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师父我可以(101)

作者: 江挽灯 阅读记录

赵婉见她们纷纷倒戈,自己势单力薄,难以为继。今天白吃了个哑巴亏,还弄花精心准备的妆。她气了个七窍生烟,当场甩下脸子,要走。大家劝她冷静。赏花会尚且在进行当中,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公主还没让散场。赵婉先走,那是大不敬之罪。

赵婉什么也都顾不上了。

秦愫见她如此气躁,留下来也是勉强,便让人派车送她回去,顺带回禀公主,说赵婉身体不适,先行告退。公主无有异议。赵婉走了就走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他人继续回到赏花厅。无人议论落水之事。

花厅内分为写诗和作画两组,一人一张桌子,以屏风隔开,免得相互干扰。

大家静静落笔,鸦雀无声。

秦愫监察全场,发现江落趴在桌子上玩笔。

秦愫走到她跟前,俯身靠近,轻声问:“怎么不试试?”

江落坦然道:“我不会。”

秦愫道:“是不会写诗,还是不会作画?”

江落道:“都不会。”

秦愫道:“楚王殿下尤擅丹青,难道未曾教你一二?”

柳章那么忙,哪里有功夫教她画画。

江落看着宣纸无言以对。

秦愫察觉她为难。来都来了,重在参与。特意来赴赏花宴,若什么都没尝试,便回家去,有什么趣味。秦愫提笔蘸墨,放入她手中,道:“画景抒情,原也不难。你既然多长了眼睛,想必洞察入微,看到的东西比我们更细致。何愁不会作画。”

江落被她鼓励,仍有些迟疑,“我不知道画什么。”

秦愫道:“把你赏荷之时,心里想到最美画面复现出来就好。”

“就这么简单?”

“是,”秦愫点头,“简单得很。”

桌上颜料齐全,宣纸铺陈,等待画师大展身手。画画本就耗费功夫,其他人早已开始。江落想了半天,才落下第一笔。秦愫留她自己发挥,并未干涉。足足过去两个时辰,写诗那组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分出来了。

这边的画还没画完。

天色将晚,秦愫让人送公主回暖阁休息,先用晚膳,没画完的点蜡烛接着画。

人渐渐少了。秦愫在花厅陪守,大家陆续完成大作。

秦愫一一看过,画得都不错。

有聚焦细节的,画尖尖小荷立蜻蜓。有画大写意的,只用墨粉两色着笔,大片晕染,意境幽深。这一幅深得秦愫青睐,想必能排到前三。

还有一副别出心裁,画深秋时节的枯荷残叶,以盛见衰,显颓唐之气。画者心思敏感悲观。明明是盛景,却想到悲时。秦愫轻轻摇头,看来不像是福寿之辈。由画窥人,由气观运,比算卦问神更加深刻入骨。秦愫看完几幅,心下自有判断,倒有些好奇江落画了什么。

她在那捣鼓许久,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秦愫秉烛近观。

昭阳公主忽然来了。

秦愫翻过画纸 ,扣在桌面上。此举十分突兀。

“怎么,”昭阳公主纳闷,道:“江落画得很难看吗?”

“公主怎么来了?”秦愫不动声色卷起画纸。

“我来瞧瞧,谁的画排第一。”

“明日分出胜负,公主自然知道了。”

“怎么还要等明天,难道佳作颇多,你也分不出。”

“是,”秦愫将画纸收入画筒中,神色晦暗,道:“我明天要去请教楚王,让他来定夺。”

第54章 错怪“你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些吗?”……

赏花宴散,荷花各自带走。

江落随大流摘了些,送给傅溶一把,柳章一束。

傅溶收到花十分高兴,他对花香敏感,总打喷嚏,江落怕他起疹子就想收回。傅溶偏要留着,说:“送我的就是我的。”他说他要拿去晒干,做成干花,长久保存。

江落道:“花年年有,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傅溶道:“你头一回送,得好好留着。”

她好像真没送过傅溶什么。

江落心想,下次送他个大的,一样能让他大开眼界的东西。

柳章没有这毛病,收到花,看了一眼。他忙于手头活计,让江落放到角落里。江落抱着荷花逡巡一圈,哪还有地方可放。她就把他案前花瓶里两根细竹拔了,将荷花茎条一股脑塞进去。哪管合不合适,花梗青嫩,一经狭窄瓶口挤压,浆液顺着瓶身流下来。看起来臃肿笨重。

又勒又紧,像个胖子非要挤进一件单衫中。

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很好笑。

她端详半晌,把花联想成人,笑出声来。

柳章在她的笑声中抬起头,以为她又在搞什么恶作剧。她不单爱折腾人,还爱折腾东西。好好的花弄成这幅鬼样子。

柳章吩咐侍从,取一个乳白影青瓷瓶来。换了花瓶,再将荷花重新插入。荷花站得歪歪扭扭,很难保持直立。之前太紧,现在太松,江落决定找根绳子来把它们捆起来。她的每一步做法都超出了柳章预料,踩在雷点上,完全不像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

柳章终于看不下去,接过她手中惨遭蹂躏的荷花,剪去多余枝条,留下长短不一的两三枝,搭好。最终出来的成品别出心裁,错落有致,比之前好看许多。

江落道:“为什么师父插的花比我好看?”

柳章道:“你留的太多。”

插花不以数量取胜,重在协调,哪有全部塞进去的。

江落又多了一门要学的课。她心领神会,暗自琢磨,见贤思齐。柳章的长处,都是她想学的。江落自去找花瓶练习。

陈叔进来,同柳章回禀,有一位稀客来了。楚王府最近的客人不少,陈叔都替柳章挡了。然而这位不同,是特意来见楚王的。“她带了几幅画,特请殿下品鉴。说是预备挂到市井拍卖,得来银钱,用于采买米面,救济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