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442)

现在估计是租房条件改善了一些。

赵淩听着这租房价格咋舌:“活不起了。确实得多盖廉租房和公租房。”

以前他那会儿学子考个会试,比较节省着用,起码也得两百贯,现在恐怕还打不住。

廉租房和公租房从有楼房开始就在推进,如今也算是广受好评。

这属于官吏相关福利,归吏部管。

“驿站已经全都改成了四层楼,客房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今年回京述职的官员能够多安排一些。”

按理来说,官员出差都可以免费住驿站,食宿都有标准。

但像神都这样每年会在短时间内迎来入住高峰的驿站,很多官员来了也没地方住,就得自行解决住宿。

有些在京城有房产有亲友可以借住的还好说,自费租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赵淩看着白川拿出一份目前神都建成的、在建的、以及规划中的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册子,翻看了两页突然感觉周围有些安静,抬头:“怎么不说话了?”

景尚书微笑:“盖房子要钱。”

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盖起来确实又快又扎实,能够盖四层楼,也不怎么占地皮,就是贵。

他们吏部盖这种造福官员的房子,无论是钢筋还是水泥还是建筑队,都没有任何阻碍,唯一的阻碍就是钱。

赵淩迟疑了一下:“嗯。”

景尚书的微笑更加真诚:“你去搞钱。”

赵淩:“……嗯?”

第167章

赵淩不理解:“吏部怎么会缺钱?”

吏部要钱, 难道户部会不给批?

户部还真就不批。

理由很充分,户部也没钱。

赵淩更不理解了。

要是户部有钱不给批,那他作为赵骅的亲儿子, 还能去说说情, 现在既然户部没钱, 他还能干嘛?

难道他能变出钱来?

景尚书和白侍郎还真是这么想的。

在他们看来, 赵淩搞钱的能力, 就跟变戏法似的,随便几句话就能点石成金。

“你都能让大狱赚钱, 怎么就不能让吏部赚钱?”

赵淩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本事:“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吏部能搞什么三产?“抓几个贪官抄家?”

吏部算是最讲人情世故的部门了,这些官员背后查一查, 谁都不干净。

哪怕本人想干净,也会有家人族人防不胜防给捅娄子。

景尚书和白侍郎听着倒是还能笑出声, 在同一个厢房里办公的其他官员后背直接一身冷汗。

看出赵淩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给吏部搞钱的主意,话题又重新转回到恩科上。

“恩科就定在后年。”

“贡院要改建一下, 增设女性学子的入口。检查方面的人手……”

“由宫中的女官来。还得增设女厕。”

“考官要用女官吗?”

“考官不用, 监考可以用两个女官。”以防有出现跟男性不好处理和沟通的情况,“明年春闱开始,配备大夫。”

好不容易考到了神都,因为身体原因被筛下去也就算了, 起码别死在贡院里。

都有举人功名的人了, 哪怕没法入仕,回乡当个教书先生,也是给国家培养人才。

尤其是一些举全族之力供出来的, 真要被抬着回去,一个家族的天都塌了。

景尚书听到大夫,不是很赞同, 倒也没反对:“你给贡院的号房按上那么多琉璃窗,已经够照顾考生了,现在还要给配大夫。那些考生是豆腐做的?”

厢房里的一个年轻官员听景尚书这么说,不由得抬头看向赵淩,小声问身边的同僚:“贡院号房的琉璃窗……”

这位赵侍郎瞧着跟他年纪差不多,可是号房的琉璃窗装了已经有些年了。

同僚岁数比较大,知道得多:“是赵侍郎装的,他十六岁中了状元,当时是工部郎中,就在号房装了琉璃窗。”

十六?状元?工部郎中?

这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

同僚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赵侍郎不一样,别跟他比。”

十六岁的状元,那确实没法比。

赵淩叮嘱学生:“文敏,把大夫记上,记得要配女医。”

景尚书无奈:“这些女官女医,你去跟太后娘娘或者皇后娘娘要人。”

“好。”赵淩突然说,“到时候得去跟现在的太子妃要人了。”

后年恩科那会儿,太子妃就已经是皇后了。

现在的太后和皇后应该会去吴州的翠宫待着。

景尚书看他:“那也是你去要人。”这小子跟太子妃也熟悉,论亲戚得叫一声表嫂。

“哦。”赵淩没有异议。

景尚书看他一副惫懒的样子,感觉手指有点痒,突然理解赵骅为什么总要教训儿子。

赵文敏在边上记录,问:“明年后年科举住宿怎么登记申请?男女分别怎么管理?住宿有食堂吗?不需要的有食宿补贴吗?”

赵淩支使学生:“你一会儿做一张申请表格。”又看向白川,“廉租房那儿应该有食堂?”

白川:“有的。”

“这两天你去看看食堂那边怎么个情况,再出具体细则。原则上保证每个考生两个人一日三餐能吃饱。剩余想吃好的住好的就由他们去,反正他们有钱,在神都多消费消费也没什么不好。”不能阻止别人花钱。

赵文敏一一记录:“到时候我估一下要花多少钱。”

哪怕只是个托底,按照一个考生进神都起码会带一个随从来算,需要给两千人提供几个月的食宿,不是一笔小费用。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住廉租房,也有可能有人住一阵不住一阵,有人空占着房子不住之类,具体细则还得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