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324)

其实他看家里其他姨娘离家经商的,去小学堂上课的,那种精气神瞧着就知道过得很开心。

偏他娘还执着于“女人就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坚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认定这才是富贵人家的规矩。

赵淩见他没那么抵触,就继续说道:“你要是搬了出去,你娘在家不就一个人了?”

赵茂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想想这情形,就觉得不妥当。

他在家里,他娘好歹还有个人说说话,可他要是搬出去了,哪怕时常回家探望,到底不一样。

可他爹还活着呢,没理由让他娘搬出去跟他一起住。

“到时候以你娘的性子,还不知道心里面怎么想。”赵淩又说,“你想你就在这儿住着,将来家用不用出,生了孩子家里往来的师公、师伯他们,随便跟他们聊一聊,都比在外面书院上学强。你自己也是,在家里住着,经常在他们面前露露脸,仕途上都不用你自己去说,能帮衬一把的肯定就帮衬一把。朝中有什么消息,也能早早知道。

你也去老家那儿上过学,爹给你找的先生已经是当地顶顶好的了,比起你现在的书院如何?”

赵茂脑子不笨:“肯定是远远不及,更不及师公和外祖父、师伯们。”

他四哥都已经掰开了揉碎了跟他分析利弊,他是彻底听进去了,也明白四哥说的有道理。

他以前觉得自家的读书条件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书院里比他们家阔绰的和比他们家稍有不如的同窗都有,他家就是个中不溜丢的水平。

等堂表兄弟们来了之后,他才明白似乎别的地方的学子读书条件要差一点。

一直到他回老家参加考试的一年多时间,才明白到底差距有多明显。

读书如此,当官更是如此。

应该说,当官的差距更大。

看他三哥赵缙和四表哥田学智,考试的成绩在同进士里也是敬陪末座,但能够成功在六部留任,哪怕刚开始只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可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有些一甲的人也都是从九品开始的。

可现在才一年多,虽说要去铁脊关那种偏远之地,但官位一下变成了八品,甚至都没做出什么具体功绩,只是朝廷对愿意主动往铁脊关去的官员们的补偿。

外人不了解铁脊关是个什么情况,他可是知道的。人力物力都不缺,哪怕会吃点苦,可也没有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么苦。

哥哥们在那儿绝对待不久,回来肯定能再升官。

而没什么关系的同进士呢?有些还在吏部等缺呢,有些等不及的已经开始在准备下一届的会试,准备把排名刷高一点,方便谋职缺。

他自己如此,也想自己将来的孩子如此。

他目光坚定地看向赵淩:“四哥,我想明白了!”

“想明白就好。”赵淩欣慰地拍拍他肩膀,“最近天气开始凉快了,你也别只顾着埋头读书,有空多带你娘出去走走看看。对了,有没有钱?”

“嘿,买书花完了。”赵茂看着赵淩的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着小钱钱的光辉。

赵淩刚被赵辰从床上拉起来,这会儿也是身无分文,说了一句:“等着。”就回房去拿了一些钱给赵茂。

他们家里六个孩子,表面看着一碗水端平,实际上赵辰、赵缙和赵婉清是嫡出,赵王氏和赵骅私底下都会贴补;

他自己一多半是太后养着,不仅没什么花销,还有不少赏赐;

赵婉蓉一个庶女,但葛家巨富,葛姨娘手上的钱财说不定比赵王氏还多,对独女肯定不会亏待;

就剩下一个赵茂,不能说日子过得跟个小可怜似的,但确实没上面的兄姐过得宽裕。

兄弟俩说完话,就一同去老宅。

今天赵淩回来,家里摆宴给他接风洗尘,把一些亲朋好友请来一起聚聚。

这会儿人已经开始陆续来了。

赵淩干脆就站在门口迎宾,被挨个拉着说一些一点都不合常理的话。

面对一个人在沙漠草原浪迹了一个多月,遭了大罪的晚辈,老长辈们一个个张口就是:“胖了,高了,还白了。”

赵淩听得都笑不出来。

凉州天气寒冷,不多吃肉,怎么扛得住冻?

虽然他冬天没怎么出门,但外面那风那雪,看着就冷。

他这个年纪,长高一点不是很正常的吗?

窝在家里差不多四个月没出门,怎么可能不白?

但他也不好说自己刚到铁脊关时候的样子,让长辈们担心。

算了。

其实谁都知道赵淩那一路过来肯定很艰难。

不说关外从梁州走到凉州,就是从关内这么走一趟都是道路崎岖路途坎坷;更何况赵淩还在大战前夕穿过了塔尔罕的封锁线,带回去了一百多匹战马,听说他当时和队伍走散,身边压根没带什么吃的。

赵淩虽然已经写信回来说过自己的经历,但所有人还是愿意亲口听他说一遍。

赵淩就在家宴上说起一些细节:“我不是故意跟人走散的,是被风沙吹跑的。幸亏慢慢和宇树把我拖住了,不然我吹得还要远。在那种地方,人得胖一点才行。”其实那种程度的沙暴,三百斤都没用,在风口上照样吹飞。

“也没故意绕开。我以为我一直往西走呢,谁想到是在往北。”

“军功?什么军功?哦,杀敌的军功啊,把我擅离职守的错给抵消掉就好啦。”

“带回来的一百零三匹,我也没想到有那么多,反正都跟着慢慢走。”

赵王氏突然抓到了漏处:“带回来的一百零三,带不回来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