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乘月察觉了他的欲言又止:“师父,我真的不需要安慰,更不是第一次杀人。”
“哦?”
“因为愧疚总会消逝,”沈乘月扬眉一笑,“而胜利是不朽的。”
她固然悲悯,却也永远坚定,从不动摇,无需旁人来劝。
武林盟主微怔,也跟着笑了起来:“你想得开就好,不愧是为师的得意弟子。”
“我居然成了得意弟子?您可还记得当初嫌弃我难有大成,只肯收我为记名弟子的时候?”
“不记得了,你可有字据为证?”
两人的笑语声回荡于树林之中,驱散了几分阴森。明月初升,又为此间平添了几分皎洁。
第114章 誓不还家
边城百姓过上了相对平和的生活时,草原另一边,一场大战正式开场。
中原人常对游牧民族有些误解,以为他们全都居于帐篷或毡包之中,还会随四季迁徙,但其实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夷狄也是有城市的,他们曾多次侵扰大楚边境,怎会不怕报复?早就建立起了城墙做防卫,不过与大楚不同,他们的城墙并非石砖垒起,而是以黄土蒸熟筑成。
蒸土筑城,亦是十分坚固。想攻破整个夷狄,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楚军到达后,并不急躁,而是先安营扎寨,准备养精蓄锐后再行进攻。
楚国三十万大军,不似夷狄此前的两万兵马轻骑出动,大军动作太大,藏也藏不住,被夷狄人轻易侦察到动向,见楚军想休息,就以逸制劳,知他们北行几近千里,趁他们安营扎寨时,主动派兵出击。
不料这正是楚军诱敌的计策,李将军早暗地分出了另一支几万人的队伍,由薛方率领,与大家分道而行,此时绕后,断了夷狄军后路,两面夹击,给了夷狄一记痛击。
此战歼敌过万,给了大战一个绝佳的开端。
消息传回大楚,边城当中又是一片欢欣。
北境数城的百姓最近十分忙碌,因为又到了秋收的季节。皇帝从去岁开始,就下令附近众城池屯田,由各地守兵帮忙耕种,今年正是第一茬收割,恰好派上了用场。
一片金黄铺展在天地间,是再美不过的田园画卷。沈乘月也正混在百姓和士兵的队伍里,帮忙收割稻谷,丰收总是令人愉悦的,纵然劳累,大家脸上还是带着笑容。沈乘月深呼吸,鼻尖萦绕着稻谷的香气,里面混着泥土的气息,凝成一种很特别的味道。
稻谷收割后,要进行晾晒、摔打脱粒、舂米,然后便要装车,运入草原。
一同运送过去的,还有城战中俘获的近万匹夷狄战马,战争中马匹难免会有所损耗,这也是很重要的补充。
马匹和粮食都由军队进行护送。同时出发的还有一支商队,是沈乘月的商队。这种时候,没有人敢去草原上做生意,怕被夷狄人砍,也怕被大楚军当成奸细误杀。但沈乘月不但敢派商队,还能由楚军顺路护送,实在是让其他商人羡慕不来的独一份尊荣了。
草原上的牧民们见到一车又一车紧缺的物资,都是欢欣鼓舞,他们原以为这种时候不会有商队,大家要过个简陋的辛苦年了。这些物资简直是雪中送炭,各个部落都纷纷把牛羊、奶酪等特产交易给了商队,商队也没有把这些东西运出草原,而是转手送往了前线。
打消耗战,物资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有了足够的吃食粮草,就有了可以抗衡下去的根本。见后方不断送来丰厚的物资,前线将士们心里也有了底。
他们有了底,倒是夷狄人观察之下,看到这群人忽然开始大口吃肉觉得不对劲,派出了奸细探查。
楚军并未对物资的来处藏着掖着,奸细很快查明回禀:“昨日楚军中刚刚运来了大量牛羊,我还发现了这个。”
他摊开手,给将军看自己手中的一朵木耳,这种木耳与中原的形状不同,只有草原上才产出。楚军行军途中大概是没有余兴沿途采摘的,那就只能是其他部落送上的了。
夷狄可汗气得拍了桌子,战争才刚开了个头,这群墙头草居然就已经投靠大楚了?还送上了牛羊等物资,真当夷狄输定了?他一向不把这些小部落放在眼里,却也不能容忍这样的背叛,连夜去信痛骂了一顿草原众部。
沈乘月此时正坐在某个部落汗王的毡包里喝一种用牛乳煮过的茶,里面加了盐,是与中原截然不同的风味,她还挺喜欢的,打算将来去中原贩卖这种茶。
顺便一提,这些盐也是她运过来的,草原倒是也有盐湖,只是被夷狄把控,其他部落需要,就要高价去买。
“多谢沈老板送的绸缎,草原上就是缺这种精细物件,”汗王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腰,“还有你上次托人带来的宝剑,我一直好生佩在腰间呢。”
“您喜欢就好,”沈乘月这一次是跟着商队一道过来的,“汗王,我想问一句,贵部落是否还与夷狄有生意往来?”
“应当是有,”汗王点了点头,“不过只是和后方的百姓做点小生意而已,草原各部一直有私下的往来交易,我不怎么管这些,他们的朝廷也不管。沈老板不会因为这个对我们有些看法吧?”
沈乘月
摇头:“自然不会,这是我们大楚与夷狄两方的战争,何必裹挟你们?”
“沈老板果真大气。”
“我只想知道,你们的货物能否运上夷狄的领地?”
“可以。”
“我有个不情之请,”沈乘月不再兜圈子,“不知您能否帮我运些东西过去?”
“这……”汗王面露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