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242)+番外

作者: 望韶光 阅读记录

郭元振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了,他上前一步,还未说话。洛北又道:“更何况,婚姻大事,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远在伊逻卢城,微臣身为人子怎可擅自答应婚事?”

“这话说倒也是个道理。”李旦见他给了台阶,便忙不迭地下来了:“此事是本王唐突了,还请洛卿不要见怪。可惜我那三郎已经外放就藩,否则本王还可以邀请你到家里来打打马球。”

他们三人寒暄一阵,李旦才施施然地离开了。郭元振见洛北神情漠漠,气不打一处来:

“你这家伙,和相王殿下说什么呢?便是从西突厥十姓可汗之长子的身份论,朝廷也当妻以宗室之女。相王的女儿们各个青春年少,温和守礼,难道还委屈了你?你左一个父母之命,右一个媒妁之言,生生把这好好的婚事搅黄了。”

洛北和郭元振太过熟悉,此刻也是满肚子的委屈,干脆也不在他面前打那套官场上的太极,单刀直入道:

“大帅问我,我还想问大帅呢!陛下本就忌惮相王,如今我有宿卫宫禁的重责,大帅却要我与相王结亲,且不说这婚事最后是否能成,消息到了陛下那边,一定会引起陛下的忌惮。我真想问问,我是何时开罪了大帅,让大帅这样把刀往陛下手里送,把我往君臣相疑的绝路上逼!”

郭元振见他难得动了真情,心知他是想起了昔年被默啜逼出牙帐,走投无路的旧事,脸上的笑容也收了,心中的气也消了:“你不了解陛下。陛下虽然多疑,可你只要咬死了是儿女私情,以陛下的性格,肯定愿意成人之美。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洛北拱手躬身,敬谢不敏:“大帅还是饶了我,让我的脑袋在我的脖子上多待几年吧,鸟尽弓藏,也要等西域局势稳定了再说啊。”

郭元振敲了敲他的脑门:“不吉利的话不要讲!”他摸了摸胡须,看着站直身子的洛北,半是试探,半是认真地问道:“不过,我听人说,你让王翰和裴伷先在替你打听一个叫褚沅的宫女?”

“确实如此。”洛北认得坦荡。

“窥伺宫禁,打探消息,你这会儿就不怕陛下疑心了?”郭元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洛北抿了一口杯中的茶水,知道他是误会了,便道:“我与褚郡君并无男女私情,大帅误会了。我打探褚郡君的消息,是因为她是我一母所生的妹妹。”

郭元振好险没把一口茶水呛在喉管里:“你说什么?”

“我说,褚郡君是我同母异父的亲妹妹。”洛北见状,只得放慢声音,又重复了一遍。

郭元振目瞪口呆:“你说什么?你的母亲是……是……不对,褚郡君的母亲也是高门大户出身,她是......”

“家母出身西眷裴家,是宰相裴炎的族妹。她在出阁之前,曾与阿史那献将军有私,珠胎暗结,有了我。”洛北把真相稍稍隐藏,说了个天衣无缝的谎话,“后来她嫁入褚家,又生了褚郡君。”

郭元振这才从这惊天的八卦中缓过神来,不由得擦了擦额角的汗,这是当着洛北的面,他压了好几次,才勉强咽下了那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洛北道:“所以我父在小时候不肯认我,他那时还未娶亲,怎好先有个‘母不详’的儿子在家里?”

郭元振深深地叹了口气,以阿史那献的出身,他的妻子大概也会出身高门大户,或者干脆就是宗室女子。他这样行事,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

“那你父亲之前上奏陛下,请求陛下恢复你身份的奏章里为什么不写明白呢?还说什么‘以其出身卑微,不愿相认’之类的鬼话。”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揣度过,他那样说,不过是两个原因。”

洛北顿了顿道:“其一,当然是因为西域盛传那个‘祆神赐目’的传说,大家都觉得‘乌特特勤’的母亲是阿史德家族的女巫。他不愿意打破传说。”

郭元振深以为然:阿史那献在西域的统治有一大半是靠乌特特勤的声望撑着,他怎么敢打破这个能帮助自己统治的神话故事,说乌特特勤的母亲只是个普通的汉人女子?

“其二么……”洛北轻轻叹了口气,“家母已经故去多年,他大概也不想在她身后再把当年的风流韵事翻出来,让她被人评点。”

郭元振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望着地面,静默不语,半晌才道:“他倒是一往情深,他知不知道,这是欺君的大罪啊!”

洛北道:“不错,不过我想,倘若陛下知道相王殿下主动结交禁军首领,还许以婚姻……”

郭元振恨不得踹他一脚,这小子还学会不声不响地威胁人了:“知道了!今日之事,我不会提起,你也不许再提!”

洛北笑一笑,低头应了。其后,他便如往常一样,宿卫宫禁,操练军旅,对朝堂上的事情冷眼旁观,闲居无事,就与禁军将士们混在一起,骑马射猎,蹴鞠马球。

如此又是十日过去,八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洛北正在看着手下将士交班,远远地,皇帝的明黄銮驾一路向宫门而来。那是准备出宫去宴游的皇帝陛下提前出发了。

“洛卿。”李显似乎心情很好,见他道礼,也虚扶了他一把:“你今日休沐无事,不如同我一道去宫外宴游,如何?”

皇帝的询问显然不是可以推却的东西。洛北只得低头应了,重换了身便服与李显同行。銮驾浩浩荡荡,来到了宫外的国子祭酒叶静能的府邸上。

叶静能本是个主管宫内服饰事务的小官员,却自称懂道,善于法术。靠着一些旁门左道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被封为国子监祭酒。当时神龙功臣当朝,五王之中的桓彦范等都曾表示反对,要求李显收回成命,重新任命德高望重的大儒担任此职。可李显还是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