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州破晓(139)

作者: 面麻 阅读记录

“兴言……兴言……”柳凤喃喃,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多好的名字,后来呢?为何不用?”

“母亲不让。我出生后薛家就没落了,她说作为薛家人,就该夹着尾巴做人,少说话,言字不好。她还说,兴言兴言文绉绉的,薛家是武将世家,不合适。”

“你兄长和二哥叫什么?”

“薛忠勇、薛忠义。”

“忠字辈?”

忠勇义烈。

柳凤瞪大了双眼,缓缓转头,“你母亲不会给你起了薛忠烈的名字吧?”

薛誉一愣,白着脸点点头。

柳凤啐了一口,“什么破名字,忠烈忠烈,她这是巴不得你一出生就壮烈牺牲呢。”

“还说你是克星,我看她才是。若不是她起了这么个破名字,薛家能满门忠……”

话没说出口,柳凤就咽了下去。

“还是小娘起得好,有文化。”

可转念一想,名字虽换了,可这张脸没换啊。

柳凤捧着薛誉的脸,左看看,右看看。

“……我脸上是有什么脏东西吗?”

“你……长得像薛将军吗?”

这问题倒是把薛誉问得一愣,他没见过父亲。

准确地说,在他不过两个月的初始人生里,父亲那张脸就好像一捧黄土,早就在脑子里散了。

父亲的样子只存在他人的描述中,只存在画像中。

似乎是不像的。

“应当是不像的,好久没见到父亲的画像了,不知年长了些会不会有他的影子。”

“小时候,

张妈总说我与父亲不像,倒是与小娘一个模子出来的。”

儿子像娘,倒是确实。

“那在临州府,认识你小娘的人多吗?”

薛誉摇摇头,“不多。听说除非我父亲也在的一些重要场合,母亲不常让小娘抛头露面。”

柳凤松了一口气,危险警报暂时解除。

说回正题。

“今日温宁之死,你有什么看法吗?”

“通过尸检能验出来的,我方才都说了。至于如何推断,还是得咱们柳大人出马。”

柳凤白了他一眼,“你倒是有心情开我玩笑了。”

按照尸检结果推断,温宁很有可能被人溺死于船上的瓷缸中。

可这个线索太单薄,牵不出千丝万缕。

柳凤想了想,“杨县令说,温宁之死可能与他也有些干系,也就是说,应当与十九年前那桩案子有关。”

“十九年那桩案子涉及两方人马,一方是薛家军和温宁组成的鄱阳湖劫匪,一方是王县令及一帮小吏。”

“案发后,除了温宁和杨克礼,其余人都死了。薛得信的尸体被杨县令扛了回来,其余人等在湖底被找到。”

“死人没法再杀人,但活着的……杨克礼作为鄱阳县县令,纵使他比任何人都想找到温宁并杀之而后快,可他大可以大大方方抓到温宁后投入牢狱择日问斩,何须出此下策?”

“如果温宁手上有杨克礼的把柄呢?”薛誉突然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柳凤给难住了,满嘴“放他娘的狗屁”的小老儿,一辈子勤恳为民,会有什么把柄呢?

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假设一,温宁是杨克礼杀的。假设二,温宁不是杨克礼杀的,剩下的都是死人,死人不会杀人,那便是有人在为当年死去的那些人报仇?”

薛誉顺着柳凤的思路说下去,“既然杀的是温宁,那应当是温宁的敌对方。也就是当年县衙那帮人的后人或亲友。”

“可是……”柳凤“嘶”了一声,“可是王县令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自告奋勇去的,会有怎样的后果应当有预期,怨不得谁。那些小吏是王县令挑选的,若真的怨恨,也该恨王县令啊。更何况,因为杨克礼有功,这些人连带着死后也被封官加爵得了赏。”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

“或许,是还活着的薛家军,在为薛副将和其他几名战友报仇雪恨?或许他们知晓,其实薛得信与温宁,并非一条船上的呢?”柳凤猛地抬头看向薛誉。

“黄寻江说,当年薛得信率领薛家军,不惧宸兴帝的权威,誓死要为你父亲正名平反。这样的人,如何与温宁那般小人沆瀣一气?”

“薛将军的眼光不会差。薛家军里,定没有一个孬种和叛徒,否则在和昆仑兵抗击时,就该倒戈。”

“而且,你小娘不是也说,薛得信是一个大义之人?”

薛誉皱了皱眉,“可他们与温宁一同越狱,在鄱阳湖上,与温宁一同滥杀无辜。”

“或许,是有什么苦衷?”

薛誉摇摇头。

有什么苦衷?他也不知晓。

若真的有,当年活下来的薛家军,如今死的死,散的散,也不知去哪里找。

思绪到这儿便断了,柳凤叹了口气,“先从杨克礼查起吧。”

当杨克礼听闻柳凤和薛誉是来查他的时候,眉头挑了挑,紧接着露出赞许的目光。

温宁死亡时间为寅时,这个时间段,这个一心为民的县令,睡不着觉,拖着一具已经开始衰老的身子,起身洗漱,准备到县衙处理事务了。

有县令夫人,县令府上的丫鬟、仆人,和县衙的小吏作证。

那会不会是杨克礼给自己做了个不在场的证明,派的旁人去杀了温宁呢?

黄提刑此前问过湖边的一些渔民,那艘船在今日丑时初刻还没见到的,也就是说,船只是丑时初刻到寅初这个时间驶入湖岸边的。

温宁隐匿了十九年,能将他在深更半夜叫到十九年前失踪的船只上,若不是杨克礼本人,他怕是不会来。