以往语气道:“终究是你们日子浅,关系还不够亲密。再相处几年,有了孩子,夫妻就是一体了。”

诸葛亮被刘备请走的事,竟这般轻易就揭过了,宝钗还准备了数条借口没用上呢。

她心下有些诧异,那个“苟先生”忽莫名涌上心头,让她心底陡然又多了一分不安。

但她今日是为了正事而来,只微怔一瞬,就作出害羞模样道:“姨妈,我还小呢!”

“不小了,不小啦!”蔡夫人亲昵地拍着她的手背,“如今是最含苞待放的年纪,生完孩子也不会减损容貌。不像我,自有了琮儿,就人老珠黄了。”

宝钗自然嘴巴甜甜,恭维她依然美貌有风姿。

蔡夫人被哄得心花怒放,眨一眨眼,一副推心置腹的口气道“你姨丈以前也从不听我说话,但自有了琮儿,我再说话,他就愿意听两句了。”

“毕竟是亲骨肉,做父亲的总得为孩子打算打算。”

她拈了颗松籽,用细白的牙磕开,撇嘴道:“只可惜前面那位还留了个大公子,你姨丈一碗水得端平,诸事不能尽如我意,让我的白头发都愁得多了两根。”

宝钗含羞带笑,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向自己的计划上引:“乱世需雄主,琮弟自幼聪敏决断,只要见过他的人,多半都会为他折服。”

“对呀!”蔡夫人一拍手,叹道:“只可惜他吃了年龄的亏,不比那刘琦已长大成人,在外交结广泛,哄了一大帮的人帮他。”

她用手帕掩面,拭去眼角不存在的湿意:“可怜我的琮儿,偏就没人看见。”

宝钗见惯了她的虚伪模样,也未多想,笑道:“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让琮弟名声外显。”

“真的?”蔡夫人大喜,抓了把松籽给宝钗,语气更亲热了:“好孩子,你若有办法让琮儿人前扬名,以后姨妈只会更疼你哩。”

宝钗抿嘴笑道:“我这主意还是打姨妈这儿得来的呢!”

蔡夫人喜得合不拢嘴:“快,说说看!”

宝钗道:“姨妈方才说,夫妻本是一体,既然琮弟年幼,不能在政事上与大公子争锋,不若趁他年幼无忌,可从内宅夫人们入手。”

蔡夫人若有所思:“你继续。”

宝钗道:“如此金秋季节,我培养的菊花刚好开得正盛,不若组织一场赏菊宴,广邀荆襄各郡的世家夫人,到时候琮弟惊艳出场,不怕不名扬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