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苹果(7)CP+番外

作者: 单倍行距 阅读记录

我记得陶迹说过,也给我写过东西,便伸手翻了翻,在其中一页看到了童梦两个字。

他只给我留了一句话。

“能让你无所顾忌哭的人,要记得珍惜。”

第9章

春节前,我结束这一次的住院,下定决心辞职,回到家乡。

在外地过了太久,父母看到我很惊喜,擦着手要去买菜,说给我接风洗尘。

我保留了何流的联系方式,但因为病情康复良好,也怕勾起伤心,很少聊天。

渐渐地,便没了音讯。

几年后,在家中医院例行复查时,我碰到一个有趣的人。

为了给我让路,男生不小心撞到护理车,手中病历撒了一地。他一面跟护士连说“对不起”,一面跟我鞠躬道歉,还不忘回头提醒听力欠佳的病人奶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用药方案,憨厚又可爱。

没过多久,我们在超市再次相遇,他局促地跟我打了招呼,又很快离开。我以为只是匆匆一面萍水相逢,却没想到半个小时后,他气喘吁吁地追到了停车场。

询问我的联系方式时,高大的男生仿佛瞬间变成一颗西红柿,从脸一直红到了耳根,说起话来紧张到语无伦次。

他尊重我的想法,包容我的缺点,理解我的坚持,就这样,我谈了恋爱。

家里少见寒冷冰雪,只有温暖和煦的风、连绵不绝的细雨,和能照亮所有黑暗的阳光。

父母就在身边,恋人一直陪伴,我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被人小心翼翼地珍视。

陶迹话里的含义,我终于慢慢明白。

再提及何流与陶迹,是我婚礼前一个月。

那时,我和我先生正启程前往外地,打算拜访他已经退休的恩师,并送去请柬。

一路上他都在跟我说读研时的故事,说起他导师曾经带过一对学长,两个人都格外优秀,每次组会都会被导师拿来做对比。

我笑问他们是不是很讨厌这两位学长。

他却摇头,说学长们人很好,也给他们提供过很多帮助,所以更多的是敬佩和惋惜。

我不解,问他为什么惋惜。

他说,其中一位学长英年早逝,另一位在他去世的几个月后,辞去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工作,回到北方的母校专司科研教学。

我心头猛地一跳,问他学长的名字是不是叫何流和陶迹。

他很惊讶,问我怎么会知道。

我跟他说了当年在医院的故事。

我还记得,出院前我曾问过何流,如果我的病再复发,是不是还可以回去找他。

当时他顿了一下,没给我答案。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答案。

婚礼那天,何流有个重要的会议,没有来到现场,但他给我们寄了一大箱苹果,和一句“平安顺遂,白头到老”。

这句话看似平常客套,却有太多的遗憾和无奈。

听说,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何流的选择。

明明是年轻有为的副主任医师、科室骨干,他在庆宁市工作多年,也早就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就算是渴望早日攻克那个难题,医学的区域性注定了留在本地的大学执教,会更便捷有利。

究竟为什么,他要放弃大好前程,背井离乡,一人定居在气候习性完全不同的北方。

言至于此,就连我先生也忍不住感叹,学校的冬天是真的很漫长。

我想,我大概能够明白。

那座大学城,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开始,也记下了他们难回的少年时。

他的爱人在冬天离开,从此他的世界,便再也等不到春天。

--------------------

童梦视角到此为止,后半部分是第三人称。

第10章 :最初(上)

陶迹抓了抓头发,余光看着教室门口的人,有点烦躁。

“陶迹,何流在外面。”室友用胳膊碰他一下,“又来找你的?”

陶迹重重叹口气:“鬼知道。”

“你到底怎么惹着人家了?”室友好奇,“大四课很少吗,他怎么天天有时间来啊?”

谁说不是呢!陶迹想。

他撕下A4纸的两个角,一个写上喜欢,一个写上报复,团成团,打散。

随手抽取一张。

——报复。

他拍了照发给刘可敏:【天意,少在那胡扯。】

刘可敏:【不信发小信玄学,陶迹,真有你的。】

刘可敏:【下课自己滚,今天姐不帮你了。】

陶迹急了,立刻认错,只换来前面女生的中指。

他偏头,看了眼门外玉树临风的男生,扶额心累。

说起来,他和何流认识的契机算得上奇妙。

奇妙到诡异。

大三上的某个周末,为了综合评价的加分,陶迹被刘可敏拉去听了场讲座。

讲座很无聊,半小时不到,刘可敏就已经趴下睡着了。

陶迹也想睡,奈何昨晚到今天他整整睡了十个多小时,现在毫无困意,只好百无聊赖地在纸上随意画画,一边画一边学动漫里的人物语气轻声配音,一个人玩得有来有回、不亦乐乎。

但没过多久,他就玩累了,于是自然而然转起了笔。

刘可敏翻了个身碰到他,笔自然而然就脱手,一个弧线飞向前排。

一秒后,笔尖滑过右前方那人干净的侧脸和雪白的衬衫,留下一道很长的笔迹。

道歉还没说得出口,台下掌声雷动,那人已经站起身。

男生看了陶迹一眼,又看了眼他桌上画满数码宝贝的A4纸,似乎弯了弯唇,然后把笔还给陶迹,带着那道黑色的印记走向台前。

只留陶迹在位置上目瞪口呆。

上一篇: 蝴蝶眨几次眼睛 下一篇: 藤萝〔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