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225)

作者: 纪芜菁 阅读记录

书页继续下翻,接下来的情节是退兵的蜀将听闻魏天子被弑,分兵三路出祁山。

刘备向诸葛亮低语:“待天下有变,率益州之军以出秦川。这位蜀将取子午谷、斜谷出祁山,倒与前书中卿三分天下之言甚合,看来是卿的后代子孙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虽不是我的子孙,但也是个绝好的孩子!”

这孩子甚至还是魏地降将,在他逝后坚持九伐中原,至死方休。

待主公取了西川,定要设法早些找到他。

忽听刘备又道:“军师当时还言,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咦,为何荆州没有动静?”

诸葛亮叹了口气,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第125章

书页又开始翻动,最终停在一页,显示: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章许是因为已经发生,人名并没有遮掩。

刘备已看过此章故事,眼见得董卓这般废立汉帝、**后宫、杀帝害妃、残害大臣、凌虐百姓,依然红了眼眶。

待书页翻至曹操借献刀杀董贼,众人虽知此事终不成,也不由得跟着悬心。

荀彧靠在栏杆边,轻轻叹了口气,这段故事他是极熟的,当年他任守宫令,因董卓暴行而弃官。

后来决心投奔曹公时,献刀刺董一事曾在他心头反复浮现过。

可如今的曹公,还是当年那个仗刀杀贼的曹公吗?

孙策年刚而立,血气方刚,看得咬牙切齿,到刺杀之举败露,曹操丝滑地下跪献刀时,他又忍不住发出一声明显的嗤笑。

曹操原本的志得意满就有些挂不住了,也只能冷哼一声,作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来。

周瑜提起茶壶,为众人斟了茶,可惜在场只有四人能饮,其余四人不过闻个味儿。

故事走向简洁曲折,曹操刺杀不成逃出京城,路遇陈宫得其相随,因一时疑心而屠了杀猪待客的吕伯奢全家,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忙澄清:“这话我没说过!这故事通篇附会编造之言,不可相信!”

孙策哼道:“刺董故事也是假的喽?”

“那当然不假,这个文若可以作证!”曹操转向荀彧,别人都可以不信他,不能让文若再增添对他的不满了:

“但我杀吕家人是因为他们要抢劫我的马匹和财物,绝不是磨刀杀猪待客!”

宝钗忽然轻“咦”了一声,追问道:“曹丞相,你当真刺杀过董卓?”

自现身以来,这位美丽的诸葛夫人还是首次与他对话,曹操一昂头,回答得自信飞扬:“当然!”

宝钗低声喃喃:“不应该啊!这到底是演义还是历史?”

她又转向刘备:“主公,您当年与云长、翼德实际桃园结义过否?”

这问题有些奇怪,但刘备还是答得耐心温和:“自然,我兄弟三人立誓同生共死,相互扶持至今,此心不灭!”

众人皆不解她这两句问话,唯有湘云睁大了眼睛,她也明白哪里不对劲儿了。

湖上雷声似乎远了些,却更密,闪电也更亮。

书册翻动仍在继续,接下来这一章仍与曹操有关,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

也提到了孙坚兵败,关公温酒斩华雄。

宝钗冷眼旁观,见刘备、曹操、孙策三个亲历者皆无异议,只流露出或怀念、或追思、或懊悔的神情。

显然,这些事也是这个世界发生过的了。

与她后世读过的史书不同,这个世界的走向大部分顺着演义脉络。

她与湘云对视一眼,默默走至亭旁站定。

她们回到的不是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竟是全新的书中时空。

可有些情节,与演义也是对不上的。

眼见得书页仍在缓缓翻动,要说到他屠徐州故事,曹操不耐烦起来:“既然是神书,就多显现些未来故事,老翻过去做什么?”

刘备道:“丞相难道还不明白吗?神书在指点你莫忘扶汉初衷,不要再倒行逆施呢!”

那书册上下晃了晃,似乎在点头。

曹操本想翻个白眼,瞥见荀彧忧郁的眼神,便只是转过身,冷哼一声。

他迫切想知道篡魏的是谁,一直耐心等着书向后翻页。

在屠徐州后,书页确实开始疯狂翻动了,但停在一章:关云长败走麦城!

听名字就知道讲不到篡魏,曹操只能在心底跺脚发急。

此章是未发生之事,人名亦未涂抹。

周瑜低咳一声,不露声色地将孙策与刘备隔开。

雷声又变得大了,一道响雷几乎就在众人头顶乍开,火花四溅,却似有一道透明的罩子,将危险隔绝开。

孙策仰望亭顶,惊道:“怎么深秋季节这么多的惊雷?”

曹操忙着猜测篡魏者,顺口:“必是江东要遭天谴......”

花未落,他肚子上就着了孙策一拳。

若不是荀彧扶着,曹操险些跌进湖里,他身上蓝光大闪,一时晃得周围人眼晕。

诸葛亮刚看了一眼,就不着痕迹地隔绝了孙策看向刘备的视线:这些带着蓝光的人,竟是能够互相伤害的,得将主公护好了。

可惜只得荆州一地,三国鼎立之势未定,否则正好趁此机会杀了曹操。主公剑法不错,应能杀得过曹孟德罢!

周瑜凤眼微眯,也开始推演操作可能性。

也许,凭孙策一人武力,甚至能一举灭了曹操、刘备二人!

孙策的目光,却被书页内容牢牢吸引住了,并没有立时发现自己的战力优势。

这一章的开头,就是糜芳与傅士仁起了异心,投降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