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307)

“停!”窦荣赶紧叫停, “我认错认罚。”

真是的,明明是赵水灵占了他都尉府的地种菜, 竟然还收他菜钱。

一百两银子一根还没指头大的小黄瓜,也太贵了。

真不愧是户部侍郎教出来的儿子。

不对, 他的就是水灵的。

水灵罚他的钱,就是罚自己的钱。

如罚?

赵淩把一篮子鸡蛋塞个他:“想什么呢?”

窦荣接过鸡蛋, 都不敢递给身边的小厮拿着, 快速回答正确答案:“想家里家外都听你的。”

“想?”赵淩觉得这个答案还不够完美,水灵先生只能给批一个乙等。

窦荣:“家里家外都听你的!”

嗯,这才是甲等答案。

窦荣跟个小媳妇似的,在养殖场的各个区域转圈, 提了鸡蛋提牛肉, 提了牛肉……哦,小猪仔还太小了。

“猪什么时候能吃?我想吃红烧肉。”

“起码得等到过年吧?”赵淩看了看黑黢黢的本土小猪猪,“家养猪的品种太小了, 要是能有大一点的猪就好了。”

窦荣问他:“等我有空了,去抓几头大野猪,应该能行吧?”

“可以试试。”赵淩不确定拿野猪和家猪杂交, 能不能得到体型更大的猪种,“大野猪好抓吗?我都没见过很大的野猪。在梁州的时候,有人抓到过野猪上集市卖,我瞧着比家猪还小。”

他们家的猪最多只能养到两百斤,平均能到一百五六十斤。当然,有些猪猪未成年就被吃货嘎了,这没法算进去。

猪要贴膘得吃粮食。

养猪性价比不如养鸡。

现在这年头,人都吃不饱,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养猪。

嗯,朝廷中有些人觉得由于高产玉米的出现,现在已经算是国富民强了,但在赵淩看来,很多底层百姓的生活只能说改善了一点点。

玉米是高产,但种玉米也要收税。

农民一年到头下来,也就是能比以往多吃上几顿饱饭,距离吃饱穿暖还有很大距离。

两人回到都尉府,没想到窦荣的爹娘来了。

窦夫人姜氏,赵淩还算熟悉。

窦荣的爹窦凤,赵淩还是第一次见。

窦凤给赵淩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

窦凤的身量其实比窦荣还要矮一点点,但他身材比较魁梧。

窦荣的体型偏瘦削,换上文士衣服装读书人毫无违和感;窦凤的话,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堵墙。

赵淩无意识地用仰视的角度看向窦凤,眼睛一点点亮起来。

这才是他心目中的爹——高大威猛,能把儿子架在脖子上到处跑!

窦荣在边上介绍:“这是我爹。”

赵淩就跟着喊:“爹。”话出口,他立马反应过来,“伯父!”

窦凤一点都不介意,立刻把腰间的一把短刀抛给赵淩:“就叫爹,早几天叫而已。拿着,爹给你的见面礼。”

赵淩利落接过,拔出来一看,刀身如匹练:“好刀!谢谢伯父,我很喜欢。”

他的刀子、匕首很多,都是以前因为年纪小练武时候作为长刀的替代品。

宫中出品,必为精品。

但考虑到他当时年纪小,有一部分是没有开刃的,一部分是装饰作用大于实战,真正能当把刀用的是少数。

而且他平时生活中也没什么使用场景,顶多就是拿匕首在御书房的桌子上刻猫猫。

手上这把短刀没有什么装饰,拿着感觉却很不错,虽然在战场上短刀的作用也不大,但他又不会上战场。

窦凤看他不叫自己爹,笑了笑没追着要他更正:“喜欢就好。”

姜氏在边上笑道:“早就想过来了,只是最近塔尔罕那边的事情太多,一直抽不出时间,没想到水灵连菜都种出来了。”

凉州本地春夏秋三季其实都不错,水草丰美,是大虞主要的牧马地。

夏季也不太炎热,神都那种恨不得让人剃光头的气温不存在的。

但是凉州冬季有四个月,且由于全年气温偏低,并不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现在凉州种植数量最大的农作物是牧草。

在凉州搭建一个小琉璃宫来种植蔬菜,在窦凤和姜氏眼中太过奢侈。

不过赵淩的想法一直跟别人不一样。

他看出来了两人对于花销的顾虑,解释:“琉璃的成本不高的。”只是卖的贵而已,再说,“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地保家卫国,只是吃几口菜而已,能有什么?”总比在神都养花草来的更具实用价值吧?

小琉璃宫刚盖好,他还不确定产量。

神都宫中的琉璃宫,月均亩产量能有个三四千斤,但凉州这里显然是不够的。

虽说铁脊关人口少,但按照人均一天一斤蔬菜的量,现在这么一座小琉璃宫还不够,可能还得盖上两三个。

另外就是不太方便放在明面上说的。

冬日新鲜蔬菜难得,价格昂贵,多余的蔬菜可以作为商品“出口”,换取金钱和物资来作为军中的补贴。

剩下的养殖场也是一样。

这种军队自己赚钱养自己的行为,不利于朝廷控制,但窦荣自己养那么多精兵,真要是等朝廷喂饭,那得喝西北风去。

靠烧杀抢掠也不现实,要是塔尔罕富足丰饶,那猜为什么塔尔罕年年秋天都有人来大虞劫掠?

窦荣之前带着自己的亲卫营出去的时候,看到那数量,赵淩就脑袋一空。

这败家爷们,一千的精兵,还都是骑兵,一人三骑的配置,光这支队伍就要多少钱?

他说怎么一个新关城有大几千号人,本来还以为是大战在即,没想到几乎全是配套,无论是后勤配套还是打仗的步兵、工兵之类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