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113)

这会儿城里人都去看放榜了,他去钓鱼,肯定没人。

钓点随便选,一次摆上十根钓鱼竿!

赵辰看得想翻白眼:“谢谢你还愿意费心编个谎话。”

说谎也真诚一点好嘛!

可惜赵淩这个时候不去不行,唐举人直接上门,利用先生的血脉压制,提溜着所有学生一起去看放榜。

一群人很快就坐到了贡院对面的茶楼二楼包厢里,除了赵家和田家人之外,还有唐举人乙班的学生。

考试的时候需要五人结保,就是五个人相互证明对方的身份。

像唐举人这样开私塾的先生们,起码表面上关系都不错,方便学生们参加考试的时候相互结保。

往远了说,将来学生们入朝为官,也是同乡,情分和别人不一样,是一条重要的人脉。

唐举人这样虽然不在朝为官,也没认识多少官场朋友,但在泸阳县教书多年,本地和府城的资源都不缺,对这一届参加县试的学生的情况多少都有些了解,跟学生们讲几个值得注意的竞争对手的情况。

赵淩兴致不高:“我上次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钓点,今天肯定没人,要是去的话,一定能够钓到大鱼。”

能考中就好了,第几名有什么重要的?

赵辰丢给他一本作业本:“常威,你给他磨墨。”逼逼赖赖的,“不想看,就待这儿写作业,别到时候又点灯熬蜡。”

赵淩一看就眉头紧皱:“你偷拿我作业!”

“偷拿什么?我光明正大拿的。快做!”裴先生他们布置的作业相当有水平,他多看看可以增长见识。

唐举人他们也好奇地拿过赵淩的作业看起来,还没看清楚上面的具体内容,就觉得字写得是真漂亮,等看清楚后,连唐举人都正襟危坐起来。

赵淩的作业基本都是策论。

题目都是目前朝廷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大政方针,到某地的具体事件,内容涵盖范围极广。

这哪里是什么作业本,分明就是一次朝会。

读书科考,不就是为了当官?

一群人下意识摆出严肃的表情,讨论起各种议题。

只是他们远在象州,对别处的事情缺乏了解,作业题上会给出一些简略的背景介绍,但也就是寥寥几句前因后果,或者是一些具体的数据。

这些作业不能说和科考没关系,但也不能说特别有关系。

科举虽然有策论题,但这种级别的策论,起码得到会试的时候才能见到,也只是一道题目。

当然,针砭时弊高谈阔论不用学历。

他们几个人坐在包厢越聊越上头,想问问赵淩的意见,却见他低头奋笔疾书,几乎没花太多思考的时间。

唐举人问赵辰:“赵四郎的先生都教的这些?不教四书五经吗?”

这些不都应该是入朝为官之后,才慢慢接触的事情吗?

赵辰回答得很简短: “教的。”学完了才更多接触现在这种类型的作业。反正平时师长们都会逮着考校,题目只会比科考题更加刁钻,绝对不会更简单。

要是连基础都掌握不牢,赵淩哪能被破格任命为太子伴读?

真当太后、皇帝和太子都是傻的?

赵淩没点真本事,哪怕可以继续在文华殿读书,太子伴读这个身份是绝对不会有的。

再说,他要是连这些基础都掌握不牢,谁会放他一会儿战马一会儿琉璃的?

他还有空去钓鱼,到处送人咸鱼。

对于赵辰来说有些困难需要刻苦学习的课业,对赵淩来说确实只是基础。

赵淩平时接触得到的群体,绝大部分都是全大虞最会读书的一群人。

师长们平时考校的时候态度随意又严厉,给了赵淩很大的错觉。

到现在,赵淩还觉得县试就是小学毕业考试,是个人都能考得过,有什么好激动的?

写完一道题目之后,他放下笔,甩甩手腕,还在嘀嘀咕咕:“我今天错过了好多大鱼。现在天气开始转暖了,口多。我想再钓两条大青鱼。常妈妈说给我炸熏鱼吃。”

赵辰给他把笔蘸好墨,塞到他左手:“做你的作业去。”

“啧。”

过了一会儿,有差役出来张贴榜单。

人群一下就沸腾起来。

赵淩立刻丢下笔,站在茶馆二楼,下意识想把望远镜掏出来去看,一摸空荡荡的怀里,才意识到自己把东西寄回家里给皇帝了。

啥臭皇帝,拿了他的简装版,也不知道寄个精装版回来。

其实现在榜单面前人头攒动,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榜单。

赵淩趴在二楼栏杆上看了一会儿,就重新走了回来:“考试的时候都没这么多人。”

赵辰本来很想下楼去看,看着这样的情景,也打了退堂鼓:“我去叫来俊他们回来,咱们晚点去看也一样。”

他话是这么说,脖子伸得长长的,显然很想知道自己的成绩。

赵淩就泼他冷水:“反正你肯定考得上,也肯定考不到第一名,有啥好看的?”肯定考不过他。

赵辰大怒,顾不上在外面,随手抄起……桌椅板凳抄不动,杯盘碗盏砸碎了容易误伤,只能撸起袖子撵着赵淩跑。

包厢里人太多,赵淩没地方躲,又不好当着外人的面揍自己大哥,干脆翻身上了屋顶,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平时没少干。

“你下来!”在家里就算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嫌丢人!

赵淩挑衅:“你上来啊!”

赵辰气得宛如赵骅附体,可恨他手上连一条马鞭都没有:“你等着!我回去告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