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日还-时间循环(301)

尚书露出一个肉疼的表情:“多少钱?”

这话又被沈乘月教训了:“大人,目光放长远些,比起能赚回来的真金白银,这点投入算什么?”

“好好好,你看着安排吧,我去文华殿了。”

“大人慢走。”

手艺人们都带了几件自己的成品给沈侍郎审阅,沈乘月快乐地搓着手:“这个好看,那个特别,我都想要,请问多久能产出一批?”

她快乐,这些手艺人也觉得快乐。他们在宫里月俸并不算高,主要是靠各宫主子给的赏钱活着,制出漂亮衣服、染出华彩锦缎,让主子满意了,就能拿丰厚赏银。但新帝登基以后,后宫只有一个淑妃,还日日闭门不出,他们送去的东西她看都不看一眼。从此大家只给皇帝做衣服,做得好了没赏赐,做得不好要受罚,一听有机会跟着户部赚大钱,哗啦啦跑了一半,只剩下一些坚信最好的手艺要货与帝王家的人还在坚持。

其实这些人原本也有些忐忑,但沈乘月嘴甜,捧着脸就是一通猛夸,在内织染局直把大家的手艺夸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他们这些宫人何时被朝廷命官这样吹捧过,晕晕乎乎地就点了头、按了手印,出门和针工局、巾帽局的一对账,才发现她对每个人都是这么夸的。大家拍着大腿直呼上当,却也晚了。

待迟疑着到了户部一看,侍郎特地等在门外迎接,不管真心假意,至少尊重的架势是摆足了,签的契书也条件丰厚,还给了足够的时间回老家探亲,大家也渐渐放下了防备。

对于并非手艺人的普通宫人,沈乘月也问过识不识字、有何擅长,又迅速把人安排到相应的职位上,余下一部分则前往闽中,大楚的船队将在这里出海,他们需要参与一些出海前的适应训练。一日之内决定了所有人的去处,速度之快令人讶然。

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大家习以为常,可能不觉得有多辛苦,但一旦脱离了那个环境,发现外面的生活如此鲜亮,立刻反应过来,不知从前过得都是些什么日子。

宫里规矩森严,住宿条件差,连说话都不能太大声,早起晚睡,就算没活计派下来也要做出个忙碌的样子,稍有不慎就要挨上级的责骂,提心吊胆的,就算担了个给帝王制衣的名头又如何?真正尊重他们的又有几人?

到了外面一看,原来日子是可以这样过的,原来上司是不需要板着脸动辄打骂下属的,原来人生一世其实是没那么多规矩要守的。

离宫后,大家好像又重新活了一回。消息传回宫里,那些还在坚守的宫人听了,难免意动,最后沈乘月不得不叫停,因为再继续下去,皇帝陛下可能真的要靠自己洗衣做饭了。

最近皇帝看她的眼神里多少透着两分怨念,不过仍然如约在朝上公开下旨改制。百官听了,意思意思反对了一番,就任他去了。反正百官一向不满太监掌司礼监大权,废了宦官制度对他们有益无害。再说宫人减少对百官也没影响,吃苦的是皇帝本人,他愿意吃苦就吃去呗。

不料百官议完此事,沈乘月这厮忽然站了出来,拍了一通马屁,说什么皇帝克勤克俭,为天下万民表率,陛下的品行如月亮般皎洁,陛下的智慧如星子般浩渺,陛下的恩德如河流般滋润大地,陛下的风骨如栋梁之木支撑着朝堂……说到动情处,还抹起了眼泪。

百官一听,觉得这不行,风头怎能让她一人独占,皇帝怎能让她一人阿谀?连忙纷纷站出来,也恭维了几句了帝王。

沈乘月这天杀的忽又话锋一转,说自己愿意效仿陛下,削减府中下人,节省开支。

其他人一听,可就不想跟上了,正准备安静装傻,沈乘月忽然抖开她手里那份小抄,把京官各府下人总和与每年要耗费银两总数报了出来。

众人一怔,感情这是有备而来?

皇帝也被这数额吓了一跳:“多少?”

百官看沈乘月的眼神里带上了几分不善,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没事

又折腾些什么?先帝的时候其实已经让百官节俭过一回了,但没过两年大家就故态复萌,不料如今又撞上一次。

有人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说这是在给百姓提供职位,维持民间稳定。

不等皇帝开口,沈乘月从袖中取出一本折子,皇帝示意太监取过来,呈到御前,随手翻了翻:“不到十口之家,要几百个家奴,委实是铺张了些。”

他没点名道姓,大家也不知道他指的是谁,符合这条件的先自慌乱起来,咬了咬牙,只得一一主动站出来说自己也愿效仿陛下削减下人。

“如此甚好,”皇帝也不跟他们客套,直接点了头,“下人们失了养家糊口的活计也不好办,这样好了,令这些裁出来的下人去户部报道,由沈侍郎统一负责安排个去处。”

“是。”

莫说他们,连户部尚书都觉得奇怪,待下了朝连忙拉住了沈乘月:“你这是要做什么?你知不知道一次得罪了多少人?”

“陛下要求,我照做而已。”

“陛下为何这么做?”

“要么就是自己节俭看不得别人舒服,要么就是真的想整治世家,拿这事开个头而已,您选一样。”

尚书叹息:“你这是要走孤臣直臣的路子啊。”

沈乘月笑了笑:“不,我这是随时要跑路的玩法。”

第176章 打砸

“最近户部有一笔大进账,怎么回事?”户部尚书最近一直待在文华殿,季末例行翻账本,见到一笔大额进账,忙召来户部现今实际主管者沈乘月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