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年代文,但海归神豪(292)
他已经尽量高估了那位陈小姐,却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能把自家领导,还有市长,招商办主任一块邀请到家里吃饭的,可不多。
所以他是把赵华灿现在给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记在了心里。
邓正初的秘书王敏学也是同样。
下班后,他们各自跟着自家领导上了车,往陈家去赴宴。
一走进主楼,王敏学和徐才英对视一眼,俱是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讶。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陈家,但之前都在外面等着,从没有进过陈家主楼。
所以也是第一次看到主楼内的场景。
王敏学好不容易才把嗓子边上的资本家三字,给吞回肚子里。
他们日常出入的地方不俗,奢华的装修自然也见过。
让他们惊讶的是主楼内随处可见的佣人,门外有站岗的,帮忙拉开门的。进门后有帮忙拿鞋,就差上手帮忙换的。
明明没有多远的距离,但还是有佣人在他们前头给他们引路。坐下后又有专人上茶,上零食甜点。
厨房那边影影绰绰还有不少人在忙活。
那位陈小姐和李总管身后,还站了一男一女两个佣人。
王敏学倒吸一口冷气,两个人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吗?
这跟之前被他们打倒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难道区别是是更为猖獗?
他不太懂,招商办主任也就罢了。市长和常委,怎么能跟这种家庭的人混在一起。
好在之前邓正初交代过他,这会儿他才能把所有的想法都憋回心里。
徐才英之前听徐远航说过一些陈疏影的事情,比起王敏学倒是好点。
他虽然也惊讶陈家佣人之多,但想到徐远航曾说过陈家是海外的贵族,又觉得挺正常。
那些地主都要养一宅子人伺候自己,更别说这种贵族。
因为人多,李忘忧让人搬了几把小沙发,放在长沙发对面。
之后他和小影去了深城,乌清慧和黄正清要和市政打交道,当然不能让她们站着。
她们不能站着,几个领导带来的秘书也得坐。
那位置就不够了。
好在家里还有别的沙发椅,搬两个沙发椅,再搬一条长沙发下来就行。
厨房那边正在上菜,陈疏影想了想,先给赵华灿他们介绍了乌清慧和黄正清:“这是乌清慧,我们兴华集团的ceo。”
“这是黄正清,我们兴华集团的执行总裁。”
赵华灿几人对这两名代理人都是女性感到意外,但他们可不是觉得女人不行。
而是他们知道,能爬上这种位置的女人可太行了。
跟陈疏影那种天真的大小姐可不一样,以后想像之前一样轻松从兴华集团手里拿到资金,应该是不可能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得寸进尺之辈,只是心里略微有些波动,又很快压下。
各自开始介绍自己的秘书。
赵华灿:“这是我的秘书徐才英。”
邓正初:“我秘书王敏学。”
林和壁一笑:“我秘书徐远航。”
看着乌清慧她们和秘书们握了手,陈疏影问赵华灿:“先吃饭还是?”
“先吃饭吧。”赵华灿笑了笑:“我们中午都没吃多,就等着这一顿。”
这时候的人可能有为了去吃大户专门一顿不吃的,但绝对不包括赵华灿他们。
赵华灿这是在开玩笑,给秘书们看他们的态度。
陈疏影笑了一声:“那您几位多吃点。”
吃完饭,一行人又回到沙发上。
乌清慧从苏西手里接过文件夹,打开扫了眼确定确实是她改过的计划书后,将一叠计划书发给了赵华灿等人。
家里有复印机,陈疏影让苏西去多复印了几分,给在场的一人发了一张。
第100章
计划书是乌清慧做的,赵华灿他们的问题当然得是由乌清慧来解答。
“一年的时间建十个工厂,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赵华灿说出这句话,纯粹是因为太过
惊喜。
深城的战略发展,重心确实是科技工业上。但民生工厂,他们也需要!
这份兴华集团1980年七月——1981年底发展计划书上,十个工厂都是民生日用工厂。
肉类加工厂、挂面厂、针织厂、棉织厂、玩具厂、裘革制品厂、塑料厂、童装厂、呢绒服装厂、刺绣厂、橡胶厂,瓷用花纸厂。
上面没写建造顺序,只列出了厂名。
不是赵华灿没见过世面,要是他们深城说一年建十个厂,他只会觉得太少。
举一城之力一年才能拉来十个投资商,还发展什么?趁早换能干的人来。
可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就算到从现在到明年年底还有十七个月。但一个半月建好一个厂,两个月工厂全面开工,时间是不是有点太紧了?
乌清慧摇了摇头:“不多,我看了下去年改开后到现在的报告,来深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半建好十个厂,很轻松。”
……我不是担心工厂建不起来,是担心开工后货物堆积在厂房里卖不出去!
实际上现在深城招商引资方面,和大部分投资商合作,采取的都是“三来一补”这四种方式。
只有少部分,才是合资建厂。
最开始林和壁要和陈疏影建合资工厂,赵华灿就不是太赞同。
“三来一补”这四种方式的合作,他们完全不用考虑成品销售,只用把东西做出来就行。
合资工厂可不一样,东西卖不出去,他们深城也是会有损失的。
还是林和壁说,销售方面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陈家会负责他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