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府时,众人准备车厢很随心,怎么好看怎么来,按自己的喜好来做。
可到了通州和京城,就不能这般随心所欲,该避讳就要避讳,有些官员和达官显贵才能用的样式与颜色,普通人绝不能碰。否则,有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因为这些逾制而坐牢,且逾制是重罪,那也太冤了。
沈大海早已从船掌柜的那里打听到了这些规矩,买车厢时格外小心,特意跟中人确认了好几遍,确定没有逾制,这才爽快付了银子。
吴明知没有买马车。
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吴夫人想要买好点的,可他们手头的银子不多,连普通的都买不起。
到了此刻,吴夫人忽然就明白为何自家大人在得知她要相看沈家独女时并不阻止了。
若是娶了沈宝惜过门,根本就不用为银子的事情烦忧,买东西只考虑喜不喜欢,不逾制就行。
他们下船是中午,众人先是吃了一顿饭,沈大海在天黑之前将马车搞定,一行人就在通州码头附近的酒楼住下。
吴明知跑去租了马车,打算第二天一起走。
何萍儿咬咬牙买了马车,她的嫁妆花用到现在,已经去了五成。谢承志想买,说到了京城还得用,她觉得这话有理,便顺了他的意。只不过,她没有买那种最好的,只买了普通的青蓬马车。
对此,谢承志有些失望,却也能接受。
这马车只是普通点,又不是没得坐,夫妻俩如今是活瓢舀死水,银子越花越少。他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中,越繁华的地方,出人头地的机会越多,谢承志既来了京城,就不打算离开。
想要久居京城,花销可不少,能省就省点。
第71章 初至同行的人中,蒋三公子也……
同行的人中,蒋三公子也是不缺钱的。
他们夫妻也是沈宝惜除了胡欢喜之外,最愿意来往的人。
蒋三公子还是那副娃娃脸的模样,见人先笑,看着特别喜庆,又因为看上去年纪小,众人都愿意多照顾几分。
不过,夫妻二人挺低调,这一路过来,几乎不出舱门。
翌日早上启程,又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原是想着同行的人一起上路
显得人多,即便是有别有用心之人,多半也不敢动手。
但出城以后,众人发现自己多虑了,去京城的官道上马车和行人都很多,浩浩荡荡的,前后都有人,也因为人太多,前面堵满了,根本走不快,只能按顺序走。
在船上摇了近一个月,沈宝惜踩在地上时还晃晃悠悠,歇了一宿,她精神好转,在车厢中,二人根本就睡不着。
马车走不快,裴清策干脆打发了车夫,由他亲自来驾车,夫妻俩都坐在外头。
一路赏景,明显能看得到通州外的村子比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房子较好,很少见土墙,都是青砖,路上的行人穿着也少见补丁,没有那种修修补补的板车。
“这官道好像都要好走一点,没有淮安府那么颠簸。”
“那是自然,据说皇上出巡也是走这条路。”裴清策笑着接话。
沈宝惜恍然,也对,皇上可不能受罪。
路旁还有不少摊子,卖吃食的,卖茶水的,卖熏香的也有。期间还有个镇子在赶集,人特别多。
不过,一行人没停下,找了个人少的镇子休整,当天夜里,选了个繁华的小镇过夜。
长达一个月的奔波,眼瞅着就要到京城了,众人都很兴奋,加上他们住的那个酒楼夜里还在接源源不断赶来的客人,很是热闹。一行人几乎都没睡好,天蒙蒙亮就起身了。
沈大海喜欢去街上转悠,他还打算把生意做到京城里来呢……不过,如今这只是个想法,得看看京城这边容不容得下外地客商,若是众人联合起来排挤,不让外地人做生意,他也就不掺和了。
当朝建都已有三百多年,京城的城墙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些人入城时,还要拿出路引。
路引上有写明他们祖籍何处,从哪些地方而来,还有来京城的目的。
读书人要比普通人多得几分尊重,得知一行人中好几个年轻举人,守门的官兵言语间都客气了些。
都说京城贵人多,也正因为贵人多,那些贵人并不会无脑的在路上随便得罪人,大家互相之间都很客气友善。
京城很大,分东南西北四城,东城有皇宫,还有那些皇子公主与各勋贵的府邸。西城富裕,有银子的人都住那边,南城接纳了不少外地的客人,几条有名的风月街都在南城。北城住着普通百姓……其实也只是相对城里其他地方的贵人而言较普通而已。
城门外绵延几十里地的官道旁边都住了人,据说还有一些路通往附近的小镇。那些才是京城的底层百姓所居。
城内很是繁华,哪怕闭着眼睛胡乱穿梭,都是热闹的商铺和街道。
沈大海做生意多年,刚好也认识京这边的客商。还没有到京城时,他就已经书信一封,让人帮忙打听一下宅子。
“我得去投奔故友。”沈大海进城后不久,马车就停了下来,他对着蒋三公子辞行。
他离开时会带上胡欢喜夫妻二人,至于吴明知……大家互相之间闹得不愉快,吴夫人那么傲气,看不起沈家,沈大海也懒得讨好于她。
说句不好听的,与其讨好吴家,他还不如去讨好顾胜呢。
顾胜好歹是一方主官,吴家完全不能比。且两家也更亲近。
自从定亲后,顾胜虽然没有在沈大海面前表明自己亲家的身份,但对沈大海要比之前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