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450)+番外
话音未落,解琬的茶盏重重磕在案上:“昔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两家自此约为婚姻,赞普是大唐皇帝的外甥,何来兄弟之说?”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吐蕃的一个使节终于忍不住,站起身驳斥道:“不要觉得打赢了一次仗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让步已经够多了,你们还想如何?”
“看来大论需要时间再想想。”解琬丝毫没有给吐蕃人留面子的意思,当即起身,“王翰,我们走。”
第一日的谈判便这样无功而返。王翰带着一脑门的不解回到洛北身边:“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愿意投降,却不愿意称臣?”
洛北道:“乞力徐久被我军俘虏,这是他回归逻些城之后,第一次代表吐蕃谈判。如果他不为吐蕃争些面子回来,他要如何向赞普交代?”
“那我们也不能为了吐蕃大论向吐蕃赞普的交代,就把自己的利益让了出去吧?”王翰一时有些不解他的意思,“他要以领土换两国君臣的名分,这对大唐可是大逆不道之举。”
“不必纠缠吐蕃人的提法。”洛北道,“我们只要咬死了两国名分不宜变更,乞力徐和吐蕃赞普都不能说什么。至于我们的条件,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王翰好奇地望向他。
“当年文成公主下降吐蕃,为吐蕃带来一部《十善法》,松赞干布以此为圭臬,想用佛法推动吐蕃各部整合一统。”洛北温声解释:“只是此事非常难行,直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相继去世,吐蕃各部依旧有信奉苯教的。如今吐蕃再度与我大唐和好,我们倒不如帮助吐蕃人,把这原来要推行的新政推行下去。”
王翰更是一头雾水了:“这,洛公子怎么越说越远了?”
“我想以遵行松赞干布遗愿为由,派出官员常驻吐蕃王庭,为吐蕃赞普‘垂问政事’。”
阙特勤听到这里,突然放声大笑:“妙啊!就像突厥当年派吐屯监察西域诸国,不出二十年,吐蕃贵族自会唯长安马首是瞻。”
王翰猛然反应过来,之前被阙特勤杀掉的石国父子,他们的封号便是“吐屯”。以吐蕃内政的混乱程度,若是大唐官员能够参与吐蕃政事,便等于在吐蕃朝堂上系了根丝线——这根丝线此刻看似轻柔,紧要时却能勒出血来。
王翰想到此处,一刻也不愿耽误,即刻要回帐中去研究吐蕃历史。洛北就挥了挥手,放他出帐去了。
等王翰的身影远去,阙特勤才凑到洛北身边:“你说的法子倒是很好,只是有一点不对。监国吐屯有监税之责,又有部族随行,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摄取所在地方的国王宝座。可是......”
“这便是我为什么要征召碛西各部愿意前往此地的子弟。”洛北站起身与他对视:“也是为什么我要苏毗永为闲壤,不得驻军。”
“榷场、部族、还有苏毗的贸易、青海的兵马.....”阙特勤缓缓点头:“这些牌确实足以让一位辅政大臣立足。只是这个人选不好选啊。他既要游走于吐蕃各部之间,又要为大唐争取利益,还不能迷失本心。”
“确实难选。”说到这里,洛北忍不住轻轻地叹了口气:“我到现在还没个定论,只有回到青海再议了。”
三日后大唐与吐蕃再度相会,这一次谈判的地点是在大唐的营帐之内。王训和骨力裴罗等一帮亲卫皆请命陪同,洛北见他们面露期盼,也不愿意扫了他们的意趣,便让他们去旁听。
“伯克对这次谈判没兴趣?”王训好奇地问他。
洛北摇了摇头:“我只是对已经下完的棋局没兴趣。”
这一日谈判依旧激烈,两方互不相让,争论到了黄昏之时。骨力裴罗听得昏昏欲睡,连吐蕃使者接二连三地拍桌子,也没能让他清醒过来。倒是王训注意到什么,拉扯了一下他的衣袍。
“什么事情.....”他勉力睁大双眼。
“将军来了。”王训指了指帐外。
夕阳的辉光落在大帐之上,投出一个修长挺拔的身影。洛北掀帘入帐,带来一阵如血的光晕。他一身紫色锦袍,腰间系了根玉带,正是大唐郡王的服色。他的目光扫过吐蕃使团时,原本按刀而立的几个蕃将竟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乞力徐的绿松石戒指在案几上叩出清脆声响:"洛将军来得正好,贵国使者——"
“我知道。”洛北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他将茶盏的杯盖放在桌案上,发出轻轻的一声脆响:“我有个建议,苏毗故地七百里永为闲壤,茶马互市重开,换赞普俯首称臣。”
他忽然抬眸,金棕色的眼眸中映着跳动的烛火:“或者......我们可以到逻些再谈一轮。”
乞力徐的指节在绿松石戒面上泛出青白,案几下的皮袍发出细微的簌响:“洛将军的话说得太大了,逻些城到这里,中间还横着念青唐古拉神山的雪线......”
“大小勃律也与疏勒相隔茫茫葱岭。”洛北忽然打断他,语气闲适,“吐蕃人可以前往,大唐也可以。”
吐蕃使团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乞力徐的瞳孔骤然收缩。他当然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唐军的铁骑早已摸清翻越念青唐古拉山的秘道,所谓天险不过是个笑话。他额角细汗如露:“这些条件,我都得禀告赞普......”
“无妨。”洛北从袖中抽出一卷洒金纸,“还有一件事,我这里有三份盟书。甲本要吐蕃岁贡牦牛三百头、青稞五千石;乙本添上茶马五市细则;丙本——”他忽然轻笑,金棕色眸子扫过吐蕃众人僵硬的面孔,“烦请赞普遣子入国子监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