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戏少卿大人(54)
“我连朝堂都上了,一个前院又有何妨?”
二人皆是如鲠在喉。
景清幽不屈不挠,“宋大人,下官找您是有事相商。”
“哦,何事啊?让景大人在这众人皆迎喜事的日子里谈论公事?”宋巍的确有几分好奇。
“那自然是极为重要之事。”
“你且说来听听。”
景清幽两手作揖道:“宋大人,下官以为,仵作行宜并入官府门下。”
两位大人闻言皆是一愣,先是相视而望,后又对着景清幽问道:“这是为何?”
景清幽淡笑道:“仵作行自古以来就不受重视,被人们视作最低劣的营当。可实则官府查事断案都需要仵作行相助,然仵作社会地位不及普通百姓,伙食还比不上监牢犯人,任务重而地位贱,报酬少而危险多,若不是穷困之极的人,谁会当此任?这也就造成了仵作行人能力是低下,不谙检验。”
景清幽叹了口气,继续道:“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在民间,仵作匿伤不报,受贿误验早已是常态。就拿前几日长安连杀案来说,大理寺对外隐瞒了仵作匿伤不报一事,但下官参与了此案,下官知情。这只是长安,不敢想象地方上,仵作扰乱司法会不会更加猖狂。下官曾历经过云县,听说有教唆他人用榉树皮伪造淤青伤痕的事情。还有什么,偷换死囚,放纵凶犯,敲诈嫌犯的事情。这下官就不知是否为真了。”
景清幽一边说着一边观察两位大人的神情,听闻宋御史是有言直谏的人,果然,听她方才一言,气得胡子上飞。
“岂有此理!我竟不知有此事!”宋巍捏紧拳头瞪眼,大声吼道,连远处的人都注意到了。众人皆寻声而望,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景郎中,多谢你一眼。本官自会查清,收集罪证后向圣上谏言。”
景清幽连忙作揖致谢:“多谢宋御史。”
“哼!”宋巍怒甩两袖,拂衣而去。
景清幽正欲向陆尚书告辞离去,不料他拦住她。
“景大人留步!”
“陆尚书还有何事?”
“圣上前几日与臣闲聊时,说想建女子官学的事情。不知这件事情是否与景大人有关啊?”
景清幽笑了笑,坦言道:“不错,正是圣上邀宴那一晚,下官向圣上建议的。”
陆尚书揶揄她:“景大人一介女流,可谓是替大燕的江山操碎了心啊。”
“这与我是否一介女流无关,臣在朝一日为官,难道不应该为大燕的江山操心吗?这是为官者的本分啊。”
“不愧是景相的女儿啊!”
这与她是谁的女儿又有何关系?不欲与此人争辩,“还没恭贺您,今日陆尚书喜得贵孙,恭喜!下官还有事,告辞。”
景清幽正好来了前院,就从大门离开了。应祉的目光随她而去,他方才就看见景清幽鬼鬼祟祟的样子,刚才听了会儿他们三人的墙角,愈发觉得这女子不一般了。
进谏一事,自然由他这个亲历者更为适合。
第29章 重回大理寺静静地看着景清幽演戏……
吏部一则景清幽的调职令,整个刑部沸腾了。虽说刑部有些老顽固是瞧不上女官,但万万轮不上大理寺明眼抢人。且因着景清幽得皇上嘉奖,刑部也跟着沾了光。这光一走,给刑部的优待岂不是也走了。
尚书大人语重心长地对着景清幽说:“景郎中,哦不,以后是大理寺正了,本官知你在刑部时多有委屈,本官治下不严,替众人给你赔个不是。”
景清幽哪能让尚书大人给她致歉,惶恐道:“别!尚书大人何错之有,下官在刑部两年,无功无就,甚是普通。若不是柳大人一帮故意与我斗,我反而在这刑部甚是无趣了。”
尚书大人开怀笑了笑,“丫头啊,你的胸怀是做大事的人。我们刑部确实容不下大佛了,只是,大理寺目前尚在水生火热中,你去那便是去蹚浑水的,三思啊。”
对上尚书大人忧心忡忡的脸色,景清幽笑道:“多谢尚书大人关心,不过下官的确已深思熟虑了,阿幽在此多谢尚书大人两年的宽照顾。”
虽说柳弘业那帮人确实总与景清幽作对,但于她而言根本不屑一顾,完全够不上威胁。尚书大人年纪大了,力不从心,管不上这些事儿。但正是因为有他老人家在,他们才只敢闹闹脾气。
多的是看不惯她和景家的人,像他们这类把脾气写在脸上的人,才是最好应付的。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其实才是最大的威胁。
“景大人,你走了怎么不和我说一声?”马元追在景清幽身后大声道。
看着他冒冒失失的样子,景清幽就生气:“吏部的调值令不是我和你一起走吗,什么叫我走了不和你说一声?”
马元结结巴巴道:“景大人,你就跟我说实话吧。”声音越来越小,还把她拉到了一旁。“景大人,是不是应少卿逼你去的大理寺?你无法抗旨,所以就拉着我一起去了大理寺。”
景清幽只觉好笑。“大理寺是什么龙潭虎穴吗?你这么害怕?”
马元立马摆手道:“不是不是。我只是觉得刑部待得好好的,干嘛要走呢?”
景清幽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奈道:“放心,去了大理寺,没人敢欺负你。”
两人一边往书房走,一边说话。
“放心,就算应祉肚子里藏了一窝坏水,他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我也有他的把柄……”
景清幽心想:他能把藏书阁一事作为把柄来威胁她,那她为何就不能也将其作为把柄呢?只要他不想那事儿暴露,她何不能反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