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枝灯(239)

作者: 粉山 阅读记录

皇帝抚掌大笑,“去,陈读,朕记得上次赏了他一个赤色明珠,这次便,把那个金丝楠木椟赏给他吧。”

“奴婢这就去。”陈读去取东西了。

小黄门在地上嗑了好几个头,“奴婢谢官家赏。”皇帝见他一副不喊停不罢休样,道:“行了,扶朕起来。”

小黄门连滚带爬起来,手脚慌乱,皇帝看他这个样,又道:“你什么时候学着你干爹一点沉稳,便也够用了。”

小黄门闻言立道:“奴婢哪儿能赶上干爹,干爹在官家面前服侍的时间怕是比奴婢年岁来得还长呢。”这句话惹得皇帝笑了笑,小黄门想来扶他,他道:“你去传朕的旨意,把两府大臣给朕叫到文德殿,要快。”小黄门诺了一声弯着腰退出去便飞也似的跑了。

陈读取了金丝楠木椟回来,见皇帝依旧坐在椅子上望着他,快步小跑过去,把金丝楠木椟轻放在桌面上,边放边说:“这讨打的,怎么不把陛下扶起来?奴婢来扶陛下?”是疑问句。

等到皇帝那一声微不可闻的“嗯”,他才去扶皇帝,皇帝把着他的手站起身来,尚有些兴奋,只还是装作平静道:“走,去看看传国玺。”

陈读立即道:“哪儿用得着陛下您御驾,奴婢去唤一声,禁军教头就把传国玺送进来了。”

皇帝看向他,深沉的目光,轻笑道:“你不懂。”

陈读拍了拍自己的嘴,卖乖:“哎呦,这奴婢还真不懂。”

皇帝刚走出福宁宫门时,就见着乌泱泱一群人往自己这边走了,陈读扶着他不再动了,定睛一看,“是两府宰执来了。”那一旁的小黄门,也跟着人群走的飞快。

皇帝定定地望着。

那行人走得很快,最小才到耳背之年,最多也不过知天命年纪,几个人迈开了腿,像是小跑一般。

一眨眼功夫便走到了皇帝面前。

一行人跪拜下来。

小黄门邀功似的匍匐在皇帝身前,道:“奴婢不负圣望,将各部堂官都请来了。”

皇帝却没让人起来。

以萧术首相为首的,付满,陶栖,范烨,云坚,王至,洪林、陈廷敬、孔韦都来了。两府兼六部的最大堂官、兼任其他官职的,都跪在皇帝面前。

跪了一炷香时间。

但皇帝就是不开口让他们起来。

众人也不知是因何,不敢胡乱揣测。

“蔡户书呢?”直到日色一点点暗下去,皇帝才开口。

这话不知是何意,跪在地上的一行人心中都想了不少。

“那日陛下允了他告老还乡,吏部给他下了文书,他现应尚在府上收拾细软,准备终老林泉。”萧术斟酌了语句,回答道。

皇帝像才记起来一般,眉宇中似乎有伤感之色,“蔡卿为朕分忧多年啊。”

一行人听闻这话,不知怎么接,只相熟的面面相觑,又迅速低下头去。

陈读抬眼望了望皇帝,也没接话。

皇帝又道:“朕的股肱之臣,一年之中少了两位,弃朕而去,朕心中何不悲已?”皇帝露出悲伤神色,语气又带有凄凉,下面的人臣谁又敢笑脸相迎。

一个个都垮了脸色,不由得潸然泪下。

隐隐还能听见啜泣声。

陈读也是,他两眼含泪,跪了下去,一时间殿内殿外的小黄门们都俯伏于地。

他又举起袖子印了印眼下,劝慰道:“陛下,奴婢们还望陛下保重圣体,在场的堂官们也均是社稷重臣,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啊。”

这话只有陈读说合适,所以他便说了,说完,地上的堂官们也趴着,附和劝慰道:“陛下。”

萧术抬起身子,道:“陛下,臣等不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等的过错,是两府的过错,是六部的过错,还望陛下珍重圣体。”

皇帝这才松口,挥了手,“卿们,请起吧。”

一行人这才撑着膝盖起来,年龄大点的,起身有点困难,陈读对着小黄门使了使眼色,小黄门忙上前来,陈读扶年龄稍大的王至、小黄门则去将陈廷敬扶起来。二人忙忙道谢。

外面的太监开始点灯了,皇帝在首,其余人在后面坠着,都往外去,直到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皇帝而来,皇帝站在那里定住。

身后的一行人都朝着那边望去。

为首的是发运副使孟欣。

孟欣完全没料到,会在这面见天颜!他本双手举着承运玉玺的托盘,见着皇帝在前方,忙吩咐了身后的人加快脚步,将玉玺递给禁军后,便迈着步子行到皇帝面前,双手撩开衣袍下摆,屈膝于地,给皇帝嗑了三个头,“微臣拜见吾皇,吾皇圣躬安否?”

皇帝答:“朕躬安。”

陈读忙上去将其扶起。

看得两府六部的人好一阵眼红。

孟欣招了招手,那禁军端着托盘走过来,托盘上面盖了一张玄色锦缎,只隐约看得见个形状,众人心中皆知这是什么,却都表现出一副好奇的样子来。

一个个伸长的脖子去瞧。

小黄门移了多盏灯过来。

照得比白日悬空还亮堂。

孟欣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欢喜,“陛下,请看!”

孟欣一把掀开,他为了邀功,没轻没重,掀那布带起的风险些灭了两根蜡烛,烛火乱荡。

那玉玺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①以金补之。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孟欣双手献上,让皇帝看得清楚,皇帝将手放了上去,从孟欣那里接过,陈读忙用双手举了灯笼,供皇帝看得清楚。

众臣见皇帝把玩玉玺,又跪了下去,听萧术高呼道:“吾帝德配天地,明并日月。三灵眷佑,承天景命。神功圣化,尧天舜日。帝德广运,圣

上一篇: 她的琴师(女尊) 下一篇: 不甘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