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293)

这显然有违顾潥想当一代圣明君主的意愿。

听到赵淩的话,顾潥想老天爷发怒,朕就让自己的祥瑞去镇住。

他没多想,就同意了赵淩的请求:“朕命你为钦差……”

沈兰在边上拟圣旨,看向赵淩的目光中含着忧虑,心想家里赵婉清不知道该怎么担心,想了想又觉得老丈人应该是最担心的。

赵淩领了圣旨,就出门去准备,要协调带的人手和物资,三天时间非常紧。

他出了御书房的门就开始跑。

临到出发的时候,皇帝还给他塞了个顾枋在队伍里。

赵淩:带孩子出去玩呢?

顾潥拍拍他肩膀:“所有人都得听你的,顾枋要是做得不对,你是他大舅子,尽管教训。”

队伍中真正的副手,户部郎中阎旭在内心翻了个白眼:真成带孩子了。

司天监监丞张元一微笑不语。

赵骅非常担心,却不好说什么,等顾潥说完,才上前拍了拍赵淩的肩膀:“照顾好自己。”

第110章

赵淩这次去梁州, 队伍行进的速度比上次跟着太子去要慢。

上次他们全程骑行,虽说速度比不上小电驴,但并没有押运辎重。

这次他们从神都出发的时候, 带的辎重确实也不多, 主要还是带的人手。

但一些比较稀缺的, 譬如草药之类的物资, 是他们必须从神都带过去的。

神都虽然不怎么产草药, 但天下的好东西都会汇集过来,除了价格贵之外, 没有别的缺点。

另外还有大卸八块的各种工程器械。

哪怕现在的器械结构不算复杂,受限于大都采用木材, 体积小不了,一路得用牛车拉。

当然, 现在的情况并不怎么讲究速度,从消息传递过来, 到他们出发,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赵淩这个钦差,最大的作用并不真的是救灾,而是代表皇帝代表朝廷安抚民心,让受灾群众知道大虞没有放弃他们, 虽然经历了灾祸, 但大家可以在朝廷的帮助下把日子重新过起来。

灾区会免税三年,朝廷会发放救济的粮食和基础的民生物资。

这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大,因此朝廷也需要派遣钦差去监督赈灾银落到实处。

以万两计的钱货, 实际到灾区还能剩下多少,真不好说。

别说是到灾区了,按照以往惯例, 到赵淩手里就得先被刮掉一层油皮。

不过这次朝廷中没谁准备往赈灾银伸手。

没人敢。

赵淩这小子别看官不大,但不是一般的皇帝心腹。

他自己也不缺钱,年纪小,行事作风还颇有些愣头青的耿直,真要和他掰扯计较,怕是自己会先心梗。

这次事件又那么紧,根本没可能慢慢沟通。

本来赈灾银就比较敏感,一群连军饷都敢贪墨的人,对赈灾银还是比较克制的。

国库里拨出来的是多少钱,到赵淩手上就是多少钱。

采购物资的时候各种物品成本价多少钱,赵淩就花多少钱。

阎旭看着账本上明显比市场价低许多的各种数字,内心叹了一口气。

眼下救灾是一回事,回去神都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他想了想,还是揣上账本,去驿站敲响赵淩的房门。

常威打开门:“阎郎中请进。”

阎旭看到赵淩的烛台外面围着个琉璃围挡。

在这四面漏风的驿站房间里,烛火也非常稳定。

赵淩注意到他的眼神,笑道:“喜欢等回了神都,给您送两个。”从小火炉上提起茶壶烫了个新杯子,给阎旭倒了一杯菊花茶,“阎郎中请坐,不知道来找我有什么事?”

“那敢情好。”阎旭在常威搬过来的凳子上坐下,喝了一口茶,发现甜滋滋的,“还加了糖?”

“嗯,加了点冰糖。”真就一点点。

阎旭放下茶杯,说出自己的忧虑:“赵郎中不知道是否清楚朝廷以往采购物资的价格?”

“知道。”赵淩没跟他绕弯子,“放心吧,我还能跟我爹过不去?”

真当陛下傻,啥事都不知道呢?

这次这么干,也是因为一些人做得越来越过分。

市场价十文钱的东西,采购价能离谱到十五文。

十五文还不是底线,正在不断往高了走,眼瞅着都快到二十文了。

什么时候集采价格能高出市场价一倍的?

真的别太离谱。

他这次的采购价是市场价的八成,实际只有六成半,剩下的一成半是另外的账本,留出来作为备而不用的小金库,等到了梁州再看具体哪里需要钱。

这都是他正经上了折子,在皇帝那儿有备案的。

嗯,折子他不通过翰林院,直接放到陛下手里。

陛下肯定有借此敲打一批人的意思,具体是谁不好说,看谁冒头,冒多高的头吧。

阎郎中一听赵淩的话,感觉为了这种事情担心了一路的自己简直傻透了。

对啊。

谁不知道现在户部里办事最多的就是赵骅?

户部真出了什么事情,赵骅的责任是怎么都开脱不了的。

赵骅和赵淩是亲父子,两人的父子感情又没什么问题,赵淩坑谁都不可能坑亲爹。

阎郎中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问题,开始有闲心了。

赵淩这个人呢,就见不得别人比他闲,把他抓了壮丁给自己记账,自己去忙别的案牍工作。

段侍卫长敲门进来,手上端着一个放了奶壶的托盘。

阎旭和赵淩赶紧站起来。

“段师傅,怎么是您亲自过来?”

段侍卫长笑笑,找了张凳子坐下:“我闲着也是闲着,来你这儿蹭一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