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皇帝,顾潥肯定更加愿意用年轻的官员。
没别的,年轻官员精力更好。
要是一个人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五六十岁了,都不一定能够赶到上任的地点,说不定就死在了路上。
赵淩当时要是十三岁当上进士,在翰林院待上个两三年,完了在六部历练个三五年,这样也不过才二十岁,再外放个十年八年,三十岁回到神都,不到四十就能进尚书省。
赵骅二十多岁就已经是户部侍郎,升迁速度不说无人能及,也是世所罕见,但十几年过去,他到现在依旧是户部侍郎。
要是赵淩按照王延设想的路线走,看似升迁速度没有赵骅快,但更加稳健,潜力也更强。
可十六岁的状元……
赵骅感觉自己的心口突突直跳,努力冷静下来,问:“你平时在御书房干嘛呢?”
“当石狮子啊。”赵淩想也不想,“哦,不是。写作业,”顺便撸猫开小差,“看奏折,看见感兴趣的就写文章给陛下看。陛下有时候会问我问题什么的。陛下自己说的,他是我先生,我跟着他上课。”
所以,他儿子其实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赵骅连着好几天,上班的时候依旧是该干嘛干嘛,但一离开工作状态,整个人都在神游太虚。
到底是自己的同僚,还是能够让自己闲闲没事干的得力副手,罗侍郎叫了赵骅一起到他那边厢房一起用午膳,顺便把赵骅盘子里的红烧肉……他看着用筷子阻挡他筷子的赵骅:“你有一盘,给我吃一块怎么了?”
赵骅从来户部工作开始,午膳都是自己带的,基本不出去吃。
现在他也不出去吃,不过是每天中午家里掐着点送过来,瞧着都很好吃。
赵骅看了看巴掌大的盘子,总共就不大的四块肉,心想这也叫一盘?
“罗侍郎怎么会差一块红烧肉?”家里吃一顿红烧肉不容易。
“我就是差了。”赵骅寸步不让。
外面的猪肉也不知道怎么养的,吃起来总是有一股腥臊味,哪怕放了许多大料下去,那股味道也是萦绕不去。
还得是自家养的猪,吃着香。
尤其是猪五花,肥瘦均匀,五花三层,炖煮到软糯香甜,入口是扎实的肉感,却又在口腔肚腹中暖暖融化。
汤汁拌饭更是一绝。
可是家里庄子总共就没养多少猪,还得等到过年再出栏。
想要在平时吃上一顿自家猪的肉肉,是很困难的。
哪怕他是一家之主,想要在现在这种时节,自己宰上一头猪来吃,回家得被赵王氏摁着打。
第90章
两位侍郎为了抢红烧肉, 差点忘记了主题。
罗侍郎最后只抢到了一块红烧肉和肉汤拌饭,吃完饭才关心起赵骅的情绪问题:“最近怎么了?是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我帮忙?”
赵骅当然不能说是因为突然发现自家儿子可能考状元, 心在天上飘, 只能感慨:“这不是家里老三要成亲了, 家里几个孩子都要考试, 心里面有些感慨。”
罗侍郎不相信。
赵家又不是头一回给孩子操持婚事, 也不是头一回孩子们考试,感慨什么?
不过看样子应该和官场没什么关系, 罗侍郎就没再追问,只夸他会教孩子, 几个孩子读书都很不错。
这话很真心。
要知道不是有会读书的爹娘,就能生出会读书的子女。
像他自己, 生了五个儿子,也就三儿子勉勉强强考了个同进士, 到现在还是个七品的县令, 政绩也拿不出手,剩下四个一个比一个气人,还好孙辈有两个还算不错,只是也没优秀到赵辰、赵淩的程度。
要不是同族还有人在朝中, 他都担心自己一旦致仕, 家族就要一蹶不振。
一提起子女教育问题,罗侍郎的感慨比赵骅还多。
赵骅就顺着聊了一会儿,等回家, 家里正满屋子肉香。
他有些怔愣,问:“今天什么大日子?”
赵王氏让他先去换下官袍:“缙儿不是下个月就要成亲了嘛,今天先试一下菜。一会儿你去门口迎一下, 请了先生一家来。”
试菜除了试菜品口味之外,还要试一下各种菜的分量。
前两次家里孩子们嫁娶,她没安排猪肉上桌。
这两年自家养的猪算是有了一点名气,这次就试着宰了一头猪放上席面,加上庄上饲养的鸡鸭鹅,羊肉和鹿肉和先前差不多,好像分量太多了点。
“其他几个师兄家里,中午已经让人送去了席面。”
赵骅明白了,所以不年不节的,今天才有红烧肉吃:“有没有多的红烧肉,我去给罗侍郎家送一盘。”
赵王氏顿时就明白了,似笑非笑地嗔他一眼:“你抢菜还抢不过一个老头?”
赵骅顿时被看得心痒痒,发妻的年纪好像一点没长似的,娇俏可爱……
赵王氏给他把脱下来的官袍挂到衣架上,手抬高,丝绸的袖子滑到了胳膊肘,露出肌肉线条完美的上臂。
……又孔武有力。
“小心眼。让赵喜给罗侍郎送一桌席面去。”今天是她没成算,没想到多了那么多菜。
天气热,菜放不住。
赵骅没反对,对赵王氏说道:“明日下午给我送一桶冰镇酸梅汤。”
“好。今年是比往年热。也不知道下个月天气会不会凉快点。”看赵骅换好衣服,赵王氏就催赵骅,“你去看看缙儿的功课。那小子最近读书愈发飘了。好歹也要下场,不能真的考太难看。”
赵骅应了一声,想到赵缙的功课,火气就已经有些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