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娇妾(29)

作者: 甜糯 阅读记录

共富贵时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若要同患难,便露出一个个丑陋的嘴脸。

明思看着他们几个,只觉得好笑,血脉亲情,不过如此。

“祖母若想留在府里自然可以,仍旧住在正院,衣食住行,不敢怠慢。”明思原本也没打算把老夫人撵出去,到底她身上还有诰命,留在府里更好。

老夫人悬着的心搁下,但实在没办法给明思好脸色,让邱嬷嬷扶着先走了,她是一面也不想看见这个孙女了,狠辣至此,实在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比她那个爹还要令人厌烦。

明思扫了眼明大爷与大夫人,“明日午时之前,长房离开国公府。”

大夫人愕然道:“这么快?你总得给我们一点时间准备。”

“你们当初一刻钟也没有给我,我对你们已算仁慈。”事发时,明思本要去拿护心丹,却被人强硬扭送出府,才落得幼弟命悬一线。

明思不再和他们废话,回东苑后让舅舅安排了护卫去西苑,属于国公府的东西,一个子都别想带走。

当日下午,账房先生们就点清了筹集到的二十万两银子,大多是银票,少数的现银,差不多是把长房榨干了。

章巧看着这些银票说:“便宜他们了,十万两银子呢,就该让他们下狱。”

“舅母,我不想闹大这件事,”明思摇了摇头,“咱们家正在风口浪尖,闹到官府,就怕传到父亲耳中,让他忧心。”

况且官司缠身不利于她早日入东宫。

“玉团考虑得周到,”范文翰很是赞同,“到底是玉团的亲人,要是闹上公堂,少不了人说玉团的闲话,就当破财消灾了,这些银子咱们能赚回来。”

章巧一想也是,欣慰地摸了摸明思的脑袋,“玉团当真长大了,事事周密。”

长房几个人离开国公府时,明思不在家,她收到了梅尚书的请帖,上门做客去了。

那日廷杖皇上本就是做做样子,太医日日照拂,梅尚书已经能起身走动,趁着还没当差,就将明思请了过来。

梅尚书清廉,白日屋内舍不得点烛,便在凉亭中的矮几上招待明思,连茶水都是去年的陈茶,有一股苦涩之味。

“喝不惯吧?”梅尚书席地而坐,倚着槐木凭几,养病这些日子瘦了不少,颧骨愈发突出,但双目有神采,精神矍铄,老将风采尤在。

端坐在梅尚书对面的明思捧着茶盏笑了笑,“小女甚少品茗,但家父喝的浓茶可比这个苦多了,小女喝过一次,整晚没睡着。”

“你父亲精力旺盛,一副强健体魄就是为了沙场而生,真打起仗来能几日不睡觉,原来也得靠着浓茶醒神啊,”梅尚书把矮几上的红枣干往明思那边推了推,“苦就别喝了,吃点甜的。”

明思放下茶杯,从身侧带来的食盒中取出两碟子黄澄澄的柿子。

“听闻老大人喜食柿子,正好庄子上送来些许,”明思把柿子推到矮几中间,指着说:“软硬皆有,也不知道老大人喜欢吃哪种。”

“从前带兵打仗弹尽粮绝时遇到一棵柿子树,救了百条性命,”梅尚书拿了一个软柿子,说:“老了,牙口不好,只能吃软的咯。”

明思拿了一个硬柿子,“小女偏爱吃硬的,脆甜。”

“硬的好,”梅尚书笑着抚了抚花白的胡须,“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吃硬的,这人就和柿子似的,年轻的时候硬,老了就软。”

“老大人仍然是颗硬柿子。”明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

“哈哈哈,老咯老咯,你父亲才是硬柿子,”梅尚书语气稍顿,耐人寻味地说:“可有时过刚易折。”

明思抬眸浅笑,“小女拙见,不能因为怕过刚易折便不刚。”

梅尚书与她对视一眼,随即大笑,“你这孩子,对我胃口。”

话过三巡,明思单手把玩着茶杯,斟酌着说:“老大人,今日来,小女有一事相求。”

“你说。”梅尚书以为她要提平南公。

但明思说:“这些日子我变卖家产,筹集了二十万两银子,想捐赠给西北边境的将士与百姓,稍稍为家父赎罪。”

原本舅舅打算这二十万添进她的嫁妆里,但她思虑过后还是打算拿出来。

“二十万两?”梅尚书立马坐直了身躯,这可是一笔巨款,“你不是坚信平南公是被陷害的吗?何罪之有?”

明思垂眸,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家父视将士与百姓为子,亲子受苦,家父定然自责万分。”

此罪非彼罪,父亲不可能通敌叛国,却会为边境惨遭屠戮的百姓垂泪。

“小女请托老大人,是希望这二十万两都能落到实处,真正惠及百姓,以宽慰家父。”明思在西北长大,亦热爱那片土地。

梅尚书沉默了许久,最终将杯中陈茶饮尽,长叹一声:“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平南公生了个好闺女啊。”

“不敢担老大人谬赞,不知老大人可愿相助?”明思眼里有些落寞,她若真有这般能耐,也不必舅舅舅母出手了。

梅尚书一口应下,“自然,老夫定上奏秉呈皇上,亲力亲为,保证一个子都不会少。”

朝廷虽然已经给西北拨了些灾款,但谁会嫌钱多,况且二十万两,足以让边境百姓重建家园。

明思回来时长房的人已经走了,舅舅舅母带人盯着,走的干干净净,除了些贴身的东西,西苑的物件都没有少。

明思第一时间将府里的管事换了个遍,她可以没有人伺候,却不能留着这些“旧臣”,尤其是管事以上的,手中小有权力,谁知道受了长房多少恩惠,她不能留下隐患。

上一篇: 她的琴师(女尊) 下一篇: 九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