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近瘦不少,膝盖的承受能力有所提升,在公园小跑一圈正好去买早餐。
小区门口的早餐阿姨很会认人,一看到他就热络道:“星星奶奶刚刚来过了。”
宋逢林跟两位长辈生活不是一天两天,说句谢谢往家里走。
他一开门果不其然看到满地的行李,忍不住笑:“爸,妈,你们是十二点多的飞机。”
刘迎霞:“那也得早点走,万一堵车呢?”
宁江哪有不堵车的时候,但也不至于这么早。
宋逢林还欲再言,陈韵拦住:“由他们去吧,反正是在贵宾厅候机,有吃又有喝。”
不说刘迎霞都想不到唠叨两句,立刻接上:“就三个小时,还买什么一等座,瞎花钱。”
陈勇忠也说:“其实火车也不要多久,暑假机票多贵得慌啊。”
再贵都值得,陈韵:“给你们花就没有一分是瞎花的。”
又使个眼色。
十年的夫妻生活培养出应该有的默契,宋逢林:“是我让陈韵买的,你们坐得舒服就行。”
女婿都这么说,老两口只有夸他孝顺的份。
夸起来还没完了,陈韵都听不下去,忍不住在父母背后扮鬼脸,好像颇为不服气。
就像是后脑勺长眼睛一样,刘迎霞恰好回过头。
她逮住女儿的小动作,没好气地拍她一下。
陈韵马上倒地碰瓷,从她爸口袋里“讹”到五百块钱医药费。
陈勇忠后知后觉抖抖空落落的钱包:“不对啊,怎么吃亏的就我一个。”
陈韵手背在身后,往自己的“护身符”那里挪,一副守财奴的样子:“反正我这儿只进不出。”
她是退着走的,没留神踩了一脚宋逢林。
宋逢林头一低,话音正好在她耳边:“打算赔我多少钱?”
陈韵大义凛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脖子仰得高高的,像在说“快来砍我”。
戏到这份上,谁都没憋住笑。
陈星月和陈昕阳被客厅的动静吵醒,揉着眼站在走廊上看。
大概是理解不了大人的快乐,脑袋上都快跑出小问号。
也许若干年后,他们才会在想起这个早晨的时候露出一丝笑容来。
第40章
吃过早饭,宋逢林开车送在家坐不住的岳父岳母去机场。
本来半个小时就能到的路程,因为早高峰堵在高架桥上进退不能。
左看右看都是车,前后的喇叭声响个不停。
坐在后排的陈勇忠把留有一点缝隙的窗户关上:“不会堵到中午吧。”
宋逢林:“不会的,进出城的路就这个点最堵,一会就好。”
同样的一句话,全看怎么理解。
刘迎霞听着像是这出门的时间选得不好,赶紧:“你待会是不是有事来着?要不给我和你爸放前头,我们自己坐车去机场。”
宋逢林:“我跟朋友约的午饭,不着急。”
又尽量想要聊天:“下午是二叔到新姚机场接你们吗?”
陈勇忠:“对,晚上也在他们家吃。”
又细数还有哪些人要来接风洗尘。
宋逢林自己没什么亲戚关系,年年都是跟着老婆回农村过年。
但一年就待几天的人,委实很难搞清楚各种复杂的血缘,他听得是一头雾水,渐渐有些分不清谁是谁。
倒是刘迎霞来了劲。
她人在宁江,却长年握着手机在微信上远程参与老家的一切,连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都了如指掌。
老两口议论着谁谁谁的近况,顺带说起到时候先走哪家的亲戚,安排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也只有这一刻,他们的灵魂仍在故土这件事上暴露无遗。
即便宋逢林知道老人家是为了女儿和第三代才长居城市,但作为受益的一方还是心存感激。
只是他对老婆都有很多话只能作为心理活动,对着岳父岳母更是无从表达,抿抿嘴欲言又止。
只要女婿在跟前,刘迎霞和陈勇忠的余光就得注意他,毕竟人家又出钱又出力,还大度地把传宗接代的机会让给老陈家。
他俩很快发现,无声交换个眼神,一致认为还是这堵得不行的交通惹人烦了。
真是,早知道坐地铁去更方便。
刘迎霞深为遗憾自己当时没坚持,刚想没话找话再跟女婿聊几句,手机响了。
她接起来就是一口地道的方言,听着应该是妯娌问她出发没有到哪了。
热情亲切得像是日夜都盼着,但据宋逢林所知,她们之间早年应该有许多龌龊。
陈韵有时候会偷偷跟老公吐槽:“我妈以前连我二婶的糖都不让我吃。”
现在却好像是彼此最忠实的盟友,一视频能讲好久。
主题嘛偶尔也有炫耀和夹枪带棒,叫人一时分不清到底是敌是友。
但不管怎么说,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现在仍旧成为这两个大家庭里最主要的连接点。
宋逢林是这个连接里的一环,被点到名字就对着屏幕打个招呼。
用他蹩脚的方言水平来判断,后续内容大概都是若有似无地炫耀女婿如何体贴的话语。
宋逢林自己倒不觉得把长辈们送到机场是如何值得大肆张扬的
体贴。
但对比刚结婚那年因为洗个碗就被老家亲戚们几乎“著书立碑”的表扬,他现在的表情已经不显得那么尴尬,继续安安静静地握着方向盘,慢腾腾地匀速前进。
过了个岔路口,车流渐渐减少,到机场停车场入口的时候又堵住。
前后一耽搁,办完行李托运的时候,连宋逢林都觉得没早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