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227)

功课稀烂,偏偏说了左耳进右耳出,歪理一大堆。

赵骅觉得自己一个人不太行,就拉着妻子一起去:“你跟我一起,我说他,他不听。好歹也是马上就要成亲的人了,还天天梗着脖子像什么样子。”

赵王氏对自己教孩子的能力很自信:“你就是没用对方法。你看看,我教他们管账算账都学得很好。”

赵辰小时候的功课,她管教得比较多;赵缙学习不好,肯定是赵骅的教育方法不对。

瞧瞧赵淩跟着她学得最多,功课最好。

这么想着的赵王氏,完全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赵家孩子们管账学得快,那是全家的天赋技能,激活当然容易。

但读书这方面,赵王氏和赵骅的教育方式相差无几。

他们两人都是那种先生说一句就能记住,并且举一反三,且能深入理解的人。

赵缙绝对不算笨,十七岁的举人,搁哪儿都是聪明人,可搁赵家爹娘眼里面,他们完全不理解都已经讲过一遍了,赵缙怎么就是不懂呢?

赵缙刚开始还梗着脖子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被刚开始还很有耐心的爹娘说了两句后,脑袋就摆正了。

等赵骅血压升高,赵王氏失去耐心后,赵缙的眼圈就红了。

他不是委屈的,是气的:“赵淩!你干嘛……嗷!”干嘛往娘手里递鞭子?

“说你的功课呢,还有闲心说你弟弟?”赵王氏一鞭子抽他屁股上,控制着力气,保管只会痛到,不会把人打坏。

赵淩悄咪咪回到自己的位置,悄么声地把自己的功课搬到课桌底下,人也跟着钻进桌底下去。

他眯着眼睛,扭头去看赵缙被赵王氏提溜着用马鞭抽,整个人都跟着抽抽。

哪个时代的男女混合双打都是最可怕的。

万一爹娘打到兴头上,把他也跟着连坐了怎么办?

他就是想少做一道试帖诗,只是脑子里想想而已,应该不至于会挨揍吧?

沈兰倒是坐在门边,看着大书房两个角落里的两个小舅子,一个被抽得嗷嗷叫,一个没挨揍却钻到了桌子底下,回头疑惑地看向赵辰:“大哥?”

赵辰从小到大没少挨揍,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声说道:“做你的功课,别说话。”

赶紧假装自己不存在啊,小傻子!

真以为自己是女婿就不会挨揍吗?

沈兰多看了两眼,跟着缩了缩脖子,扭过头看向自己的功课,不由得更加认真起来。

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小舅子已经算是聪明人了,还被岳父岳母这么打,他这次一定得努力进一甲……

他看看桌子底下的另外一个小舅子,再想想看过的祝阳的文章,感觉下一科一甲难度有亿点高,还是努努力争取一下二甲。

书房里祝阳的文章都是两年多前的了,谁知道经过那么长时间,祝阳那样的人能学成什么样?

都说祝阳比赵淩强得多,最近赵淩的文章他看过不少,都不敢想祝阳得强成什么样。

感觉沈羡堂哥也没那么厉害,要不他还是争取一下靠脸拿个探花?

他回头看看赵淩桌上的漂亮滚地锦……

嘶——

这一科靠脸也不太行的样子。

等赵骅、赵王氏一起教训完了赵缙,看到钻在桌子底下写功课的赵淩,又是一通好打。

只不过赵淩不会像赵缙那样乖乖站着挨揍,扛着桌子跑得飞快,在狭小的大书房里闪转腾挪,比猴子还灵活。

反观赵骅和赵王氏倒是被大书房里的各种障碍物弄得束手束脚,还要担心踩到到处乱窜的狸奴。

“抹布,你在边上看着。”

“半蝉,你别人来疯!”

“小花,你带着小猫去外面!”

小花上一窝生的崽全都留了下来,现在都已经是大猫了,只是一直被各种事情耽搁了,没送去庄上。

经过这一回,赵王氏下定决心,把大猫崽子们全都送去了自家庄子和福满庄上。

等到八月份,天气也终于凉快了下来。

秋收之后颗粒归仓,果然是一个丰收年。

玉米的表现尤为优秀。

以往一些难以利用的地也利用了起来,关键是需要的人工少。

经过两年的试种后,顾潥发布政令推广种植玉米,免费像农户按照田亩数发放玉米种子,派人指导种植,并且规定在不占用现在农田的地方种植玉米,能够免税三年,其实就是鼓励开垦荒地。

按照大虞现行的律法,百姓开垦的荒地,第一年是免税的,第二年交相当于正常税赋的三成,第三年是五成,第四年才开始正常收税,且开垦出来的荒地都归开垦者所有。

瞧着好像是只要肯花力气开荒,那要不了几年就能当个小地主。

实则不然。

老百姓们对开荒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是工具的匮乏。

如今的冶铁工艺和产量就那么点,主要还得用于打造兵器,能够用来放在农业生产上的铁器数量很少。

有些地方还在普遍使用石器,效率和刀耕火种也差不了多少。

缺少铁器,也缺少耕地用的大牲口。

这就代表着必须要用更多的人力才行。

其次,真正的荒地想要开垦出来,成为能够长出庄稼的肥田,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之外,还需要足够的肥料,以及足够的时间。

荒地之所以是荒地,总归是有原因的。

不是土壤贫瘠,不适合作物生长;就是水太多或者太少,容易泛滥或者干旱。

最后就是,开垦出来的荒地还不定是谁的。

有时候朝廷的政令是好的,但下面的人执行坏了,把一个好的政令,变成了盘剥百姓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