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璧上观(227)+番外

“你管我是谁的人?世子的意思是,你既不肯离开那位国主美人,不如就安生在这梨花阁内做个禁脔,不必再回贺兰国了。至于颖妃娘娘么,世子自会将她安葬,绝不让她入皇陵。”

不过几句话,他将贺兰闻的意思看得清楚,不禁暗骂一句愚蠢。他将离国北地的兵防图送了出去,于贺兰闻来说便没了利用价值,如今专程派人前来,不过是想卸磨杀驴,他被当成弃子了。

可惜贺兰闻打错了算盘,他不会相信眼前人说的任何一个字,借着月色,他打量着指尖的茧和掌心的疤,除去习琴,他也曾挽过弓箭,降过烈马。决定来离国当细作后,他亲自用刀剔下了掌心的肉,重新长好后只剩下骇人的疤,阿潆曾经问起,他便说是被鸨母虐待,热水烫的。

手掌骤然捏成拳头,猛地给了那人腹部一击,不等人叫出口,他又张开虎口,钳上那人的脖颈,不断收紧……

等人彻底瘫倒在脚边后,他俯下身去探了许久的鼻息,谨慎确定一番后才将人丢进了河里。这条河他已经看了许久,绕着皇城而流,很快便将尸体带走,不知会被哪个宫的人运气不好地撞见。

一切不过发生在半炷香内,他分外平静,面色没有丝毫波动,对着粼粼的水面掏出锦帕擦了擦手,随后携着一身夜凉回到房中。

阿潆仍旧躺在榻上,睡得很沉的样子,竹枕被她踹到了脚底,头就歪在榻席上,睡姿看起来不大雅观。他先将那盏茶撤了下去,和衣坐在榻上后,将沉睡之人捞过,让她枕在自己的膝头,随手抄起一本书翻看起来,冰凉的指尖抚上阿潆的耳畔和颈侧,令人即便在睡梦中肌肤也要泛起战栗,一夜无梦。

次日侵晨,南苑宫人从水中捞出了具内监打扮的男尸,合宫议论纷纷。小郁子在牢房中咬舌自尽,刑部尚书下令结案,言称“畏罪”。

第199章 玉簪遗事(13)

观嘉二年冬,战事未歇。北地最冷的时节,陈将军长子率两万大军前往,焕锦请旨同去,未准。

观嘉三年上元,战事未歇,宫宴萧条。城中花灯亦不如去年热闹,百姓反倒在绕着皇城而出的河边放起荷灯,祭奠死在北地的夫婿与儿郎。

宫宴早早散去,阿潆迈着醉步进了梨花阁,雀仙正坐在傍河的亭子里抚琴,即便阿潆不识那首琴曲,也从中听出了压抑的情感,那是一首思乡曲。

她倚在栏杆旁望月,听到琴音戛然而止也不催促,幽幽说道:“你又有什么可思乡的呢?”

雀仙不答,撩拨琴弦换了首曲子,阿潆则说:“就抚刚刚那首。”

他闻言双指不禁捏紧了一根弦,彻底停下抚琴的动作,好似无声地与她抗争。

阿潆心知肚明,不再强迫,又说道:“我本想带你出宫,是去年上元答应过你的,虽然你没有答应我。可见到宫宴上的气氛,我便知城中也没什么热闹可看,还是不去触景伤情了。钦天监说,昨日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乃数十年不曾见过的诡异之相,他们虽不敢明说,我却知道,罪责在我,大抵要不了多久,我就要被从国主的御座上拽下来了,到时便与你一起漂泊,你可愿带上我?”

她说的不过是酒后醉话,当不得真的,雀仙静静地坐在那儿听着,许久才冷淡答道:“错不在你。”

她身为女子,本就要面临男子无需面临的苛责,自从她登位以来,不足三载,虽未能开创什么功绩,也没犯过什么大的过错,能将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已属不易,若非北地起战,她想要成为百姓赞颂的明君不过早晚之事。

非要论起罪责,还有谁比他当得上“罪魁祸首”四字?

阿潆手里攥着酒壶,昂首对着银盘般的圆月畅饮,语气仿佛意有所指:“怎么错不在我呢?你不必哄我,我再清楚不过。”她撂下酒壶猛点了几下自己的胸口,一字一句地说,“我所犯的错,都刻在这里,它会一直折磨着我,直到我死。”

雀仙不忍多看她失态的模样,略微转过头去,轻声劝了句:“别再饮了。”

她又忽然安静下来,喃喃自语:“我想我父王母后了。雀仙,你比我擅长隐忍,可是你就没有什么每每想起会心头作痛的事情么?一定有的,只是你不说罢了。”

他放在膝头的手无声攥紧,那些不堪的往事席卷而来,他也是人,是人便会有悲苦,他从未忘记过,只是逼着自己不要想起而已。

一个出身乐伎的宠妃,一个子女繁多的君王,他所要面临的情状不难想象。

昔年他国来访贺兰,贺兰闻之母,便是贺兰国尊荣最高的王后,命颖妃抚琴助兴,贺兰帝不准,后宫接连几日不能安生,颖妃素来是不争不抢的性子,从中斡旋,最后这份差事落到了他的头上。

来使是个懂琴之人,不吝赞赏,问起抚琴之人的身份与名姓,贺兰闻抢白道:“宫中乐伎罢了,名字么,哦,叫雀仙。”

贺兰帝震怒,却不能开口反驳,王后偷偷拽上衣袖,颖妃也在座下隐忍地摇头,谁都不愿在宴席之上闹出笑话。

那瞬间他倒是感受到了所谓的如坐针毡,用力将琴弦挣断,旋即含恨离席。

后来雀仙这个名字就成了贺兰闻与一众兄姊嘲笑他的称呼。

贺兰帝派人到伯服国为他伪造身份,贺兰闻素来爱使些见不得人的伎俩,当他知道自己要用雀仙这个名字前往离国,就知道是贺兰闻的手笔,贺兰闻美其名曰:兄长赐名,不该推辞。

他从颖妃身上学到的最为高超的便是琴技和隐忍。然颖妃自顾不暇,贺兰帝则对他颇寄厚望,没有人问过他可有心痛之事,如今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