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属官上贡,里头有一盏珠冠。
赤金雕琢的芝兰草叶,镶嵌红宝石。
艳丽贵重的配色,恰是女子出嫁戴。
当即将它赏给了李崇润。
本意是要李崇润挑选合适时机送给王鸳宁,将婚事推进。
李崇润却将珠冠带来送给了缨徽。
“幽州旧俗,婆母要将自己出嫁的喜冠送给儿子正妻,合卺礼当日佩戴。徽徽,你知道的,我阿娘是阿耶的外室,不曾有过三媒六聘,自然也没有喜冠送你。这一盏,若你喜欢,就留着。若你不喜欢,你也留着,将来我给你更好看的、更贵重的。”
李崇润说这话时,凤目亮晶晶的。
有着缨徽从未见过的炙热。
他在缨徽病榻前等着她苏醒时。
在那惴惴不安里,终于想通了。
若他当真非池中物,何必总想着依靠姻亲。
大丈夫当封妻荫子,靠什么裙带。
少年心性,他再老练,也不过十六岁。
为什么不能迎娶自己真正心爱的女子。
缨徽看着那顶沉沉的珠冠,没有说话。
李崇润小心翼翼盯着她的脸,不敢错过任何一丝表情。
许久,才轻声问:“阿姐,你不愿意吗?”
缨徽原本已经心硬如铁。
她只想救出阿兄。
若不能,死在这上面也没什么可惜。
孤魂野鬼般地苟活了这许多年。
没意思极了。
可今夜,李崇润捧了一顶珠冠给她。
正妻的冠。
哪怕她是被送来给他的兄长做妾。
哪怕娶她会有无限麻烦。
可他还是坚持要娶。
缨徽心中不忍,多想和他说清楚。
抬头触及他的目光,又打了退堂鼓。
那么执迷的眼神。
一如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缨徽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仍旧明媚浅薄地微笑。
“七郎,你可不要骗我,来日若要向你兄长那般让我做妾,我可要挠花你的脸。”
李崇润舒了口气,拢她入怀:“我不骗你,你也不许骗我。从前是我胡闹,都是我的错,往后我们正正经经的。等我兄长死了,我就明媒正娶你过门。”
缨徽扑哧一笑:“我瞧他只是虚,算是正当年,怕是没那么容易死。”
李崇润心有绸缪,却怕说得多了再吓着缨徽。
反正就是这几日,等着瞧好了。
他不语,缨徽也不问。
白蕊端了参汤进来。
缨徽接过吹凉:“这是管家送来的老参,我瞧你这几日往来奔波,要顾着外面的差事,还要顾着我,实在辛苦,炖了盅汤,你且补一补吧。”
往日她就是这样。
恶劣时言语刀子似的伤人。
温柔时又像是怕李崇润死她前头,再没人供她消遣。
对他关怀备至,嘘寒问暖。
李崇润不疑有他,端过参汤一饮而尽。
缨徽盯着他喝光,笑了笑:“这些日子庄子里其他人也辛苦了,那锅汤还剩下底子,白蕊你去热一热,一并分给护卫们吧。”
白蕊紧张地轻轻攥住衣袖,屈膝应是。
李崇润坐下端看那珠冠。
边捋顺金叶子,边絮叨:“到时我们成婚,你若想请你阿耶阿娘来,我就派人向天子陈书。西京日子不好过,将他们接来幽州,他们从前欺负你了,以后就让他们日日看你脸色。徽徽,你信我,往后都是好日子……”
缨徽站在窗边耐心等着。
直到身后再也没了声响。
第8章
四月,正是猩红簇簇榴花。
缨徽乘夜疾归都督府。
身边只跟着白蕊和红珠。
途中经过了晏楼。
长夜如墨,周遭静谧如沉睡的昏兽。
唯有这里烛火煌煌,宴乐不绝。
几个郎君相互拉扯寻欢。
白蕊眼尖,瞧见李崇游又在其中。
“如今
四郎君倒成了这秦楼楚馆的常客。可怜他那娘子才小产,卧床不起,竟凉薄至此。”
缨徽不知这桩事,随口问了句。
上元节时,太夫人照例要供佛奉香。
往年都是儿媳们侍候在侧。
彻夜不眠,续燃香火,抄写经书。
这一年四娘子刚怀上身子。
她素日体弱,胎像不稳。
李崇游心疼爱妻。
亲自求太夫人可否免了自己娘子的供奉。
太夫人嘘寒问暖一番。
哄走了李崇游。
却派人去四郎君府上。
给四娘子送了新刊印的经书。
道多事之秋,女眷上不得疆场分忧,只能用这种方式祈福。
四娘子尽可躺着。
只期她稍稍好些时,多少抄一些。
可别因怠慢佛祖而给都督招来祸事。
四娘子亦是官家女,当然听得懂个中深意。
又心疼自家郎君以庶子之身在都督府这狼窝里挣扎多年。
不愿因为自己而平添麻烦,便撑着病体去侍奉太夫人。
熬了一夜。
第二日清晨就见了红。
太夫人愧疚地哭了好几日。
李崇游不得不扔下刚刚小产的娘子去安慰。
“真是恶毒。”
缨徽咬牙道。
红珠不忿:“那就是个佛口蛇心的东西。府里谁不知道,都督这些年沉溺酒色,掏空了身体,子嗣稀薄,膝下只一儿一女。庶子家有孕,太夫人觉得扎眼罢了。”
缨徽想,这对母子是一丘之貉。
德不配位。
也能忝居多年,老天真是无眼。
红珠道:“四郎君也是窝囊,都这样,还鞍前马后给这对母子做狗。”
马车中一阵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