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觉醒来当婆婆了(115)

作者: 九平 阅读记录

卫姜淡定看了一眼,说了句:“不错。”

长佩和田彩也看了一眼,“没有家里的品质好。”

掌柜表情僵硬来一下,但很快就更殷勤了。

卫姜不动声色打量着铺子,掌柜带她看的是上等茶叶,放在明间靠外边,而里面暗间来往的都是布衣百姓,卖所谓的新茶。

“你们家的新茶是什么茶?”似好奇地随口一问。

掌柜的看了眼里间,笑着道:“夫人见笑,其实就是些一般的粗茶,没有名字大家就都混叫着新茶。”

他招呼那边的小二送来了一包新茶,打开给她们看:“这些夫人怕是喝不惯,小老百姓也只是拿它给白水添个滋味。”

掌柜试探问道:

“不知夫人您要挑些什么茶,要是多的话我让人给您送府上去。您府上离这里不远吧?”

田彩答道:“你送到后衙就是,我们住哪?”

掌柜奉承道:“原来是县尊的亲眷,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了。”

卫姜端着架子微微颔首。

看了一眼长佩,长佩懂了,上前一步:“刚刚你说的那些都包了吧,我们夫人要带回去做土仪,你这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

掌柜的笑道:“有,有。”

“你这好像都是江浙那边的茶叶。”

那掌柜站在梯子上,正在往下拿东西,随口回道:“这不是近吗,水路运来也方便。”

卫姜随着长佩她们挑,看向里间,那里的生意倒比这边好多了,两个小二忙的昏头转向。

“你这赚钱吗?”她抬起下巴朝里面指了一下。

掌柜笑道:“多少也能赚点,我们东家常说生意无大小,这小老百姓的生意做好了也能赚。”

卫姜点头:“这话说的不错,看来你们东家是个会做生意的。”

那边长佩她们把每种茶叶都拿了点,掌柜拿出算盘扒拉,一顿噼里啪啦,笑容可掬地道:“承惠三十两八钱,零头小人做主给您抹了,收您三十两。”

长佩掏出银票付账,掌柜的笑就没停过,这可是笔大生意。

“你这茶卖的不贵。”卫姜道

掌柜后背都挺直了,颇有些得意道:“您就是去杭州苏州也不一定有我们这价格。”

可能是见卫姜她们大手笔,掌柜特意送了一小罐珍藏的茶,“这是小的一点心意。”

卫姜揭开闻了一下,味道有些熟悉,她

眼神一顿,不动声色道:“这是什么茶,闻起来还不错。”

掌柜带着炫耀道:“您应该没听说过,这是我们东家自己种的,不往外卖,名叫龙井茶,这茶喝起来不输那些名茶,它三泡时滋味最好,您回去试试。”

卫姜笑了,“这么好的茶,我回去得试试,不知道你那东家贵姓?也是宜春人?要是好喝我得找他买点。”

掌柜笑着摇头:“我们东家姓柳,不是宜春人。”

却不肯透露是哪儿人。

出了店铺,卫姜加快了脚步,吩咐人立马去请徐仰和马将军。

徐仰就在前衙,来的很快。

“县主,您让我拿这几年官盐买卖账册是作何用?”

卫姜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递给他一罐茶,“这茶如何?”

徐仰不明白她怎么还有心思品鉴茶叶,只是潦草看了一眼,“虎丘茶,品质还不错。”

卫姜问他:“我听说徐大人爱茶,不知这样的茶叶在京城能卖到什么价格?”

徐仰这才用手拿出来看了看,“大概十多两一斤是能卖到的。”

卫姜笑了:“徐大人猜这是多少钱买的?”

徐仰不明白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叫他来是聊茶叶生意。

好在卫姜也不用他回答,已经自己主动说了:“掌柜卖我八两,辛苦从苏杭运来,却只是卖这么点钱,你说这老板做生意图什么。”

徐仰脑子也挺快的,立马想到了茶引案子。

“看来小窦大人没有妄言,这个茶引案子确实内有古怪。”

卫姜继续道:“若我没有记错,这江浙之地除了产茶还有盐吧。”

徐仰惊愕,不由地站起身:“你是说,他们名义上是运茶其实是运私盐。”

这就说通了,为何当初那些商人要凿船,盐遇水即化,什么线索都没有留下,窦景找不到证据,还被人倒打一耙。

“盐三税一,而茶三十税一,买卖盐需要户部签发盐引,而茶引只需要地方衙门签发即可,甚至没有数量限制。”

巨大的利润就算茶叶不赚钱又算什么。

徐仰脸色凝重,语气肯定:“他们在运私盐。”

卫姜之前在茶业铺子里的时候也只是觉得奇怪,怎么那么多百姓来买茶,可是龙井茶的出现,加上东家姓柳,她都不用去查了。

窦绍说过,他第一次喝到龙井茶就是在杭州的盐商家,而葛月也送过她龙井茶,后来证明这茶出自柳大福。

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巧合,如今又出现了龙井茶,东家还姓柳。

徐仰低头翻看自己带来的账册,越看脸色越不好,这……这官盐卖出去的数目对不上,宜春这么大的县,人口不下十万,怎么可能只吃这么点盐。

所谓的新茶就是私盐,他们运的根本不是茶!说的也不是茶。

马将军刚来不明所以,只看到徐仰黑着张脸,以为他还在忧愁清风寨的事情,安慰他道:“县主和徐大人也不用担心,我刚刚和弟兄们排演了一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窝在水寨里我们拿他们没办法,但我们可以引他们出来……”

徐仰打断了他的话:“你知道宜春有人在卖私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