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政变生存指南(465)+番外

作者: 望韶光 阅读记录

“不错!”洛北笑道:“自高宗朝以来,地方制度败坏,许多地方已经被世家大族把持。有的刺史都要看他们眼色行事。哪怕碛西,也是如此。当年沅儿在碛西清丈田亩,竟有书吏敢当堂撕毁鱼鳞图册。”

张孝嵩察觉到他话语里的冷意:“虞国夫人如何处置的?”

“罢、流、杀。”洛北平静地道:“真遇到了这样的沉疴,就只有靠虎狼之药才能治。她受我全权委托,镇守地方,我总不能这点便宜行事的权力都不给她。”

张孝嵩轻轻叹了口气:“褚夫人是褚夫人,这些勋官门可不是人人都像褚夫人那样在朝中执掌了多年文书,能谙熟这套官场法则。”

洛北起身推开雕花木窗,终南山岚雾漫进室内:

“名单是由我兵部来出,我会设立数道考试筛选,保证筛出来的人各个都是既能提刀抓贼,又能执笔录事的人物。但官场风雨,总要自己经历了才知道。”

“说是来散心,你俩怎么又在谈论公务。”窗外忽有马蹄声碎,十数匹骏马停在道旁。为首的还未踏进屋舍,便有一声带着调侃的笑语传来。

这开口的自是他俩共同的朋友,风流才子王翰,他浑身绫罗,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数样金玉饰品,端的是一位久在长安的富豪子弟。唯有跳下马来时的矫健身姿才显出几分碛西风沙的历练。

洛北轻笑着转开话题:“我和孝嵩正为了此次入吐蕃‘顾问’的大臣人选头疼,正要找你这位交游广阔的大才子给我推荐推荐人选。”

这是洛北的另外一桩心事。他从青海归来时就在思索这个人选,但到了此刻也没能定下。

诚然,他麾下的诸多将领之中自然有人愿意前往,可他们久在沙场,未必熟悉官场上那套复杂的行事逻辑,放他们自己在逻些城行事,是可能出乱子的。

“那你洛公子可得亲自给我倒杯酒才行。”王翰一掀衣袍,自顾自地在他下首落座:“因为我还真给你带来了一个人选。”

“什么人?”张孝嵩好奇道:“不是近来在长安大名鼎鼎那个少年王——”

“不是。”王翰摇头否认,可他的深沉在洛北和张孝嵩的目光下坚持不到半刻,就破了功:“哎呀,萧舍人,你还是自己出来吧。”

中书舍人萧嵩?洛北在政事堂与他打过照面,此刻萧嵩一身素色圆领袍,倒比平日那个绯袍舍人显出几分从容。他缓步出列,向洛北和张孝嵩道礼:“见过郡王、张相公。”

洛北虚扶了他一把:“萧舍人不必多礼,你是贵胄出身,又求娶了世家大族的女儿,合该在长安施展身手,为什么想要自请出塞?”

“郡王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萧嵩问。

“假话是什么?”

“假话是,为了督抚一方,震慑吐蕃,为大唐守一个四方安宁。”

张孝嵩笑着问:“那若是说真话呢?”

“为了像郡王一样,入朝拜相,执掌大权。”萧嵩坦然道:“我是世家出身,但不善于文采,这个中书舍人的位置,我是如坐针毡。但我是参军出身,谙熟边务,家传佛学渊博,也懂得捭阖纵横之术。去吐蕃,再合适不过。”

张孝嵩一怔,而后又反应过来——萧嵩是南朝梁国后人,“家传佛学渊博”这几个字形容他们家也算是恰如其分。但他还是有一点疑虑:

“吐蕃苦寒,逻些城的贵胄多有部曲,并不是易与之辈。”

“此事我已经思虑过了。”萧嵩从袖中拿出一卷文书,“这是我的策论,请郡王和张相公详览。我此去吐蕃,有三点可以利用。”

“其一,吐蕃赞普自大败之后一直不理政务,外戚尚族与久任大论的韦氏相争,可谓主少国疑。我可以与金城公主联手,联弱制强。”

“其二,赞普崇佛,但各家贵胄犹有崇尚苯教者,这佛、苯之争也可为我利用,行借力打力之计,于吐蕃纵横捭阖。”

“其三,大唐在苏毗有重兵,大军压境,可以时时演练,以为震慑。”

洛北微微颔首:“还有其四,自苏毗叛乱以来,各部渐生离心,若善加利用——”

“不愁吐蕃不唯大唐是瞻!”萧嵩笑着接了话。

“此事事关重大,不可由我一人决定,总要付于朝廷公论。”洛北道,“但我对萧舍人有个建议,在公论之前,你可以学些吐蕃话。”

萧嵩双眼一亮:“下官谢过郡王指点!”

待到萧嵩满心欢喜的退出屋外,王翰才起身笑道:“两位,现在公事可算谈完了,我的那些仆役们大概也把坐席、案榻都摆好了,你们不妨把朝务放一放,入席来与我们一道松快松快?”

他对张孝嵩眨了眨眼:“刚刚张相公提到的那位少年今日也来的,张相公就不想见见?”

“什么少年?”他俩这样神神秘秘,倒引起了洛北的好奇。

“一看洛公子入长安以来都只埋首公案,没有关心过长安的新闻。”王翰率先起身:“从蒲州来了个叫王维的少年人,年仅十七,容貌俊秀不说,还能写诗,能绘画,能歌舞,能弹琵琶,是长安城最近最炙手可热的才子。”

洛北和张孝嵩对视一眼,知道久不摆出这些排场的王翰被长安的熏风一吹,又起了摆排场、论派头的心思。

可是他俩如今都身居高位,不好逆着朝廷“节俭”的作风行事,都想找个理由起身告辞,可这请辞的话还没开口,忽听得山间传来清脆的琵琶声。那弦音初时细若游丝,如溪水破冰,渐渐化作万壑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