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30)

窦荣多提醒一句:“海州潮湿,家里吃的尽量别储存太多。物品放置的时候也注意些防潮防霉。回头这些家属院的大管家都会给你们一一安排,你们有什么不懂的,也去问她。”

“好。”

赵淩和窦荣是要去宁吴任职的。

赵缙也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把人安排完,停留了一晚,就继续带着王延和林氏往宁吴去。

这次船沿着内河一路行驶了三天,才到了一座正在大兴土木的城池。

“这里是吴州的新州府,一切都还在建设中,条件没海州那么好。”赵淩一边说着,一边和窦荣一起,一人一个扶着两位老人家下船。

两个老人腿脚利索,只不过到底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船,脚踩到地上,总感觉脚底下在晃悠。

窦荣说道:“慢些介绍。先回府好好洗个澡,再慢慢说。”

这一路过来,时序刚进入二月。

他们离开神都的时候还是冬天,一个个都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连抹布都穿了厚衣服。

前几日到海州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暮春的感觉。

这会儿已经完全是夏天了。

平整的水泥路两边,到处都是浓绿翠绿的植物,各种从未见过的花卉开出色彩浓艳的花朵,有些看着是花朵的,近看才发现是叶片。

路边的一些树上还挂着奇形怪状的果子。

饶是王延再怎么学富五车,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场景,嘴巴里只一会儿一个“嗨呀”。

林氏的词汇量显然更丰富一些,一会儿跟赵淩说:“瑞瑞啊,他们在吃什么啊?”

赵淩就说:“椰子,一种本地水果,一会儿我让人买几个来尝尝。这边还开了个加工椰子的作坊,外婆感兴趣的话去看看。”

一会儿,林氏又跟窦荣说:“翊儿,他们手上拿的是什么?”

窦荣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是本地的粽子,用芭蕉叶包的。”

当地人显然都认识赵淩和窦荣,有胆大的往车上扔花。

赵淩笑眯眯地把花编成两个花环,给王延和林氏各戴了一个。

两个老人家一边不好意思,一边又很高兴。

林氏笑道:“我都这把年纪了,还簪花。”

“就是个普通的花环,簪花我可不会。外婆会的话教教我,我学会了天天给您和外公簪花。”

城内的水泥路并没有全部覆盖,除了纵横两条主路外,其余的道路宽窄不一。

位于吴州府城中心的是吴州府衙,同一中轴线向北,则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翠宫。

赵淩说道:“这是陛下来这里居住的行宫,我们可以在这儿办公居住。我一会儿安排人带你们去沐浴更衣,明天带你们去游玩,过几日我要去宁州那边,再带你们去那里。宁州和吴州很不一样。”

王延终于反应了过来:“你把宁吴州……拆了?”

第160章

目前在大虞官方, 宁吴州还是宁吴州,但在宁吴本地,官府已经拆分了, 还是在顾潥还在宁吴的时候拆的。

王延看了看整个吴州城的建设规模, 肯定不是一年两年就能造出来的, 觉得这是顾潥的授意, 就没再放在心上。

其实干这个事情是赵淩一手促成的。

要不是人手不够, 他还准备把宁吴再拆分出两个州。

不过快了,很快就有人了。

赵淩很快就投入到作为一名吏部左侍郎的工作中, 开始主持各种教育和考试工作,并且主持新生入学。

窦荣反倒是没有太多的事情做, 带着王延和林氏逛街游玩了没两天,就被忙得要死的赵淩抓来给自己打下手。

窦荣还是头一回这么长时间处理文书和政务工作, 把吴州新年的一摊子事情忙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就被赵淩打包带去宁州, 继续干活。

还好宁州府的知府比较老练,大部分事情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赵淩从神都带回来的各种政令,以及他这一路琢磨出来的东西。

好不容易全都忙活完, 两人回到翠宫, 窦荣难得显得有些没精打采:“早知道这样,成亲的时候我就该弃武从文。”

“就你这态度当文官,不出三个月就得递辞呈。”赵淩看他躺在泳池边的躺椅上, 跟后世度假只差一副墨镜。

窦荣看他坐到自己身边的躺椅上,没有躺下来,就坐起身看他, 结果见他抱着抹布给剪指甲:“你有耐心。还是打仗比较利落。”

赵淩想到自己在铁脊关的时候,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打仗是利落,后续收拾烂摊子得不知道多久。”

军队的内务本来就非常多。

人数过万的士兵和配套服务人员,每天光是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就能滋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

更别说打仗还涉及到武器、马匹、铠甲等等。

打仗之后产生的伤员,死亡士兵的身份确认及抚恤,战俘的身份确认和看守等等,全都是事。

窦荣去跟塔尔罕打仗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仗加起来也就是一两个月,但赵淩收拾善后差不多花了小一年。

窦荣听他提起铁脊关的事情,顿时不敢说话,捧起边上的椰子,用稻秸秆吸椰子汁喝,睁着一双大眼睛,一脸无辜。

赵淩咔咔咔地剪完了抹布的前爪,抓后爪的时候瞟了一眼窦荣,看他这幅样子,忍不住笑了一声:“几岁了,还装可爱。”

“唉……”窦荣站起来,硬是跟他挤在一张躺椅上坐下,“这不是岁数上来了不可爱了,才需要装嘛。不然我们家水灵得瞧不上了。”

“怎么感觉你到了宁吴整个人都轻松了?那么喜欢宁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