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娇妾(18)

作者: 甜糯 阅读记录

明思连忙笑着讨饶,“借臣女十个胆子也不敢呀。”

“你胆子可不小,”裴长渊抬手揉了揉她的耳垂,将那一片揉红了,才松了手,“去吧。”

“臣女告退。”明思终于脱身,匆匆下了马车进府。

沿着小路回东苑时,明思兀自摸了摸发烫的耳垂,心想太子怎得这般喜爱此处,也没什么特别的。

银烛一直没睡,瞧见明思回来终于放心,打了热水来给她洗漱,“姑娘早些睡吧。”

明思洗漱完却坐到了书案前,她心里装着事,并无睡意,只让银烛下去歇息。

银烛把门合上,屋内静下来,明思靠坐了一会,抽出一张宽大的宣纸,用一方玉兔抱月的和田玉镇纸压好,研墨提笔,在纸上勾勒出一个个名字。

写满一张宣纸,又换了一张写,有些是名字,有些是职称,有京城人,也有西北人,甚至扬州人,上到父亲的副将,下到军营里的伙夫,只要明思能想起来,她都写下来。

烛泪一滴一滴滑落,烛火幽幽,无风摇曳,映照在明思沉静的面庞上,屋外月上柳梢,更深露重,整个平南公府逐渐陷入沉睡。

“呼……”明思揉了揉酸痛的手腕,足足写了三大张宣纸,数百个名字,密密麻麻像舔蜜的蜂趴在上头。

烛台上的蜡烛即将燃烧到尽头,明思换了一根新烛,坐下后取过一支羊毫朱笔,望着这些名字,在脑中尽力回想,再一道道划去,犹豫不决的她便画个红圈。

看见长房一行名字时,明思圈起来,随即打了个叉。

若父亲只是延误战机,那长房为了爵位值得怀疑,但如今是“通敌叛国”,这是诛九族的死罪,长房不至于蠢成这样。

明思也是近来才想清楚长房为何一朝变脸,是的,是为了爵位。

大伯父与父亲是嫡亲兄弟,大伯父作为嫡长子本该袭爵,可他能力平庸,科考数次未果,只能凭借祖辈恩荫在朝中领了个五品闲差。

反观父亲,十四岁便上了战场,战功彪炳,一手创建西北十三营,更有威名赫赫的明家飞骑营,将西北守得铁桶一般,皇上便让父亲承袭了爵位。

长房明面上说父亲有功在身,理当袭爵,背地里想必恨不得饮血啖肉。

思索片刻,明思提笔又圈了一下大伯父的名字,长房不可能谋划这件事,但他或许知道些内情,被人算计了也有可能。

从头看到尾,烛台上的蜡烛换了好几次,茶盏也喝空了,可还剩下几十个名字明思没办法做决断。

三年守孝,近乎封闭,很多人与事都记不太清,这三年又不在西北,不知道西北的变数,或许父亲会知道更多线索。

想起父亲,明思忍不住蹙起了眉,心中不安,父亲现下恐怕四面楚歌,她得尽快入东宫,等她入东宫的消息传出去,贼子投鼠忌器,兴许能为父亲稍稍解围。

可是她还没有处理好一双弟妹 ,平南公府也一团乱麻,舅舅不知何时能赶到京城。

一件又一件的事压在心头,直让她无法喘息,明思揉了揉太阳穴,莫名的疲惫笼罩全身。

明思长叹一声,无奈地趴在桌上,西北像是父亲母亲精心为她打造的安乐居,将她护在羽翼之下,打小无忧无虑,不知人心险恶,以至于父亲一出事她就被逼到绝境。

从前父亲护着她,现下她也得想尽办法护住父亲,哪怕舍弃自身。

她这条命本来就是父亲给的。

一夜未睡,明思看着晨曦只觉得黯淡。

银烛进来伺候时瞧见床榻整齐,忧心劝道:“姑娘担忧国公爷,也得爱惜自个的身子。”

明思把宣纸折好,放进上锁的箱子里,对着念叨她的银烛卖乖,“好银烛,我饿了。”

银烛望着姑娘眼下的乌青,只得将念了一半的话憋回去,“姑娘先洗漱,奴婢这就让人传早膳。”

整晚脑中的思绪就没停过,现在太阳穴还隐隐作痛,肚子也饿得慌,明思连喝了两碗莲子粥,还吃了一碗藕粉圆子,才算是满足了口腹之欲。

银烛倒了杯解腻消食的山楂茶递过来,“姑娘别吃撑了。”

“饿了许久。”天边才翻起鱼肚白,她就想吃东西了。

银烛看着她泛红的眼眸说:“姑娘一夜未睡,赶紧去睡个回笼觉吧。”

明思是有些累,抿了口茶,掩着唇打了个哈欠,眼含泪花。

“大小姐,可不得了这群人。”周嬷嬷火急火燎地走进来。

明思拂去眼角泪珠,“怎么了这是?”

周嬷嬷急道:“现下外边都在传您把老夫人气病了,目无尊长,对信阳侯夫人狂妄无礼,这是想辱了您的名声呢!”

“真会颠倒黑白!”银烛气得捶了下手,“怎么不说信阳侯夫人昨日拿着纳妾文书来羞辱姑娘呢?”

明思喝着酸酸甜甜的山楂茶,抿了抿唇,“这也不算虚言,我昨日确实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是他们先欺负姑娘,”银烛不满道,“老夫人分明就是和孙家商量好的,姑娘一样是老夫人的亲孙女,老夫人也太厚此薄彼。”

“我在西北长大,哪里比得过养在膝前的明静芙。”同样的,祖母偏疼在跟前尽孝的长房,而不顾父亲。

自古忠孝难两全。

周嬷嬷说:“大小姐得想个法子,不能任由他们抹黑了您。”

明思却不急,问她们,“谁最在意名声?”

银烛琢磨着回:“君子?”

“不,是想装君子的小人,”明思毫不在意地耸耸肩,“我既非君子,也非小人,名声于我如浮云。”

上一篇: 她的琴师(女尊) 下一篇: 九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