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娇妾(157)
薛贵妃老早就往外传鲁王妃怀的是个儿子,眼瞧着东宫生了皇长孙,又怎么可能舍弃这个孩子呢?
而孩子的母亲,鲁王妃虽是世家贵女,但在皇权跟前,也只能做块垫脚石,被薛贵妃与鲁王无情抛弃。
“主子,您生产时,小陶子说殿下极为焦急,数次说要保住您,这也不怪殿下得天下百姓爱戴,实在是高下立见呐!”范嬷嬷满是感慨,连自个发妻性命都不顾的人,哪里会顾忌百姓的死活呢?
明思垂眸,想起了昨夜太子的话,生死之间,最能看透一个人,鲁王妃嫁给鲁王不到一年,却因为孩子香消玉殒,不知她是否后悔。
鲁王府与东宫之间明争暗斗,但明思此刻仍旧为那位可怜的母亲而感到伤怀心寒,不为别的,只为两人同是女子。
“去将孩子抱来。”明思现下心里堵得慌,瞧见了孩子,将他抱在怀里,才有了点实质的温暖。
看着安静睡颜的孩子,她只觉得,上天还是眷顾她的,许是父亲母亲冥冥之中在保佑她吧。
妇人生孩子,当真是一脚踏进鬼门关,有人出来了,有人再也出不来。
荣华富贵在生死面前,只是过眼云烟。
往后,她只愿身边之人安好。
无亲缘之人在为可怜的鲁王妃感叹,可有亲缘的薛贵妃却因为喜得皇孙乐得合不拢嘴,将玉泉宫上下都赏了个遍。
早早将孩子抱进宫来,给皇上过过眼,听说皇上还没见过皇长孙,她可不得争这个先。
过年这几日隆盛帝都在坤宁宫,她也顺便抱着孙子去向姚皇后炫耀一番,毕竟姚皇后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太子可不是她的儿子。
奈何皇上瞧见闭着眼睛,气息微弱的二皇孙并没有多喜悦,他皇子诸多,刚出生的婴孩见得更多,二皇孙虽然看着壮实,但没有婴孩的蓬勃生机,身上还有些青紫的痕迹,应当是难产,出生时挤着了。
隆盛帝只瞧了两眼,就吩咐道:“孩子才出生,抱回去好生养着,别见了风。”
薛贵妃还当隆盛帝是关心孩子,笑着说:“是,皇上您瞧二皇孙多健硕,将来必定高大威猛,能为皇上分忧,您不如赐他一个名字,也好沾沾皇上的龙气。”
隆盛帝没说许与不许,反倒问她:“鲁王妃如何了?”
说起这个,薛贵妃脸上的笑意没了,一副哀伤的样子,“鲁王妃可怜,为了保住皇孙,血崩不止,已然病重。”
鲁王妃是皇上儿媳,也是豫州节度使的嫡女,大过年的,发生此等血腥之事,皇上能高兴也就怪了,“吩咐太医尽力医治,需要什么药材,只管到宫中来取。”
“是,多谢皇上厚爱,”薛贵妃不想提鲁王妃,很快说起孩子的洗三宴,“臣妾想在玉泉宫为二皇孙办洗三,皇上意下如何?”
隆盛帝哪看不出来薛贵妃的欢喜,心里有些不悦,“孩子是早产加难产,他的母亲又病重,还是别这般张扬,洗三就免了吧。”
眼瞧着孩子虚弱,母亲又奄奄一息,却还惦记着大办洗三宴,丝毫没有仁爱之心。
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还是寻常百姓,洗三宴都是要办的,薛贵妃早就吩咐了宫人筹备,这边皇上却说不办了,犹如一盆冷水泼下来。
要皇上赐名不成,洗三宴又免了,要是她还察觉不出隆盛帝的不喜,那她也
就白当这么多年宠妃了。
她只好温顺道:“是,皇上想得周到,那就等孩子健康长大些再办。”
这时,孩子哭闹了起来,隆盛帝听着他细弱的哭声,越发不满意,便让薛贵妃将其带回去,别随便抱出来。
等人一走,隆盛帝便和身旁的姚皇后说:“你瞧瞧,真是不成体统”
从前觉得薛贵妃温婉娇媚,但随着三皇子越来越大,她的行为也越来越让隆盛帝看不懂,岁月改变了一个人,薛贵妃早已不是当初入宫时的小姑娘。
如今利益,成了至高无上的追求。
姚皇后知道皇上想看见宫中和睦,所以找着借口为薛贵妃开脱,“想来是薛贵妃初次做了祖母,欢喜过了头。”
姚皇后面上不便说薛贵妃的不好,但心里当然厌恶,不提别的,她有个女儿,倘若来日她的女儿遇到保大保小的问题,夫家选择了保小,她非得和他们拼命。
自个辛辛苦苦,千娇万宠养大的闺女可不是让旁人这般糟践的
为着将来女儿不受苦,怎么说她也得支持太子,东宫那夜,太子可是亲口说过先保明思,将来她的女儿若遭遇不测,太子想来也会要保妹妹。
“鲁王妃生死未明,她倒想着欢庆,况且朕听闻是她下令让稳婆将孩子掏出来,如此血腥,朕都不忍。”隆盛帝眉头紧蹙,他身居皇城,但耳目众多,外边的流言更是难听得很。
虽说皇家保皇嗣是传统,但薛贵妃这般行径,还是让隆盛帝有些许不满,好似今日才发现自己宠爱多年的女人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
姚皇后用帕子掩了掩鼻端,同为女子,她只会更感同身受,但大过年的,让皇上不喜,她这边也不好伺候,索性说些开心的。
“皇上消消气,”姚皇后捧上茶盏,说:“方才薛贵妃说到洗三宴,太子倒是派人来和臣妾说过,皇长孙早产,不宜大肆张扬,想着就在东宫简单办了,就当为孩子积福。”
同样是早产,鲁王妃还比明思惨烈,薛贵妃却说要大办洗三宴,而东宫那边却选择不张扬。
隆盛帝喝了口茶,听着这话心情好了些,“朕派人去瞧过,说是挺康健,哭声响亮,不大办也好,孩子尚小,知道什么,还不是为了大人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