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今天跑路了吗(124)

作者: 死鱼论文 阅读记录

自己的孩子自己有数,裴启是个什么性子,难道他还不明白?

又没有什么佛门盛会教他施展,哪里会做这些白费力气。

“是三殿下的意思呢。”

如今九州都称裴昭为陛下,然而在这建邺一隅的大安宫中,裴昭也只能得一声三殿下。这偏僻的宫室里,俱是仁寿一朝得势的内侍。天无二日,而他们的主君,自然也只有上皇一人。

当下冯英辰将原委说了一通,原来是先前受了罚,要抄经百卷才能外出。上一次来大安宫时,裴启还不曾抄完,如今可不就是被逮回去了?

上皇听了,低低笑了声,意味却有些不明。

“今天是几日了?”

“陛下,今日二十七了。”

“都二十七了。”上皇有些感慨,“……这时间过的可真快,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

“可不是么?”冯英辰在一旁应着,捡着好话说了一箩筐,总归是要把上皇哄的高兴了。

上皇睨他:“这是五郎教你说的吧?”

冯英辰赔笑道:“魏王殿下也是一片孝心。”

“少来。”上皇笑骂道,但语气里并不如何生气,神情也是舒展着的。

于是冯英辰就知道,自己方才选择替魏王说话,这条路算是没有走错。

“他这是在向朕求救呢。”上皇叹道,“百卷经书,一时半会怎么抄的完?还有几天就是宫宴了,难不成到那时候他还不露面?”

除夕团年,皇室宗亲皆会到场。若那时候裴启还在魏王府中受罚,他面子上怎么过得去?

幼子性情骄矜放纵,心高气傲,那还是上皇亲自惯出来的。

少不得也要为他打算几分。

上皇微一沉吟,又道:“宁王家的那个呢?”

“陛下是说宁王世子么?”冯英辰道,“激怒了三殿下,被勒令去净居寺反省呢。”

“反省?”

“正是,也不知道是做了什么错事。”

上皇虽然形貌不羁,目光却很清明,并不像那些用过丹后飘飘浑浊的样子。

“真是触怒吗?”案上有甘泉美酒,上皇饮了一盏,倒是笑了一声,“咱们家这位三郎,你什么时候见他动过怒?”

冯英辰道:“陛下说的是。三殿下向来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都没有。奴婢也想不出,他气急了是什么样子。”

上皇捏着那只薄瓷酒盏,目光中有几分兴味。

何况宁氏的那个,被罚去的地方还是净居寺。从前裴昭曾经在那寺里待了许久,虽然世人知晓的寥寥无几,可上皇还能不知道吗?

若要将人拘禁,有的是地方。便是心狠一些,扔去那大理寺、诏狱,也不是不可的。

偏偏却选了那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净居寺。

还早不罚,晚不罚,正正好的挑了自己遣内侍去了宁氏府邸之后。

这何曾算得上是惩罚?

反倒像是青眼有加。

对于这样的情形,上皇心中有数,他并不觉得意外,反倒是有种理应如此之感。

老迈的目中有精光闪过,他的语气淡淡的,颇有几分不明:“果然挑的是沙州宁氏。”

如果是选择别人家,他倒是有些要看裴昭不起了。

“陛下,您的意思是……”冯英辰语气中几分不解。

“还不知道吗?”上皇笑着骂道,“他如今将人关在净居寺里,是为了躲着朕呢。”

素来行事都无偏颇,这会子,防得倒是极紧。

他倒想知道,能做到何等地步。

“解支林呢?如今躲到哪里去了……去,将他找出来,既然要扮僧人,也该论论佛理才是。”

第55章 建莲红枣汤 但强迫的,总归不如人主动的好。

55.

日轮倾欹,金乌将坠。

天光渐渐暗淡,教琉璃塔投下的影也愈发模糊,终是隐没入夜色,再难区分出来。

没有了佛灯照耀,那九层宝塔也颜色黯淡,无了昔日的光泽。

四下皆是悄寂,连鸟鸣声都未曾听闻,浮屠四周,连铜铃也不曾晃动。忽然之间,却有一道轻盈的影子,飘到了塔上。他像是一片舒卷的云,又像是一缕轻快的风,倏忽间不见,像是晃眼间的错觉。

那影子闪身进去,掐指计算着方位。平日里懒散散的,似半点也算不清,今天却难得的清楚明白。

是这一间,应当没有错。

宁离悄悄地越过了栏杆,抬眸望向了室内。今夜无云,月色如银,皎皎流光在青砖上若隐若现,很快便消失在前方的黑暗中。若是再往深处看去,却是五指不见,什么也探不清。

有许多法子可以在夜间视物,最简单的还是这一种。宁离手指轻拈,擦过了手中的灯盏。

室内原本悄悄寂寂,却在这一刻,跳跃起了一点微弱的火光。

正照亮了佛阁内垂落的帘幕。

这举动不可谓不大胆,四周都是黑黢黢的一片,只有宁离的手中,那火光悄悄地闪烁着。

若是有人正在巡逻,投过来些目光,说不得就能够发现。

然而宁离已经更进去几分,于是那犀角灯的火光,也被遮掩了几分。

置身于佛阁之内,身前三步之处被照亮,宁离侧眸打量。

算不得宽阔的一方空间,被帘幕隔绝。以内一片严实,伸手不见,以外可见飞鸿远影,巍峨天阙。

一帘之隔,风光迥异。

这便是从前裴昭听讲经的地方。

而在那帘幕之后……就是归猗从前的居处了么?

宁离持着碧海燃犀灯,不自觉上前了一步。

若是依照着裴昭所言,归猗后来,就住在这琉璃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