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娇妾(116)
她从正贤堂出来没走多久,遇到了来东宫的宁国公主,下辇行礼。
宁国公主淡笑免了礼,瞧了眼她来的方向,“万良娣这是去了太子妃那?”
万良娣颔首,“是,太子妃让妾身帮着看账册,公主这是要去哪?”
“我去风荷苑瞧瞧明良媛。”宁国公主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万良娣的面容,发觉她听见这句话秀眉微皱。
不等万良娣开口,宁国公主又道:“听说我回京时,是万良娣帮着筹办的洗尘宴,也不曾见着你出席,还没来得及与你道谢。”
说起这事,万良娣又想起了太子妃虚伪的嘴脸,她亲自操办的,却连宁国公主的面都没见上,好处全被太子妃捞走了。
今日太子妃想与她合作,谁知她将来是否会背后捅她一刀?
“公主喜欢,便是妾身的福气。”万良娣谦虚含笑。
宁国公主拍了拍她的胳膊,和蔼道:“太子有你这个贤妃,也是福气,只待明良媛的孩子生下来,东宫的福气就更多了。”
“明良媛得以孕育殿下子嗣,妾身怎敢与她相比。”万良娣咽了咽喉,宁国公主这话总觉得有深意。
“怎么会,你与明良媛都是好的,你们和和睦睦,太子才能安心在前朝办差,心里也会惦记着你们。”宁国公主已经算是明示了。
万良娣若有所思,点头应了下来。
闲话几句,各自离去。
宁国公主几句话,便叫万良娣这颗蠢蠢欲动的心冷静了一半。
待她回到仪禧院,宫婢递上来一封家书,“是侯夫人送来的。”
万家百年世族,规矩重,很少往宫中递信,免得被人说内外勾结,如今她父亲不在京,母亲来信,难不成家里出了事?
万良娣屏退左右,只留下信赖的赵姑姑,拆开信,主仆两人看起来。
家里没出事,但很巧,宣平侯夫人来信,说的正是方才太子妃和万良娣谈及的话题。
但与太子妃明里暗里,示意万良娣对明思下手截然不同,宣平侯夫人劝诫万良娣不许生出歹念。
“家中只盼你在宫中平安,即便你无宠,殿下仍旧重用你父亲,这已足够。”
“万家选择追随殿下,殿下好,则万家好,如今鲁王妃有孕,东宫需要长子。”
“吾儿切不可徒生事端,免得误了殿下大计。”
万良娣眼眶微红,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我没能给家中争气。”
明思入宫前,她还有些宠爱,明思入宫后,殿下便极少来仪禧院,是她技不如人。
赵姑姑安慰道:“娘娘说的哪里话,侯爷侯夫人就盼着您平安,只要您平安,那就够了。”
又劝她,“方才太子妃摆明了想拿您当枪使,侯夫人说的对,您切勿上当。”
“我知道,”万良娣抹了把泪,“我是不喜欢明思,可也没那般狠心,害她腹中孩子。”
赵姑姑说:“娘娘是最良善之人,与正院可不同,随她们斗去,咱们万家是什么门第,孙家拍马也赶不上,无论将来谁得宠,只要有侯爷在,您地位稳固着呢,来日少说也能封妃。”
既然侯夫人已经这样吩咐,赵姑姑也不是拎不清的人,顺着侯夫人的话劝解万良娣。
方才宁国公主的话,再加上母亲这封家书,万良娣已经彻底冷静下来了。
“你说的对,殿下能将太子妃的权力分给我,那就说明信赖我,我不能辜负。”
看太子妃日渐失宠就知道,和太子对着干没有好处,她不能自取灭亡。
万良娣深吸一口气,抬了抬下巴,道:“赵姑姑,吩咐下去,仪禧院往后离风荷苑远点,切勿被人利用,殿下需要长子,明良媛的孩子,得生下来。”
虽然说出这番话,心中也是有些不甘的,但万家上下千百口人,不能因为她有损。
这是她作为世家女的责任。
*
风荷苑中,明思与宁国公主也说到“责任”。
宁国公主夸明思把一双弟妹教导的很好,“年纪虽小,在崇文殿却很听话,我那不争气的儿子,还没有嘉平认识的字多。”
宁国公主来前,明思在后院莲池旁绣帕子,正好快收尾了,她一面用剪子剪断线头,一面笑说:
“不敢担公主赞誉,妾身是长姐,先母早去,教导他们是我的
责任。”
宁国公主亦是长姐,不由得与明思亲近了几分,她拿过绣绷,看着上头栩栩如生的锦鲤道:“女红真不错,我许久不刺绣了。”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将这一方莲池的景致都绣入了锦帕中。
宁国公主瞧着绣技有些眼熟,打趣了句,“这是送给太子的?我见他用的帕子,似乎也是你绣的。”
明思面颊微红,点点头,“上回给殿下绣的帕子用旧了。”
她先前忙着抄经书,现在闲下来,便想着绣几条帕子,正好后院荷花初绽,就将其入了画。
宁国公主放下绣绷,关切道:“刺绣费眼,你现下有了身孕,还是少做这些细致的活。”
明思答应着,“妾身知道,这不是特意在外边,边赏景边绣,不累眼。”
公主与她聊了几句孕期的忌讳,明思认真听着,若说宫里谁最希望明思平安生下孩子,非宁国公主莫属。
长姐如母,她们是一样的。
说完这些,许是想让明思心情好些,宁国公主特意说:“我回京时见着平南公,他身子硬朗,南疆官员也不曾怠慢,你大可放心。”
明思的表情肉眼可见的欢喜起来,“谢公主宽慰,妾身相信皇上与殿下,自会为家父洗清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